重现50年前的辉煌!澳大利亚要成立国家航天局重返太空

事实上,没有航天局的澳大利亚一直在积极参与他国的项目。澳大利亚管理着NASA的深空网络通信设施,为后者的轨道卫星和载人航天项目提供支持,其中便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海岸长码头上空的银河。图片来源:东方IC

在本周举行的第68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东道主澳大利亚终于决定摘掉“没有太空机构的发达国家”的称号,宣布将成立国家航天局。 

澳大利亚教育部长伯明翰9月25日在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澳大利亚国家航天局将从事以和平为目的的宇宙空间研究项目,研发运用航天领域的新技术。 

澳大利亚太空产业协会(SIAA)说,澳大利亚和冰岛是仅有的没有设立航天局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该国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美国等海外国家来提供卫星和地球观测数据。但事实上,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发展太空技术。 

早在196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就清楚认识到太空应用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1967年,澳大利亚发射了人造卫星WRESAT,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在本国领土上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还管理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深空网络通信设施,为后者的轨道卫星和载人航天项目提供相应跟踪支持,其中便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8年,澳大利亚武器研究局(WRE)顺势提出了民用和国防太空计划,利用WRE和民用太空技术来发展澳大利亚的航天工业。然而,这项建议却因成本原因被政府否决。

这也标志着一个死循环的开始。在民用领域,澳大利亚再也无法保持原有的航天竞争力。最近几十年里,各政党都对航天产业投入毫无兴趣。欧洲航天局(ESA)的前身——欧洲运载火箭开发组织(ELDO)多次邀请澳大利亚加入,却屡遭拒绝。

《澳洲航天历程》的作者Kerrie Dougherty认为,成本因素难以解释澳大利亚对国家航天局的抗拒。诚然,1959年提出太空研究计划时,澳大利亚正处于经济衰退;但到了1968年,澳大利亚正享受着经济繁荣,且相关航天计划仅占GDP的很小一部分,明明是政府可以负担的项目。

Dougherty猜测,政府或许认为,投资航天研究一定意味着要开展花销巨大的载人航天计划,而这在当时确实超过了澳大利亚能够负担的水平。

在进一步分析后,Dougherty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或许是太过看重“实用主义”,Dougherty反问,难道让其他国家掌控自己探索太空的权利就很“实用”了吗?

今年4月,澳大利亚时隔15年再度迎来了本土制造的卫星,而这三颗卫星均由NASA在美国佛罗里达代为发射。

但与此同时,即便没有航天局的澳大利亚也一直在积极参与其他国家的项目。9月15日,在“卡西尼号”探测器工作的最后几小时内,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附近的深空追踪站就曾负责监测“卡西尼号”抵达土星前的最后时刻。 

刚刚退休的NASA局长博尔登(Charles Bolden)对澳大利亚ABC电视台表示,国家航天局可以将航天产业、学术界和企业全部串连起来接受政府监管。澳大利亚之所以至今没有成立太空机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非常看重收益,对此类投资过于谨慎。博尔登呼吁澳大利亚政府能够勇于承担风险。 

据政府估计,包含创新、国防及电信领域的全球航天产业的年产值已达到4200亿澳元(3230亿美元),且年增长率高达10%。而目前,澳大利亚每年航天工业的产出约为40亿澳元——仅占全球的1%,雇员人数约为11500人。

澳大利亚也终于再次认识到了发展本国航天工业的必要性。欧洲航天局主管韦尔纳(Jan Woener)对澳大利亚设立国家航天局的决定表示欢迎,甚至希望邀请这个还未正式成立的机构加入ESA成为会员。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还没有公布国家航天局的预算和任何项目计划,但已经委任前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主席克拉克(Megan Clark)筹备成立国家航天局。克拉克将在明年3月前制定好国家航天局的章程,并公布初步发展战略。 

澳大利亚代理科学部长凯希表示,成立国家航天局将有助扩大澳大利亚航天工业的规模,为制定支持太空技术研发的长期战略提供方便。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