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如何开放?《径山报告》给出了七条政策建议

作为《径山报告》的牵头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用“缓慢、反复”、“决心大、推进难”、“政策协调性往往不够”来总结过去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三大特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周纯

在近期监管层释放开放中国金融的强烈信号后,中国的金融开放迅速成为热议话题。

9月23日,金融智库平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发布《2017·径山报告》,主题为“积极、稳健地推进中国金融开放”。该报告共分为7章,分别由IMF原副总裁朱民、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和张斌等人执笔,首次就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做了全面深度的研究。

据腾讯财经了解,近期中国金融开放话题的缘起,是在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被定调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人民银行也汇报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工作。

随后的8月1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39号),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持续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对外开放,要求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在《径山报告》发布会上,朱民提到,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停滞不前。

从数据来看,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比重,由2006年的2.11%下降到2016年的1.26%;境外机构在国债和金融债市场持有占比,由2006年的2.04%上升到2017年6月的2.44%,仅缓慢上升。“中国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朱民说道。

作为《径山报告》的牵头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用“缓慢、反复”、“决心大、推进难”、“政策协调性往往不够”来总结过去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三大特点。

他补充道,中国汇率政策改革追求双向波动与市场决定,但灵活性始终不够;资本项目与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但近年出现了一些反复;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倒退;金融市场的开放受制于境内外市场规则、制度的差异和管道式开放方式;对外投融资合作还刚刚开始,金融走出去滞后于企业走出去。

至于金融开放的路线图,黄益平认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开放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来看,汇率改革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因为过去货币政策当局一直在努力消除的单边贬值预期已经没有了,利用这一窗口提高灵活性,有利于降低下一步政策约束和金融风险。

朱民则认为,所谓金融开放是一个国家的金融融入世界金融体系,该体系分为市场、监管这两个上下维度,以及商业行为与货币政策行为者两个平行的维度,“它几乎要同时进行,很难有先后。”从商业角度来说,开放的第一点是市场准入,用负面清单的办法代替行政审批。

从商业和货币政策体系来看,朱民认为债权市场是重要的切入点,因为债券市场是形成货币政策和基准利率的基础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中非常重要,对中国来说,债券市场国际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道和载体。

如何推动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径山报告》给出了七条政策建议:

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统筹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以开放促改革”很重要,但“以改革助开放”同样必不可少。

二、积极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更多地让市场因素决定汇率水平。

三、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框架。

四、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

五、、尊重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实现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开放;

六、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积极构建对外投融资框架;

七、完善与开放金融体系相匹配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有效预防并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开放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能增加风险。

来源:腾讯财经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