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中国有嘻哈》霸屏,头部内容小聚焦换来流量口碑大爆破?

从freestyle火到“炒面”,从“一对一battle”激战正酣到“魔王”来袭,以PG ONE、GAI、TT等为代表的一众嘻哈rapper已然光环加身。正是因为《中国有嘻哈》这档综艺节目,让蛰伏沉寂在地下的嘻哈音乐者成了热搜榜上的当红“炸子鸡”。

文|阙恩伶 编辑|朴芳

这个暑假,《中国有嘻哈》着实让嘻哈风格火了一把,这场万人瞩目的巅峰对决今晚也将在爱奇艺迎来最终结果。

冠军之谜尚未揭开,但无论是谁终能拔得头筹、收官之战的点击量能否冲破记录,毋庸置疑的是,这档节目的成绩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预期。

纵览全局之下,这样一个问题呼之欲出:《中国有嘻哈》为什么这样火?

其一:创新形式和赛制,创新阵容和内容

如果要对这档网综做一个基本归类,那么它应是一档融合了“音乐”+“真人秀”的文化推广性节目。

按真人秀比赛来说,大多数rapper都是地下嘻哈音乐者出身,也包括部分偶像团体成员,在短短一季中它便打造出了14个不同的舞台场景,每集都在创造着不同的赛制逻辑。

用音乐来较量,三组兼具专业水准和大众响应度的制作人带领实力rapper展开较量,音源收益在三大音乐合作平台上独占鳌头;以真人秀水准来衡量,其超过100台的机位真实记录着幕后台前的每一瞬间,素材片比甚至高达2500:1。在如此匠心独具的设计下,可以说简直是找不到套路!

其二:始终keep real和圈层情感共鸣

胜利时的得意张狂,忘词时的满脸绝望,累到哭,紧张到吐……他们表现真,我们则在围观他们的真。能够直率地表达这些态度,才是所有这些说唱者价值观上的制高点——real(真实)。

一点资讯日前发布的《中国有嘻哈兴趣阅读大数据报告》显示,29岁以下“嘻哈粉”占据了3/4以上的粉丝席位。嘻哈用年轻人的语境,讲述年轻人的故事和心理,契合着年轻一代的娱乐方式和精神状态,因而他们的潮流态度不断受到80、90乃至00后的追捧。

他们求新求异、追求个性,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在时刻引发着年轻一代的共鸣。这是当下很多选秀和真人秀最缺乏的,然而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其三:团队高配实力和超级资本投入

一方面,《中国有嘻哈》囊括了包括《中国好声音》前三季制片人陈伟、《蒙面歌王》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前总编剧岑俊义和《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等在内的超高配策划团队。

另一方面,据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博士透露,平台对《中国有嘻哈》的投入已达到目前网综投入的最大体量。

其四:垂直细分综艺和差异化定位

嘻哈文化——这是《中国有嘻哈》切割的一个大文化圈层。而嘻哈文化中所谓的RAP或者嘻哈音乐只是在这个圈层中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其中还包括DJ、篮球、潮牌、滑板、B-BOX等。

“我们越是做垂直品类的节目,越要拿最大的资源去突破它”,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说,“在小切口投入小资源是没有用的,在大切口投入大资源也是平平,我们在小切口投入大资源才能产生爆款,这是我们的小心得。”

将嘻哈音乐从嘻哈文化中细分,将RAP从广义的流行音乐范畴剥离,再通过噱头、热度和爱奇艺在自制网综领域差异化的内容定位及其精良制作,《中国有嘻哈》的快速走向主流平台和大众视野显然有迹可循。

这是在最精准的小切口上投入了近五个网综的体量和资源,才能形成一次的强大爆破。摸一摸自己的良心,这档节目如果不红,简直就是天理难容!

当然,单谈流行内因尚且不足。对于这样一个致力于文化推广的现象级网综来说,在博眼球和抢热度上它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其口碑和美誉度又是凭借什么仍在持续飙升?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它的内在。

贴近凡人梦想,嘻哈绽放正能量

从freestyle火到“炒面”,从“一对一battle”激战正酣到“魔王”来袭,以PG ONE、GAI、TT等为代表的一众嘻哈rapper已然光环加身。正是因为《中国有嘻哈》这档综艺节目,让蛰伏沉寂在地下的嘻哈音乐者成了热搜榜上的当红“炸子鸡”。

据了解,不同于一般的流行音乐,嘻哈音乐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由rapper自己填词,而这些歌词多半是表达自我情绪和针砭时弊。

因此,便有艾福杰尼唱出“只有胜利者才配写历史,哭着给谁听,如今只能拼”,也有VAVA以“life’s a struggle”致敬宋岳庭,最是励志的还有GAI口中的“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他们在歌词中可以肆意妄为地叙写自己的故事、传递自己的梦想、友情。

与翻唱老歌相比,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更能够轻而易举地让观众引发共情,而这样的真人秀状态也是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

“我看到一群小螃蟹和小刺猬,张牙舞爪地挥着钳子,但是内心是很柔弱、很干净、很软的。”总制片人陈伟曾这样说,“他们把音乐当作表达观点和态度的武器,当作梦想的载体。”

台上台下,rapper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要让更多人听到中国嘻哈的声音。此前Jony J即使被淘汰,也要在离场前热血发声:“留下来的人,替大家把这些东西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嘻哈”,这样的执着让人尤为动容。

当然,让原本属于地下的中国说唱音乐转移到了“地表”,《中国有嘻哈》的能量内核显然不止于此。走到今天,它也让嘻哈音乐摇身一变成为了吸引年轻人关怀国家、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嘻哈音乐在主流媒体平台上开始一路高歌,在今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等官方媒体纷纷创作发布相关主题的说唱音乐MV。

自《中国有嘻哈》在爱奇艺上线以来,嘻哈就吸引了众多官媒成为它的“自来水”。《人民日报》在上月发文称赞“小众嘻哈亚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华社更有一篇推文直接拟题为“国社有嘻哈!这里有块金砖,你来搬一搬!”。

从《四个全面》到《我们这一带》,到《“一带一路”全球唱》,再到官媒有嘻哈。可见,连主流官媒也在实力亲证hip-hop音乐的正能量效应。

头部对接长尾,优质IP形成下游产业链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在6月举办的2017爱奇艺世界大会上表示:“随着整个网络视频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强,头部内容的优势愈加强化”。

尽管《中国有嘻哈》大部分内容都免费公开,但包括《复活外卡战》在内的一些具有会员权益的设置,让观众忙送不迭吐槽“寄刀片”的同时,也刺激了平台付费会员数量的增长。

“对于《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我们先想一个变现方式,再想一个有庞大市场的文化切口。然后这个庞大市场里面先切潮牌名字,然后再想节目的名字,再想节目方案,是反着来的。”陈伟表示,“这是我们以前在电视台创意过程当中难以想象的。”

爱奇艺在产品上持续深挖,随着节目热播,这个衍生品品牌“R!CH”(Rising!Chinese Hip-Hop),更是解决了基于节目内容的核心道具,如通关后制作人送给rapper的金项链和帽子,更远一点的,则是能够完成消费品,如服饰、3C等合作。

这些产品在节目播出期间收割热度和俘获年轻群体,与爱奇艺电商平台完成同步售卖。爱奇艺IP增值业务事业部副总裁任涛表示,后续观众也将看到更多R!CH精品出街,甚至是更多和嘻哈音乐紧密结合的潮流行业。

实际上,自2015年11月起,爱奇艺就率先提出要在同一IP下建立起包括广告、游戏、电商、会员、电影、动漫等商业生态链。《中国有嘻哈》爆红后,这种一鱼多吃的延长产业链模式终于运转了起来。

自研品牌商标再将之授权给品牌合作商,在优质内容下游形成产业链,加之直播、巡演等活动就能带来丰硕的现金流。除此之外,爱奇艺还开始尝试起艺人经纪、线下巡演等一系列内容货币化尝试。

这样一档聚焦头部内容生产的高流量节目,对平台其他长尾内容都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作用。

作为爱奇艺2017年唯一的S+级自制网综,《中国有嘻哈》为网综打破同质化和传统思维定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随着《中国有嘻哈》等自制内容的活跃,根据2017年8月第三方数据,爱奇艺APP月活已达6亿,成为了仅次于微信的第二大移动应用。

因此,今天的网综显然并非只见“瓶颈”。正如节目口号说的那样——“不跟随、去创造”,网综才能有望摆脱低迷陷阱。

《中国有嘻哈》的成功,不仅是网综界中的一次异军突起,也是以爱奇艺为代表的视频平台的新一轮思维觉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