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娱令紧箍咒:文化科技美食类综艺占领暑期档综艺市场新高地

随着广电总局对各大卫视黄金档的节目的调整,第三季度起全明星阵容的卫视综艺都纷纷退出晚间19:30—22:00的黄金档,科技、文化类节目以及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以美食综艺为代表的“慢综艺”成为市场三大新势力。

8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总局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管理》一文中提到,《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对电视节目的进一步把控。

其中“进一步强化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公益属性和文化属性”、“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总局倡导鼓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等政策,都对综艺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一直以来,暑期黄金档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但随着广电总局对各大卫视黄金档的节目的调整,第三季度起全明星阵容的卫视综艺都纷纷退出晚间19:30—22:00的黄金档,科技、文化类节目以及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以美食综艺为代表的“慢综艺”成为市场三大新势力。

节目调档、星素结合,总局“紧箍咒”渐发力

自2015年起,广电总局便接连推出“限韩令”、“限童令”、“禁染令”、“限娱令”等一系列举措。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公益、文化、原创”为发展方向的政策调控之下,文化类、科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今年,在暑期档“登门拜访”前的6月份,监管层更是频频出手。6月1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6月23日,再度下发通知,禁止全明星综艺在黄金档播出。

6月30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也发布了《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通则中明确表示:“真人秀类节目要减少明星参与人数,提高普通群众的参与比重,让群众成为节目的主角。”

随着监管层政策的不断下放,整个综艺市场无疑带上了一项“紧箍咒”,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全明星阵容的综艺节目退出黄金档。

受政策影响,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极限挑战》第三季,由以往的周日晚9点档推至10点档;《挑战者联盟3》则迁移至浙江卫视10点档播出;由陈小春、包贝尔、潘玮柏等人领衔的全新综艺《来吧,兄弟》,也被安置在每周五10点档进行播放;由赵薇、黄晓明、周冬雨等人联手的美食节目《中餐厅》也于每周周六晚22:00档播出。

暑期大战已然接近尾声,随着节目的调档、新节目的开播,以及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卫视竞争格局呈现出全新的事态变化。

首先是明星阵容的“缩水”,以往以明星嘉宾为噱头的场面一去不复返,素人比重逐步增加。《极限挑战》在这一季加大了素人份额,所做任务大多围绕普通人进行展开;湖南卫视《我们来了2》,不仅一改往期节目名称《偶像来了》,每期节目也都有不同的素人参与进来;江苏卫视《我们相爱吧》第三季,也在明星情侣的基础上,加入素人情侣。

其次,节目类型与题材更为多样化,一度备受冷落的文化类、科技类节目被供上“神坛”。

文化、科技类节目渐“发威”,全年龄段一网打尽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文化类、科技类节目便呈喷发式生长势态,尽管早前在明星真人秀的夹击下,文化类、科技类综艺还面临着较大的收视困境,但随着政策的不断下放,以及口碑的日益攀升,这类节目反而成为当下最为“受宠”的节目类型。

尤其是在《见字如面》、《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爆款出现后,文化类节目除了收到来自市场的肯定外,也越来越得到制作方和资本的青睐。

据了解,为了能够有效填补黄金档空缺,各家卫视都已推出或将要推出至少一档文化类节目。

除了图表中的在播节目,即将开播的文化类节目还有湖南卫视的《诗词天下星》,以及江苏卫视的《成语中华》等。

从中不难发现,在文化类节目中古诗词、古文、成语等类型在数量上最多。文化类综艺节目无疑将带来全新的市场热潮,同时,文化的厚重性与综艺的娱乐性相结合,不仅能寓教于乐,适用于全家欢,也能加强综艺节目的营养度与价值导向。

今年暑期档,在文化类节目日益受宠的同时,科技类综艺也迎来了小宇宙的爆发。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卫视平台纷纷放眼 “科技”这一高端领域。

央视的《加油!向未来》第二季、《未来架构师》,湖南卫视《我是未来》,以及深圳卫视《极客智造》等科技类节目纷至沓来,“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词汇不断冲击着大众的头脑,科学、科技也以一种更为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科技与综艺的结合无疑也是相得益彰的。娱乐化有助于消除观众对科学的刻板印象,让也能够不分年龄、阶层、性别的,让观众以更加能够接受的方式走科学、了解科学。

但不管是文化类节目还是科技类节目,在于综艺进行碰撞的同时,如何兼顾、平衡好双方是行业内需要注意的重要课题。不仅要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避免文化、科学成为娱乐的“小料”,也更应该谨防同类型节目的扎推出现,令观众陷入审美疲劳。

“快综艺”市场日渐“疲软”,美食类等“慢综艺”迎头而上

纵观今年综艺市场不难发现,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竞技类的“快综艺”逐渐“疲软”。以往大热的《极限挑战》、《二十四小时》、《挑战者联盟》热度或口碑均有所下滑,反而是越来越多新出现的美食综艺以“慢综艺”的势态迎头而上。

今年,无论是《向往的生活》抑或是当下正在热播的《中餐厅》,都以“治愈系”的风格击中广大观众,成为厮杀激烈的综艺市场的一大热点。尤其是《中餐厅》,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破局而出,离不开其自成一派的调性和“慢综艺”独有的特质。

何为“慢综艺”?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形式简单、不竞技、不烧脑、调性慢的节目。在竞技真人秀层出不穷的当下,以美食综艺为代表的“慢综艺”却“温水煮青蛙”似的撑起了一片天。

作为国内传统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美食类节目一直深受市场青睐。从1992年的《天天饮食》,到2009年的《爽食行天下》,再到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对大众的引燃,激发了市场对这一类型节目的探索。近两年来,美食综艺更是得到了一次全新裂变。

纵观线上线下,近年来《十二道锋味》、《星厨驾到》、《拜托了冰箱》、《透鲜滴星期天》《食在囧途》、《姐姐好饿》等美食类综艺不断涌现。除了数量不断攀升外,节目模式也由早期简单的美食教学,变为与多元化题材相融合的“美食+”。

从旅行、游戏、喜剧到两性,美食类节目是所有综艺题材中“兼容性”最强的一类。而在经历一轮快速生长周期后,美食类综艺开始驶上“慢综艺”轨道。

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美食成为生活和情感最为普遍,也最容易打动人的载体。对美食节目的挖掘,不仅能丰富综艺市场,多元类型叠加也给观众带来了不断更迭的新鲜感。同时,随着政策的规范以及大众口味的日渐挑剔,对美食节目的发力,也是当下最为“安全”的举措。

当下综艺市场,节目题材、类型多样化、多元化,推陈出新的速度也在日益攀升。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局势,谋求新发展、新突破无疑是见好事,但如何避免前车之鉴,谨防市场再度陷入“同质化”的僵局中,也是每个业内人士都需考量的问题。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