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风口上的音乐人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这是跟风者给我们上的血淋淋的一课。

作者:王亚男

近两年音乐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一年起码一至两个风口,所有人在面对风口时,基本都很慌。音乐人怕赶不上这波风口“火一把就死”,资本和平台怕错失商机,当然更怕的是自己错过的却被对手抓住了。

这些风口的本体是什么?是内容。有些声音认为,行业发展薄弱的根本是没有好内容。好内容有吗?当然有,不然那些年“民谣热”的时候,怎么会有形形色色的南方姑娘在大众心里生了根;而今年嘻哈热潮来临的时候,大家嘴里念念有词的又是什么?

但有一个危险信号不容忽视:有人正在企图杀死这些音乐人和内容。

一门好生意

对于资本和平台来说,现阶段音乐产业的发展,粉丝经济绝对算得上是将流量快速变现的头等利器。这场游戏如同打牌,谁越快将自己手里的资源变现,谁就赢。

粉丝经济的“刀”究竟有多快?在上周六刚结束的SNH48总决选上,仅粉丝为偶像投票这一环节,就直接给丝芭传媒送去了1亿人民币。SNH48虽然作为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养成系”偶像团体,但影响力也仅限在其所属的圈子里,并没有融入主流消费市场。

再说到目前国内做的风生水起的付费专辑。音乐先声在之前的文章中估测过,目前国内仅数字音乐巨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一家,在今年结束之后,其数字专辑销售额基本就可突破4亿大关。从2015年的4000万到今年的4亿,粉丝经济是这生意中最重要的催化剂。

以目前数字专辑销售成绩最好的两个年轻音乐人鹿晗和吴亦凡为例,音乐先声对他们所有数字专辑的销量做了统计,除了预售和正式发售时的各种破纪录,二人专辑的销量之和就已逼近1亿,市场影响力和粉丝号召力可见一斑,无外乎成为资本眼中的红人。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粉丝经济是一门好生意,这个结论在行业内几乎人尽皆知,于是免不了出现对于粉丝经济概念“误用”的人。

从狂喜到悲伤的两极,是谁在作祟

在之前的《民谣已成“明日黄花”?》一文中,我们分析过当嘻哈音乐日渐成为新的流行语言时,民谣音乐的尴尬处境。在音乐先声看来,不光是民谣,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将这些音乐人从狂喜带到悲伤两极的人,从来都不缺,而且他们大多打着“粉丝”的旗号。

第一类是资本操控下的“粉丝经济”。 在论述之前,我们先要给资本定性:资本究竟是好还是坏?

资本肯定不是坏东西。资本虽有不可改变的逐利性,但它同样可以在事物出现的初期,对其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中国有嘻哈》节目播出之前,大众哪里知道中国还有嘻哈呢?同样,资本也是带领我们对行业进行耕种的手,它给我们工具,教授我们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于前期市场的打开和铺垫。

但资本有时也是坏东西,因为随着发展它有时会走向一个不可预测的方向,说白了就是因为尝到粉丝经济的甜头,因此过度强调“粉丝经济”,却忽略音乐人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增值,从而使音乐人的市场价值往往处于一种“虚高”状态。当行业中充斥着过多这样的案例时,市场就会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亢奋状态。

而且,以目前内地音乐市场的发展来说,原有内容存量有限,新生内容增量虽可期但仍不够市场瓜分,因此反复消费、过度消费的情况已经不足为奇。

第二类就是“粉丝”,但与其说是粉丝,倒不如说是产生了“粉丝幻觉”的、臧鸿飞文章《当你盲目跟风欢呼时,脚下踩着一帮真正努力的人》中所提到的“跟风的人”。这篇文章讨论了跟风给音乐行业带来的危害,在朋友圈里带起议论纷纷。

这些跟风的人说来就来、就走就走,徒留一地鸡毛,对于行业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摧毁的不光是行业初具的繁荣,同时也是这些被捧得高高的、却摔得更狠的音乐人的心态。

一个最好的案例就是宋冬野。在被捧得最高的时候,宋冬野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坐不住”:安不下心来写歌,在一个地方总是呆不了很久,钱赚得越多、身边欢呼声越多,人越慌,结果就走错了路。

而当时那些把赵雷、宋冬野当人生导师的追风者呢?最近出现了一个歌唱比赛,其口号为“下一个赵雷就是你”,但我想此时此刻,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再想成为赵雷宋冬野、成为李志,他们想成为你的男孩TT、想成为万磁王、想成为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HipHop Man。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这是跟风者给我们上的血淋淋的一课。

别做风口的猪

前面说了资本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以及追风者成为压垮音乐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羊毛总归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要看音乐人自身是否清醒,也恰是这点对于很多音乐人来说异常困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现在的音乐人来说,也许除了自身条件、创作实力、渠道资源之外,“心态”成了阻碍他们未来发展的高门槛。在面对各种风口时,音乐人除了做好随时投身的准备,还有就是对于自己、对于市场、对于人情冷暖有一个心理上的“提前量”。

在一篇对于今年《中国有嘻哈》话题选手“商务说唱”孙八一的专访中,他便透露了自己坚持做说唱多年就是为了等这一天,而如果能通过节目一炮走红,那么他希望自己可以红的久一点。在音乐先声看来,首先,他并没有用所谓“理想”和“情怀”去包装自己想要成名的强烈欲望,同时,他也是少数可以坦然面对音乐行业“有风口”生存危机随时在这个事实的人。

很难说最终究竟是资本和广义的粉丝杀死了音乐人和内容,还是音乐人自己举起了这把将自己置于死地的刀,又或者是所有人都参与了这场对于音乐人和内容的“谋杀”,其实这些最终都回归到了一个在最开始就存在的命题上:粉丝经济是否会透支艺人的价值,而商业化是否就是音乐人的坟墓。

在音乐先声看来,现在正在被大众津津乐道的粉丝经济已经出现了走形,就像文章开头所说,所有人在面对新的风口时都太慌了,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粉丝经济的真正含义,没有心思去揣摩粉丝的真正需求,没有耐心去制定粉丝经济的更多规则,而只是简单粗暴地将霸王条款强加在粉丝身上,最后也只是对于粉丝价值一遍遍机械地收割。

商业化不是原罪,当总是把错误强加在一个错误的对象身上时,我们永远也没办法找到正确答案。

道理大家都懂,但该走的弯路一点也不会少。最后将马云爸爸的一句话送给所有人: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因为你还是猪。每个人要思考怎么把控这个风、怎么提升自己,把自己变成有一点风就能够飞起来。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