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的《失乐园》 近30年里被翻译的次数比过去300年还多

翻译《失乐园》这种行为往往是“反叛精神和民族主义的一种体现”。

英国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的《撒旦号召反叛天使》描绘了《失乐园》中的场景

350年前,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出版了革命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直到现在,这部作品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有调查显示,《失乐园》在过去三十年里被翻译的次数,比在过去三个世纪里的翻译总次数还多。

全球50多位学者合作整合出版了一部新书《论弥尔顿作品的翻译》(Milton in Translation),其中一则统计数据显示,这位17世纪伟大诗人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了300多次,总共被译成了57种不同语言,从法罗语、马恩岛语到泰米尔语、汤加语,从波斯语、希伯来语到弗利然语和威尔士语,一应俱全。

由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安杰莉卡·杜兰教授(Angelica Duran)、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的伊斯兰·伊萨博士(Islam Issa)和大峡谷大学(Grand Canyon University)的乔纳森·奥尔森博士(Jonathan Olson)带头,这些学者们聚集到了一起。他们发现,在不同的时期,翻译《失乐园》这种行为往往是“反叛精神和民族主义的一种体现”。他们列举了一些事例:在苏维埃时期,翻译《失乐园》是反抗苏联民族主义的体现;在中东,翻译《失乐园》的浪潮在“阿拉伯之春”期间达到高潮;南斯拉夫政治犯米洛万·吉拉斯(Milovan Djilas)在20世纪60年代时将《失乐园》翻译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当时身陷囹圄的吉拉斯用铅笔在厕纸上写下译文,并通过走私将译稿带出监狱。

伊萨说:“《失乐园》肯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翻译版本,这在我们预料之中。但我们最初没想到的是,它竟然被翻译成了这么多种语言,这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而且在这57种语言当中,有很多并非通用语,例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使用的曼岛语(Manx)。有人把《失乐园》翻译成西班牙语或法语,你并不会觉得意外,但你肯定想不到,这部作品竟然还有威尔士语和曼岛语的译本。”

《失乐园》
[英]约翰·弥尔顿 著 刘捷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6月

在伊萨看来,《失乐园》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故事”,“弥尔顿所描写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所体现的欲望和堕落,这些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更何况,弥尔顿身为作者,也就意味着这部书本身极具革命性。弥尔顿主张共和主义,极力要求处死查理一世;他还是反天主教人士,在他的作品中就有关于“撒旦试图反抗圣父”的情节。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在政治和宗教斗争中,借助弥尔顿的《失乐园》来展现他们的革命理念。

《失乐园》最初发表于1667年,是约翰·弥尔顿创作的长篇叙事无韵诗。《失乐园》的开篇写道:“人类最初违反天神命令而偷尝禁果,把死亡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灾难带到人间,于是失去了伊甸乐园。”弥尔顿笔下所描绘的叛逆之神撒旦,因反抗上帝的权威而被打入地狱,“全能的神栽葱般,把浑身火焰的他从净火天上摔下去,这个敢于向全能全力者挑战的神魔迅速坠下,一直落到深不可测的地狱,被禁锢在金刚不坏的镣铐和永远燃烧的刑火中。”之后撒旦寄附于蛇身,诱惑了亚当和夏娃,并导致他们最终被驱逐出了伊甸园。

《论弥尔顿作品的翻译》

《论弥尔顿作品的翻译》于2017年7月6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撰写的学者们称,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约翰·弥尔顿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翻译和阅读情况做如此详尽的研究。伊萨说:“这本书展现了文学的真正影响力,即便是350年前发表的文学作品,至今依然能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同时,它也证实了弥尔顿的作品,特别是《失乐园》所选取的主题,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

伊萨补充道:“就我个人而言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全世界这么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政治体系之下,人们因为翻译了同样一本著作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历史的发展潮流总是趋同的,所以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为自由而抗争的读者们才会对弥尔顿作品中体现出的革命理念产生共鸣。此外,非常有趣的是,在埃及、爱沙尼亚和西班牙,身处各个不同时期的翻译家们,对于那些性爱场景的理解和处理竟然也都如出一辙。”

伊萨认为:“我觉得弥尔顿的作品应该被更为广泛地传阅。在诗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失乐园》可能是最重要的创作之一,对之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弥尔顿是无韵诗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不受任何限制,而这种诗歌形式影响至今。弥尔顿在文坛的地位及其为文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弥尔顿作品的兴趣和研究并未消逝……然而在英国,弥尔顿的文字依然警醒着我们,我们却对其失去了应有的关注。”

(翻译:刘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