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没有新产品销量下滑超6成 东风裕隆设独立销售公司“自救”

从东风汽车公司内势头最猛的朝阳品牌逐渐沦落为无人问津的不良资产,东风裕隆需要一次由内而外的“祛毒除弊”,裕隆汽车也正在夺回控制权。

在剥离郑州日产事件(上月12日)发生后的第21天,东风汽车再次选择壮士断腕,这次的对象是创立于1951年的中国台湾裕隆汽车。

东风汽车近期发布的公告中这样描述到这次与裕隆汽车之间的重新划分行为:“7月份起,东风裕隆将在人、事、财、物等各方面,从资金到企业文化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开启全新的两岸合作模式。其中,在人事创新方面,将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在渠道创新方面,将设立新的渠道政策;在产品技术革新方面,将实施510计划,5年投放10款新车型”。

针对东风汽车的行为,裕隆汽车表示近期将斥资人民币6亿元成立100%持股的“纳智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主要作用是承担纳智捷品牌目前除制造外的所有相关事务,成立该公司也是裕隆汽车进一步拿回纳智捷品牌控制权的具体表现。根据规划,纳智捷将在今年投放一款小型SUV产品,在未来2年间推出4款全新车型。

事实上,纳智捷的推新步伐异常迟缓,从2014年6月推出优6 SUV至今,该品牌在售产品中已经3年没有新面孔出现了。

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上新节奏也让东风裕隆纳智捷在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具有激荡力的产品时,毫无招架还手之力。而新产品匮乏所带来的恶果也随着时间如幽灵般越飘越近,不可避免地将东风裕隆拽入谷底。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纳智捷品牌在2016年的销量仅为4.05万辆,同比下滑达32.8%,主力车型优6 SUV大幅下挫35.6%,只完成了既定目标销量的不到6成。而2015年,纳智捷品牌的整体销量还曾经达到过6万以上的成绩,其坠落速率之快令人咋舌。在今年前5个月,东风裕隆累计销量只有7619辆,同比下滑超过60%。

裕隆汽车并没有对这样的紧迫形势坐视不理,根据近期董事会上透露出的消息,裕隆汽车将会在杭州设立独立的纳智捷销售公司,原本由两岸股东合资设立的杭州东风裕隆汽车公司(东裕制造),及东风裕隆汽车销售公司(东裕销售)将进行合并梳理,最终以东裕制造的面貌重新登场。

依前文所述,东裕制造仅仅负责生产制造,纳智捷销售公司则全面担起设计开发、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经销商渠道与服务、品牌推广等任务。

而东风汽车也在近期对东裕制造增资了人民币8亿元,外界解读为借此来帮助裕隆汽车渡过难关。但界面记者注意到,东风汽车的增资仅针对于纯汽车代工厂东裕制造,并不涉及任何纳智捷品牌层面的事宜,结合之前大量人事编制隶属东风汽车的人员从裕隆撤退返回总部的传闻,可见纳智捷品牌的控制权已经归位于裕隆汽车,东风汽车的身份仅仅是投资方,在管理、决策上完全由裕隆集团主导。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刘卫东近期对东风裕隆的架构调整做出了回应,他告诉界面记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东风裕隆的发展现状与初期的目标差距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均有意愿要创新管理思路,考虑长远可持续发展。

“东风裕隆在品牌定位上的错误让它始终不得要领,高端华系汽车起初还能吸引一部分人群,但之后陈旧的产品、错位的价格、并不高端的服务和频发的质量问题,都让潜在消费者对这个自称的高端品牌望而却步,而失去客户忠诚度的纳智捷也变得举步维艰”。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春晓告诉界面记者。

事实上,对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漠视是纳智捷品牌内长期潜伏和滋生的失败基因,在2014年之前,中国购车者的汽车消费观念尚处萌芽阶段,对汽车的需求也还停留在“代步工具”的初级层面,彼时任何一家厂商的任何一辆车都可以成为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法棒,让销售奇迹在一夜出现。

但这种狂热的“妖氛”随着消费观念的成熟而趋于理性,产品力羸弱的纳智捷失去了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骤然坠地只是时间问题。在度过了迅速膨胀和躁动的青春期后,裕隆汽车最该考虑的是,失去了东风汽车这颗“背靠大树”后,如何尽快找到上岸的缺口。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