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重大进展!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即将开始释读

海昏侯墓再出大招,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

图片来源:网络

什么?听说“网红”海昏侯墓又出大招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

你对海昏侯墓的印象是不是这样的:

别再说我们只有金子了!

除了灿灿发亮的金器、做工精美的玉器外,

海昏侯墓里还有5000多枚竹简!

在专家学者的眼中,这批竹简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是整座海昏侯墓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

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已完成扫描

日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新消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扫描技术已经知晓,这些竹简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和《签牌》《奏牍》等八个部分,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论语》。

《齐论语》是什么?

据了解,《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如今看到的《论语》是《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齐论》到汉魏时就失传了。《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知道篇》、《问王篇》。

主墓出土的众多竹简中,公布了两张竹简图片,这两张竹简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竹简反面写有“智道”,正面写有: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智道”即为“知道”,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题。汉代“知”、“智”互通,此前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就将《论语》中“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由此可知,这枚竹简上所书写的“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专家断定,“基本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确系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

除了《论语》,还有什么惊喜?

《论语》按下不论,海昏侯墓中还有《史记》。两汉时期《史记》是作为“谤书”而被贬低的,《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0年,刘贺死于公元前59年,至多相隔31年。也就是说,墓中的很有可能是初版《史记》。

此外,海昏侯墓里还有《易经》。

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进入到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

此外,目前,海昏侯墓百余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

青铜器整形修复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仲陶说,文保工作者主要通过整形、焊接、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文物达到展陈效果。目前,已完全修复的青铜器为80多件,仍有20余件正在修复中。其中,一件青铜甬钟刚出土时碎成了20多块,经过文保人员两个多月的努力,已经器型完整、纹饰清晰、光泽如新。

据了解,这些青铜器包括编钟、博山炉、连枝灯、铜鼎、铜壶等。

海昏侯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2011年3月,因为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沉睡了两千年的海昏侯墓有机会重见天日。那时,大家都还不知道,这座墓穴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海昏侯刘贺墓。

墓里有奇香

“古墓现场有盗洞。根据考古经验,我来到盗洞顶部,当时就眩晕了,因为盗洞太深了。”考古队长杨军回忆说,盗洞深15米,看不到底。

由于天色已晚,他决定第二天下盗洞看看。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用“土”方法让杨军像坐电梯一样深入墓中。在进入墓穴约1/3的时候,突然一阵奇异的香味“熏”得杨军一阵晕眩。这股香究竟是什么?杨军说,自己从事考古事业20多年,挖掘的墓穴中有奇异的香味极其罕见。一直到2015年,“奇香”的谜底才揭开,原来是大量果木混合散发出的气味。

“盗墓贼挖偏了”

历经2000多年,海昏侯刘贺墓周边到处都是盗洞,但它奇迹般地保留完好。原因何在?杨军介绍,一部分原因要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之后鄱阳湖的水上涌淹没了墓室,“整个墓穴内充满了水,盗墓贼无从下手,并制造了一种天然的绝氧环境,文物腐蚀程度不高。”

“最关键的是盗墓贼找偏了。2011年的那个盗洞,盗的是海昏侯夫人的墓葬。而古代的盗墓贼,只把西北角的一个盗洞打到了墓底,西北角是刘贺的衣饰库,盗墓贼想要的是金银财宝,对衣饰不感兴趣。”杨军说。

引起社会关注

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云集了400多件海昏侯墓珍贵文物,参观者络绎不绝。

据考古人员统计,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精美、珍贵文物约1万余件。其中,出土马蹄金和麟趾金、金饼、金版约378件,为我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数量之最。

与此同时,墓主人身份也正式公布——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博山炉,汉代焚香所用的器具,炉上盖呈山形。 海昏侯墓考古队 提供

镶宝铜镇。在汉代应为压镇之物。 海昏侯墓考古队 提供

 多子奁。在汉代,除了盛放食物、书简之外,还作为妆奁,用来盛放梳妆用具。 海昏侯墓考古队 提供

 韘(音同“射”)形玉佩。韘为在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 海昏侯墓考古队 提供

“守望”海昏侯墓的日日夜夜

从2011年3月发现盗洞开始勘探,直到随着主墓的发掘和大量文物的展出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这几年间,整个考古团队体验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

海昏侯墓离南昌市区有一个半小时车程,考古队的工作时间从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六点,这使得考古队成员不得不以工地为家。

工作人员悉心清理海昏侯墓内钱库

自称“灰头土脸”的考古队队长杨军

文物提取

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而负责这些铜钱清点工作的,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知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的学生李小斌博士。从每天早上8点上工到下午五点下工,他日复一日地数了整整半年,才将这批铜钱清点完毕。“同事们都说很羡慕我,提前过上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

“数钱数到手抽筋”

文保组的负责人管理被问到印象最深刻的发掘过程时,说是2015年1月海昏侯墓西北角发掘的时候。西北角有大量的漆器残片,在黏土里面堆了整整16层,南昌的土质胶黏性大,只能一层层从黏土里提取出来。提取的人只能趴在跳板上进行操作,要趴在一个跳板上弄一整天。南昌的冬天阴冷极了,工地里也不可能有任何取暖设备,趴了一会儿就全身冰凉了。“负责提取的小伙子说他趴在那好几次都差点吐出来。”

海昏侯墓还有什么未解之谜?

虽然海昏侯墓主身份已确认为距今2000多年的汉武帝之孙、“汉废帝”刘贺,然而,这位创造了中国考古史上多项之“最”的墓主仍留下了许多谜团,还在等待着一份跨越千年的解答。

谜团1 蒸馏酒历史或提早千年?

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经鉴定后,发现了芋头的残留物。杨军表示,直到现在,日本制作清酒的主要原料还是芋头,残留物的发现让专家们觉得这应该是蒸馏制作烧酒所用的器皿。

资料显示,中国发现的最早制酒蒸馏器属于距今800多年的元代。“如果能证明西汉时期中国就可以蒸馏白酒的话,相当于把蒸馏酒的历史提早1000多年。”

谜团2 出土补药改写中国草药史?

在曾做过27天皇帝的刘贺的陪葬物品中,也发现了不少补品,而这些补品有可能是冬虫夏草。

关于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王昂的《本草备要》(1694年):“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杨军介绍,墓室出土的补药类似于冬虫夏草,且有可能是从西藏传过来的。“如果真是冬虫夏草,中国以冬虫夏草入药的历史又将提前千年。”

谜团3“南昌”得名与海昏侯有关?

墓室出土的文物中,一件清晰刻有汉隶字体“南昌”二字的青铜豆型灯灯座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目前关于“南昌”的最早的实物资料。据史料记载,南昌在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统治时期就已建成,但其名如何得来,至今仍没有准确的判定。

杨军介绍,海昏侯刘贺原来是昌邑王,封地在如今的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后来随着他称帝27天后被废,改封为海昏侯,封地就在今天南昌市新建县一带。

杨军分析,墓里出土了许多“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说明刘贺当时一直心系昌邑,渴望有一天重新做回昌邑王,因此很可能将从前待过的山东称为“北昌邑”,将自己之后所处的江西鄱阳湖畔的都城称为“南昌邑”。“南昌”或许由此得来。

谜团4 5号墓主人究竟是谁?

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拥有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其中主体以主墓、侯夫人墓为核心,还包括7个附墓及门、阙等高级礼制性建筑。其中,刘贺墓正北方向的5号墓成为许多专家关注的焦点。墓主人究竟是谁?目前对该墓墓主身份判定观点有二:一种认为是刘贺之子,因为该墓中出土了武器;另一种认为是刘贺的宠妾,因为其与主墓共用一个地面建筑。目前,5号墓的主棺已被套箱提取,事实如何有待后续的实验室考古给出答案。

为辛勤工作的考古队员点赞!期待更多惊喜发现!

来源:人民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