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评4月贸易数据:出口有望继续复苏 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大

分析师认为,出口复苏的趋势基本得到确认;进口方面,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弱和内需边际放缓,进口增速还将继续回落。持续的贸易顺差将对汇率形成支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4月中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进口同比增长11.9%,进出口均较3月增速大幅下降。分析师认为,在外需增长背景下中国出口将进一步缓慢复苏,但进口方面或将继续下滑。随着贸易顺差扩大,外贸压力将继续缓解,对人民币汇率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各家机构对4月进出口贸易数据的点评:

华泰证券:贸易顺差确认汇率无忧

本月出口同比虽然较前月回落,但仍与一季度总体增速大体持平,出口复苏的趋势继续得到确认。从国别数据看,出口增速中对美国和日本均高于整体增速,印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带动出口的逻辑,将对中国出口形成较持续的支撑。

进口方面,本月进口增速低于前值,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印证内需边际回落。当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已见顶,上游企业将由主动补库存过渡到被动补库存,对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将有下降。

4月贸易顺差380亿美元,持续的贸易顺差将对汇率形成支撑。即便美联储年内可能还要加息两到三次,只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就无需对汇率过度担忧。外汇储备近三个月均实现增长,同时央行仍有较充足的政策储备应对未来可能的贬值压力。

中信证券:二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温和复苏

3月进口增速虽明显回落,但11.9%的同比增速仍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扣除价格因素影响,进口量回落主要体现在原油、铁矿石和谷物的进口上,因此,实际进口需求的走弱在边际上有限。

出口方面,4月韩国出口数据飙升,表明全球经济向好趋势仍在持续。4月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主要拖累来自于欧美,考虑到其向好趋势,二季度中国对其出口有望进一步回升。

在全球经济复苏,外需扩大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持续推进背景下,中国经济二季度有望继续温和复苏。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外贸压力将继续缓解

在外部需求面临较多不确定的因素和国内传统外贸比较优势减弱的双重压力下,外贸总体上依然存在下行压力。但由于欧美经济复苏态势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出口减压。

人民币贬值的成本效应以及全球经济状况继续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本月出口额同比继续较快增长。从已经公布的全球宏观数据来看,4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与上月持平,达到53.7%,保持在扩张的区间内,反映全球经济复苏状况好转。

华创证券:出口仍在复苏通道中

进口回落符合预期。随着国内经济扩张动能边际放缓,大宗商品进口量下行成为必然。出口方面,虽较3月回落,但仍在复苏通道中。这需要考虑一季度单月数据波动较大的影响。

展望后市,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弱和内需边际放缓,进口增速还将继续回落,但考虑到基数对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同比下行的拖累减弱,5月进口增速回落幅度有望收窄;出口方面,美国居民部门重启加杠杆、欧盟财政整肃步入尾声,大宗出口国经济企稳回升,外需持续改善下,预计出口复苏将延续。

申银万国宏源证券:不好不坏是常态

出口方面,对日本、新西兰出口改善较大,对金砖国家和美国、欧盟、东盟增速大幅下滑,外需整体不好不坏。进口方面,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增速高于出口。

贸易顺差比3月上升,但同比仍然少增。考虑到美元弱于预期,顺差下降并不致于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大会,对中国外资和外贸或是重要窗口。

兴业证券:贸易增速中枢将下移

出口方面,得益于全球价值链的修复,中国加工贸易出口恢复好于一般贸易,但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或威胁本轮价值链修复。尽管贸易战风险降低,但贸易摩擦风险犹存,这或阻碍中国钢材、铝及其制品的出口。

综合考虑周期因素及贸易摩擦风险,叠加基数效应,未来中国出口增速中枢下移,或将呈现温和下行的态势。

进口方面,从数量因素观测,原材料库存上升,进口数量下滑,证实中国工业企业补库存由主动转向被动。同时价格涨幅下滑,对进口的拉动效应减弱。据此,应当相信一季度进口同比为全年高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