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编剧罢工危机最后一刻解除,但“Netflix们”惹出的乱子未有穷期

美国时间5月2日凌晨,经过11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美国编剧工会(以下简称WGA)终于与美国制片人协会达成了试探性协议。

 

都在和“Netflix们”鏖战,电视台家里也没余粮啊!

 

美国时间5月2日凌晨,经过11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美国编剧工会(以下简称WGA)终于与美国制片人协会达成了试探性协议。一场悬决7周,爆发在即的大罢工就这样以戏剧性的转折收尾了。

在昨日给会员发布的内部信中,WGA透露了和解协约的部分关键信息:

1、成功升级了编剧的健康保险计划;

2、认定“短季剧”(一般为13集以下)的单集编剧工作量为2.4周(原为2周);

3、付费电视追加酬金提高15%,高成本流媒体自制剧追加酬金较前版协议,增加约1500万。

这意味着,此次罢工危机的矛盾焦点——提高视频点播服务的追加酬金,并解决电视播出季缩短所导致的编剧薪水下降问题——得到了基本合理的解决。

编剧罢工危机,根因却在“Netflix们”身上

不知是否因为巧合,美国编剧的数次大罢工都出现在新技术手段崛起,影视业态重塑的转折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录像技术普及。美国编剧协会要求从重播、国外电视台转播,以及录像带的获益中得到更加高的追加酬金。结果谈判崩盘,导致了1988年那场持续了153天的编剧大罢工。

进入新世纪,DVD渐成主流。美国编剧协会要求制片商双倍支付DVD销售利润,并提高真人秀等电视节目编剧的待遇。谈判中,这一关键需求被拒。于是便发生了2007年到2008年那场几乎让好莱坞停摆的编剧罢工。

2007-08年的美国编剧罢工造成了国际性的影响,当时中国的主要门户网站都做了专题报道

今年的编剧罢工危机,同样也爆发于美国电视产业的转型期。随着Netflix、Amazon、Hulu等流媒体平台的成熟,原创剧集的数量取得了巨大攀升。内容竞争的白热化和观众的分流,导致了美国电视剧格局的剧烈变动。

尤其对于公共电视网而言,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它们大多取消了夏季档的重播,改为整年运营。原本秋季档常规的22-24集的剧集也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10集左右的限定剧、诗选剧,甚至是为了填补档期的5-6集的短剧。

ABC的主打犯罪剧《逍遥法外》每季只预订了15集;NBC本可以大鸣大放的喜剧《善地》每季也只预订了13集

对于编剧来说,播出季的缩短首先意味着生计没了稳定保障,同时还增加了编剧的工作负荷——短篇剧集多为限定剧、诗选剧,前者是单季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美国恐怖故事》;后者则常是一集一个独立的故事设定,如《黑镜》。相对于程式化的系列剧而言,这些剧集创作难度更大,但薪酬却没有区别计算。和解协议中2.4周/集的工时计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编剧的问题解决了,电视台的危机却并没有化解。

收视率的下降逼迫公共电视网不得不缩短播出季,提高制作费用,上马更多新剧。但是,对于售卖广告为生的公共电视网来说,集数少、故事连续的连续剧并不比日日“定食”的系列剧更能赚钱。如此往复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美国主流公共电视网普遍存在。

产业上游爬升:电视网的自救策略

播出季越来越短,新剧越来越多,系列剧难觅踪影,连续剧则蜂拥而上——这四点可以大致概括当下美国电视产业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观众向Netflix、Amazon等流媒体平台的分流已经势不可挡,与其固守收视和单纯的广告售卖,不如抓住长尾效应。FX有线电视网CEO John Landgraf就曾公开表示,流媒体平台对电视业态的改变实际上为内容版权所有者带来了福音。

在旧的电视模式中,“黄金档”是商业价值所在,于是电视台便仅“租用”了剧的播出权,而把出售给辛迪加(类似制片商联盟的分销系统,早期主要销售电影、电视剧的二轮、三轮播出权,现在销售内容已经涵盖各个类型)、点播平台的收益权都让渡给了制片方。而制作方也只有拍到了100集,把剧卖给辛迪加后才可能盈利。

现在,流媒体平台并不介意剧是多少集,只要能吸引订户需求的内容——无论是22集还是10集订户都会购买,这就给短篇电视剧单季可盈利的机会。于是,越来越多的电视网更加依赖自制内容,以保证从广告到版权售卖,每个环节的收益都能尽括囊中,即便是合作剧集也会要求共享版权(FX的主打剧《冰血暴》便是如此)

在《冰血暴》的海报上,FX电视网特别标出了原创剧的字样

退一步而言,播出季的缩短也并非对电视剧业态毫无益处。系列剧经年累月的戏剧性重复和数量庞大的文本,常常会吓退现在习惯一次刷完全剧的观众,体量轻便的剧集显然更符合当代审美观。短篇幅的限定剧、迷你剧档期灵活,也更易吸引电影明星的跨界参演。

总之,播出季缩短这一个看似简单的现象,实际暗藏着流媒体巨头给美国电视业态带来的全方位震动。编剧的薪酬问题可以通过一纸协议解决,但“Netflix们”给电视台惹出的麻烦却很难中和。通过对内容所有权的把控,电视网正在摸索新的平衡点,究竟好莱坞思维能否对抗得了硅谷逻辑,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来源:影视独舌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