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尤瓦尔·赫拉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在现象级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之后,赫拉利又写了一本《未来简史》。这本书是见解精到还是华而不实?我们是否会在技术时代沦为“无用阶级”?人文主义真的会消亡吗?我们与赫拉利聊了聊他眼中这场本世纪最大危机。

在环球畅销的《人类简史》之后,以色列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又于去年9月推出了一部《未来简史》,该书中文版已于今年1月问世。中外媒体为迎接该书出版造足了声势,中英文书评亦层出不穷、褒贬不一。《卫报》认为此书“比他那本了不起的《人类简史》更具可读性和重要性”,而《经济学人》则发文直言《未来简史》就是一部肤浅、华而不实的作品。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在这部所谓人类未来的预言之书中,作者赫拉利认为,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几个难题——瘟疫、饥荒和战争已被战胜,人类面临着新的三大议题:(一)永生不老、(二)幸福快乐和(三)智人进化为“神人”、具有神一般的创造力和毁灭力。

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很多我们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例如:生命科学认为人只是升华算法的总和,而“自由个人”只是由一篇混乱中按照秩序编织出的故事;大数据比人类自身更了解自己的政治偏好,在人类投下选票之前就可能预知结果;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医生为人类诊断,它们能够针对病人的情绪给予反馈……

赫拉利在书中给出的最为惊人的命题便是: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他们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他们的经济和军事地位不再重要,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至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这一群人得以真正享受这些新技术的成果,用智能的设计完成进化,编辑自己的基因,最终与机器融为一体,统治全人类。

Facebook和Google的算法与数据将会统治全球吗?以人为骄傲的人文主义真的会消亡吗?不能变成“神人”的普通人类又将走向何方?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通过邮件专访了《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与他聊了聊新书中引起争议的颇多观点,以及他眼中人类即将面临的重大危机。

尤瓦尔·赫拉利

关于新书:

人类如何运用技术,这个问题比战争和难民危机更重要

界面文化:《人类简史》几乎成了一本现象级的畅销书,它与这本新作《未来简史》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可以把《未来简史》当做一部续集吗?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是从石器时代至今的人类历史总结,它解释了我们如何从并不重要的猿类变成地球的主宰者,同时也回应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在大多数社会中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占据主宰地位?资本主义为何会席卷全球?人们今天是不是比石器时代更加快乐?在完成《人类简史》之后,人们总是不断问我,过去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所以,我讲述并且写作了一些关于人类未来的内容,直到有足够的材料来组织这本新书《未来简史》——这本书预测的是未来21世纪的人们会发生什么,它关注的是科技、政治、社会和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当大数据计算程序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欲望和意见时,人类的政治会变成什么样?当电脑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可以比人类表现得更好,劳动市场又会有什么变化?人工智能会取代出租车司机、医生、教师或者警察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放这数以百万计的“经济上不再有用”的人们?当人类的基因工程足够发达,足以克服疾病和死亡时,“超人”被人为制造出来,那么诸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类宗教又应作何反应?硅谷会不会产生新的宗教,而不仅是生产新鲜小玩意儿呢?

界面文化:在思考人类未来的时候,这本书引用了一些科幻作品的例子,你的写作是否受到了科幻小说的启发? 

尤瓦尔·赫拉利:是的,我阅读了非常多的科幻作品,也看了不少科幻电影,我会从中得到灵感,但是我仍然尽力让我的写作更加科学。我很为那些好莱坞式的科幻作品担忧,它们与科学现实之间实在相去甚远。比起斯皮尔伯格,我可能受卡尔·马克思的影响更大。以人工智能为例,在好莱坞电影里,人工智能会发展出意识并且试图操控甚至灭绝人类;而实际上,智力和意识是两回事,现在还没有证据能说明我们可以发展出人造意识。我更加担心的是,很多没有意识的人工智能就可以让数以亿万计的人类丢失工作,一个新的“无用阶级”即将形成。

英文版《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

界面文化:对于权力和利益过分集中在极少数企业家和权贵手里的担忧,在这本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了,那么普通人应该怎么办?你对于所谓“无用阶级”有何建议?

尤瓦尔·赫拉利:工薪阶层的局面非常危险,他们很有可能会被排挤出劳动市场并且失去经济价值。没有人能知道2040年的劳动市场是什么样的,唯一能确定的是——跟今天非常不一样。很多工作会在2040年前消失,比如说生产衬衫、驾驶出租车、诊断疾病、销售保险或是教授化学课程。很多新型的工作会出现,但并不必然会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基本上只有两种技能,即身体技能和认知技能;如果电脑能在这两方面超越我们,它们就能在新型的工作上超越我们。

即使未来会有一些新型工作产生,比如软件编程、设计虚拟现实等等,我们很难说那些50岁左右的失业者——曾经的纺织业工人、出租车司机和超市收银员——可以借此找到新的工作。在过去,当自动化开始改变劳动市场,人们总是可以从低等技能工作转向另一种低等的技能工作。1920年,一个农场工人因为农业机械化失业了,他还可以在拖拉机工厂里找到工作。1980年,一个工厂工人下岗了,他还可以去超市当收银员。这些职业的变更是可行的,因为从农场到工厂、从工厂到超市只想将一种低技能转换成另外一种低技能,只需要非常简单的培训即可。但在2040年,一个纺织厂工人或一个收银员如果因人工智能失业的话,就很难找到编程或是创造虚拟现实的工作,他们没有这些工作所需的技能。在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就更加尖锐了,那里的经济更依赖低技能工作,现在的孟加拉国在将年轻人训练成为软件工程师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们在2040年靠什么为生?

在2040年之前,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阶层产生——无用阶级。上亿人没有工作,甚至完全找不到工作,我们没有针对这种情况的经济模型,如何应付无用阶级将是21世纪人类将要面对的最大的经济和政治难题。我说的不是科幻,而是实实在在的可能性。其实,它已经在军事领域发生了,20世纪的军队依然依靠着雇佣百万士兵,而21世纪的军队依靠的是少数高级的专业士兵,更多的无人机、机器人和其他精密的计算程序将会扩大军队的阵容。现在大部分人对于军事作战来说都是无用的,市民经济领域很快也会出现相似的情况。

当人们失去他们的经济价值和政治力量,政治也许就会停止投入医疗和教育领域的经费,这群人很可能会被系统抛弃。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在20世纪,无论是民主政府还是专制政权,政治精英们对于大众的教育、健康和福利方面投入巨大,是因为普通人在军事方面和经济方面都非常重要。即使是希特勒,也会为穷人们建造医院、学校和下水道系统,这不是因为他特别善良,而是因为他知道,要让德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变得更加强大,就需要数百万德国人入伍或进入工厂、办公室担任职位。一旦人类失去了其军事和经济价值,国家和精英就可能失去对教育、健康和福利投入的动力,对于上亿普通人来说,这是很糟糕的消息。

界面文化:这本书中关于“数据主义”的提法非常有趣,为什么人们会愿意主动加入数据的洪流呢?有人说社交网络上的即刻分享是因为寂寞,是与人群联结的需要,你认为这个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吗? 

尤瓦尔·赫拉利: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健康,而不是社交关系。在20世纪,健康对于隐私是最大危险,通过不断地用生物识别器来检查你的身体,并且跟百万民众分享你的身体信息,政府和公司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医疗,比方说只要癌细胞开始在你的身体里蔓延,他们就可以检测出癌症,所以治愈癌症也很简单。它们也会建议你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以及什么样的气候和工作更适合你。但是要享受这么好的医疗,你就要放弃自己的隐私,并且让政府或公司持续地监测你,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这是一个艰难而可怕的选择,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健康而不是隐私。

社交关系当然也很重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的亲密群体开始瓦解,数百万年以来人类适应了在小而亲密的群体中生活,所以不管Facebook上有多少好友,现在的人们其实也很难真正认识超过150人。没有任何国家、集体或者是全球网络可以取代亲密社群,没有亲密社群,人类会觉得孤独或被孤立。我很担心,我们对于医疗和经济增长投入了过多的钱财和精力,而没有很好地维持我们的亲密社群。

在更亲密的层面上,我们必须要努力感知接触自己的身体。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科技引导我们把注意力从身体上移开,我们几乎丧失了关注嗅闻、味觉、触觉本身的能力,而是更沉溺于智能手机和电脑,对虚拟空间中的事情更有兴趣,对发生在世界那一头的事情远比对眼下之事感兴趣。我们现在可以选择吃一千种佳肴,意大利菜或是中国面条,但是无论怎么选择,我们总是在屏幕前收发邮件、看电视剧,很少关注这个菜的味道到底如何。人们对身体和感觉都疏离了,会更容易感觉到被孤立以及迷茫。古板的权威理论总是把这种疏离感归罪于宗教和民主主义的衰落,但丧失对身体的亲密感其实是更重要的。人类曾在数百万年中没有宗教和国家——在21世纪也可以这样没有宗教、国家而快乐生活。但是他们与身体失去接触,就不会开心。如果你不觉得自己的身体熟悉亲切,就永远不会觉得这个世界熟悉亲切。

界面文化:你是否担心这本书会引发普通人对于未来的恐慌情绪,还是你认为有必要让人们提前意识到未来的可怕境况?

尤瓦尔·赫拉利:我写这本书,是要警告人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但这只是一些可能,而非必然。如果你害怕这些可能性,仍然是可以做一些事来改变的;技术从来不是决定主义的,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技术突破去创造截然不同的社会和境况。比如说,20世纪的人们可以用工业革命的技术、火车、电力、广播和电话去创造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法西斯社会。比如朝鲜和韩国曾有着同等的接触技术的机会,但它们的运用方式完全不同。

在21世纪,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会改变世界,但并不会决定一个唯一的结局。我们可以用它们创造不同的社会,如何睿智地运用技术才是人们需要重视的问题,这甚至比全球经济危机、中东战争和欧洲难民危机更加重要。这不仅仅是人类的未来,甚至连生命本身的存在,都要仰仗于我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

关于写作:

当下特别需要宏大叙事,人类需要全球叙事来构筑全球社群

界面文化:有人批评你的论证是机械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倾向于把所有行为简化为物理原因,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尤瓦尔·赫拉利:我并不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能用物理原因来解释。相反的,我非常重视想象力、艺术、宗教和意识形态。仅仅知道物理或者生物学,你不能解释二战或者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我们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能够灵活地展开大规模的群体合作。蚂蚁和蜜蜂也大规模合作,但它们局限于几种形式。黑猩猩和狼群可以比蚂蚁合作得更灵活,但是它们只能以较小规模合作,必须彼此认识且关系亲密。只有智人可以形式灵活地与无数陌生人合作,把1000只黑猩猩放在华尔街或者是北京机场会造成大混乱,但是放入1000个智人,你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社会贸易、交通和传媒网络——这就是为什么智人可以征服地球,而黑猩猩只能被锁在动物园和研究实验室里。

是什么能够让智人与如此多的陌生人合作?是我们的想象力。人类没有所谓的大众合作本能,我们可以与陌生人合作,是因为我们可以发明仅仅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故事,比如神仙、国家和金钱,而后向众人传播。当百万民众都相信一个同样的虚构故事,他们就会遵从一样的规则。黑猩猩做不到这样,你不能对着一个黑猩猩说:“你可以死后去黑猩猩天堂、收获无数的香蕉,所以把这个香蕉给我吧。”只有智人能够相信这样的故事,所以是我们主宰世界。

界面文化:有人评价你的作品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传达了宏大叙事的意义,你是否更偏爱宏大叙事?

尤瓦尔·赫拉利:我觉得当下特别需要宏大叙事。人们被洪水般的信息席卷,却并不知道如何将碎片拼成一幅有完整意义的图画。在过去,信息很稀少,靠封锁信息就可以完成审查制度。今天信息太过冗余,审查制度需要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不相干或是错误的信息上。我们往往不知道该关注什么、该相信什么,于是花很多时间来调查和争论一些不重要的问题, 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之事。人们在youtube上看猫咪搞笑视频,根本不关心全球变暖。我们缺乏关注的能力,为此我们需要宏大叙事,而不仅仅是数据。

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球问题:地球在变暖,全球范围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令人不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全球合作。比如说,没有国家能够独自对付生物工程,如果俄国或日本允许基因改造,只有美国禁止基因改造过的婴儿出生,那也没有什么用。没有国家能够独力改变全球变暖的现状,特朗普能够建造一堵墙来抵御升起的海洋水位吗?为了在21世纪生存下来并繁荣发展,人类需要建设一个环球的社群,每个社群都是建立于共同叙事之上的,所以人类需要全球叙事来构筑全球社群。

界面文化:你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深受《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作者贾瑞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影响,他是如何影响你的?如何评价你们二人作品之间的关系?你与他的历史观有何不同?

尤瓦尔·赫拉利:我对人类历史的大问题向来很感兴趣,比如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痛苦,为什么人类相信上帝,以及历史到底有没有固定的规律。在刚上大学时,我认为大学会是一个回答这些大问题的理想之地,但是我很失望。学术界总是鼓励我去研究越来越狭窄的问题,还给我一种感觉:人们不可能用很科学的方式来处理宏大的问题。所以我成了一位中世纪军事史专家,把研究大问题当成一种不务正业的兴趣。直到我读到了贾瑞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对我来说像是一次启示,它像我展示了一种对待历史和人类存在等大问题的科学方式,也给了我写作《人类简史》的勇气和指导。

贾瑞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但是我的写作是跟戴蒙德不同的,他关注的是生态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地理和气候怎样塑造了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在我的写作中,生态因素也很重要,但我更重视文化因素,我总是在论证宗教、意识形态以及艺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甚至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地理和气候塑造了我们,但我们也同样反过来塑造着它们。

界面文化:你如何看待大众科普与学术著作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因为想要让更多人看懂而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

尤瓦尔·赫拉利:学术书籍和大众科普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非对立。这两者人们都需要。你需要非常细致地为一小部分专业读者书写著作,因为每个与宏观经济或细胞生物学相关的话题都会极其复杂, 需要大量相关的知识储备;但你也需要流行科普读物,以帮助大众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不然又怎么能影响到公众呢?

《未来简史》是一本大众科普读物,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在大众中间引起一些关于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严肃讨论,学者和科技专家已经在讨论这些问题, 但大多数人甚至是政界人士依然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我关注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感到非常失望,讨论总是围绕着传统的话题——贸易和移民等等,完全忽视了21世纪中最大的问题。希拉里和特朗普都说了一大堆关于事业和劳动市场的问题,但没有一个人提到人工智能的崛起和新的无用阶级兴起会造成多大的危险。

为了能让大众看到听到,我以非常简单易懂的方式书写了《未来简史》,用了很多故事、例子甚至是笑话,我希望学校里的青少年也都能看懂。事实上,这本书与年轻一代之间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现在二十几岁、十几岁的人们,很可能会活到2080年,甚至是2100年。对他们来说,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不是什么科幻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未来,或者说是现实。有些刚刚18岁的人要决定去不去上大学,但是怎么学呢?我们怎么知道2040年的就业市场是什么样子?现在很多工作都是自动化的,尽管新的职业会出现,但也没人知道会是些什么工作。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学校里应该教些什么,毕竟等到他们40岁左右,课堂上学的东西就非常过时了。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对于高中毕业生或者是要过18岁生日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好的礼物。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