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备有力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称,能否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未来保持增长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他认为深圳已经在核心竞争力上实现了创新驱动的培育。

深圳罗湖区。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2月28日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仍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风险,但中国区域竞争的格局在每个阶段都出现不同省域的不同亮点,这是中国最终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条件。

李培林称,现在中国已经有十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越了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这些省份可能再过几年就会迈过高收入国家标准的门槛。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是一万两千六百多美元。

“当然我们一般来讲,不能说一个区域跨越了高收入,这是按国家收入(来算)的。”李培林称,尽管中国个别省份迈入世界高收入国家标准的门槛,但就整体来说,中国现在仍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他认为,是否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未来保持增长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

李培林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最大的一个国际竞争优势就是劳动力竞争优势。

“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成本较低,我们在大量的低端制造业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世界工厂的规模。但是,这个优势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差不多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劳动力无论总量还是比例都在快速下降,现在每年劳动力减少四百多万人。”李培林说,过去是人排着队找工作,现在是人根本不过来。

他认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创新目前被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但从经济增长来看,增长最快的地方未必是创新驱动最强的地方。”

他举例道,2016年,西藏、重庆、贵州、天津、江西的经济增速大概排在前十位,还有三个省份超过10%。

“但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这些发展快的省份靠的是什么?是不是都是靠的创新?而且从持续增长来看,有的是因为基数比较低。但增长较快还是有它的优势所在。”李培林称,从城市角度来讲,深圳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上海。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