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奖的1500天

界面新闻   2016-11-19 13:29
作者:董子琪 ·

关于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的消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人们更为熟悉的还是另一位诺奖获得者——莫言。4年前,2012年10月12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作家莫言。如今,4年多过去了,今天是莫言获得诺奖的第1500天。在过去的1500天里,莫言都在忙些什么呢?让界面文化来为各位梳理一番。

从网络上爬梳莫言的行踪,我们发现莫言真的是太忙了,各种演讲和对谈、各种会议和发言;既要接受来自全世界的荣誉,又要跨界担当编剧及艺术总监;既要评说足球,又要题字送祝福;编段子写打油诗那也都不在话下。

据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的不完全统计(仅就网络上能搜索到的有限内容),莫言在这1500天中,来到过世界上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排除重复前往的地点,包括北京和山东故乡高密),进行过18次讲座、13次对谈,参加过26次会议(其中作为主持人的会议有7次),题过10次字。平均下来,莫言每一个多月要至少远行一次,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讲座和参加一次会议,每四个月要进行一次对谈。 

在这样高频率运转的节奏下,莫言获奖的1500天,关键词是:演讲、对谈、开会、主持和荣誉。

演讲——从2012年12月诺奖颁奖典礼上的“讲故事的人”,到2016年9月18日上午在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的进行的“从我的高密东北乡出发”,莫言演讲的主题多是围绕着故乡高密、童年生活还有从讲故事开始的创作历程。除了创作论,莫言也多次透露诺贝尔文学奖带给创作的压力,也会在盛誉中自嘲“没学问也没学历”,回忆原来“没经得住诱惑,写10集电视剧赚了15万”,自我爆料“一年到头没念过一本书”。更有意思的是,他也总是发出对演讲本身的质疑和反思,他说,“我想要躲起来写作品”,“不想总做乱七八糟的事”以及“像政治家一样演讲”。

对话——获奖以后,莫言的对谈名单里有库切、克莱齐奥、杨振宁、星云大师、王安忆、哈金、麦家、张艺谋、许鞍华等一长串各领域大师级人物,在不同的场合上,莫言与他们从佛学聊到物理,从文学谈到影视,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谈。有的对谈发掘出些许新意,比如在一次跟王安忆的对谈中,莫言承认曾经痴迷武侠小说,所以情节推动与武侠小说有相似性。有的对谈却更像是对主题的重复,比如莫言在跟杨振宁的对谈中感慨,“假如有来生,要去研究物理天文学”,或者跟星云大师的对话中强调佛学和心性的重要性。

开会——这四年来,莫言参加的会议中既有跟文学文化关系紧密的书博会、文学论坛,也有基于地方发展而跟文学无关的民间友好论坛和活动,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政协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他或为获奖者颁奖,或为开幕式致辞,或提交议案,或编段子诌打油诗活跃气氛,表现得十分多面。

主持——2013年5月起,莫言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中心创立于2013年,目的是“打造文学教育、作家培养基地”,会“定期邀请国内著名作家或诗人作为 ‘北师大驻校作家 ’开展写作、研究、讲学与交流工作”,作为国际写作中心的主任,莫言在此为严歌苓、余华、格非、迟子建等著名作家主持过驻校仪式。

荣誉——获得诺奖以后,莫言既被电视台评选为年度人物,又被中外高校授予荣誉博士,既被高校聘为讲座教授,又被评为地方顾问和学会会长。对于荣誉,莫言有时谦虚表示“愧不敢当”,有时调侃博士帽子“不太舒服”,但表示“最没想到的”当属网络文学大学荣誉校长,因为他写作都不用电脑。 

除了以上所列出的关键词,莫言还要忙碌于各个单位的题字、作品影视授权等等事项。

虽然在这1500天中莫言屡次发出“不要再找我参加活动”“让我好好躲起来写作品”的宣言,但是他还是一次次地在各种场合中出现,一再对着听众讲述他的故乡和写作历程,一再面对荣誉自嘲“愧不敢当,压力颇大”。

在获奖半年后的2013年4月,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曾经来到北京,与莫言进行过一场对谈。在发言现场,莫言曾经表示获奖后不堪各种打扰,并说出这样一番话,“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

然而1500天过去了,莫言的新作在哪里呢?

以下是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梳理的莫言在过去1500天参加的各类活动

发表演讲

地点:斯德哥尔摩 高雄 杭州 扬州 青岛 广州 纽约 香港 哥伦比亚 泉州 嘉峪关 兰州

名家对谈

地点:北京 高雄 西安 广州 无锡 杭州 波士顿

参加会议

地点:海口 佛山 北京 台北 昆明  青岛 西安 广州 哥伦比亚波哥大 法国艾克斯 高密 长春 敦煌 绍兴

主持会议

地点:北京

接受荣誉

地点:北京 济南 宜兰 高密 杭州 西安 法国艾克斯  美国纽约 澳门 成都 兰州

授权改编

地点:大使馆、西班牙

跨界编剧、艺术总监

地点:陕西宝鸡 

题字

地点:北京 绍兴 济南 上海 潍坊 河北安平 四川眉山

追悼 

地点:北京

2015年6月18日,莫言现身硕士研究生导师童庆炳追悼会,莫言敬献的挽联上写着:“敬爱的童老师,安息。”

评球

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

2014年7月11日,作为巴西世界杯“腾讯特邀嘉宾”,莫言飞抵巴西, 作客腾讯《巨星面对面》节目,这也是莫言第一次现场观看世界杯比赛。莫言与足球颇有渊源。二十几年前莫言在鲁迅文学院读书时,就与余华、洪峰一起踢球,那时莫言是他们的“守门员大哥”。 莫言说:“就像中国足球,每个人都想上去踹两脚,可是作家却像球员那样,自我感觉还很不错。”

结语

回顾莫言在过去1500天穿越于不同城市不同场合的匆忙行迹,如同浏览四年间所有重要和不重要的文化事件。莫言有两次提到过自己正在创作的反腐小说,但究竟进展如何,他并没有细谈。

2013年中澳文学论坛上,库切曾经对莫言说,“我非常同情莫言先生,诺奖有的时候颁给正处于写作生涯中间状态的作家。莱辛几年前获奖时并没有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写作,因为她得奖已经是写作生涯的末期。如果颁奖给一个还将持续写作的作家确实会有影响干扰的效果。

如今,这位曾以四十三天写出《生死疲劳》五十五万字的作家,何时能回归书桌?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他的新作?或许还是个未知数。

欢迎你来“界面文化”微信公众号找我们。

(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