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25年后 前苏联国家终于感受到“同样的幸福”

界面新闻   2016-11-08 14:28
作者:天下综合报道 ·

Quartz 8日报道,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EBRD)最新的一份报告发现,在经济转型开始大约25年后,前苏联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的“幸福差距”终于得以弥合。这些国家开始转型的时间大约在1992年至1995年之间。

这份报告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每年发布的“转型报告”(Transition Report )之一。今年的报告首次专门针对不平等和经济包容性问题,关注了包容性增长的几个关键方面:收入分配、转型对人民福祉和幸福的影响、机会平等性以及金融包容性。

研究人员于2015年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在34个国家进行了5.1万次访问。报告发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远非一路坦途,尤其是在转型初期。这类改革的社会、经济和物质成本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影响到一代人的身高。比起出生于转型期之前或者之后的人,转型初期出生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要矮大约1厘米。这就不难解释,直到最近,转型地区民众的幸福度还要比世界其他地区同等收入人群低一些。

现在,这一情况彻底改变了。平均而言,前苏联国家人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已经与世界其他地区民众处于同一水平。全部前苏联国家中,有51%的受访者强烈同意“综合考虑,我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这一选项。德国和意大利未经调整的数据为57%。如果去除收入因素,这些国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不过,这一趋势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事实:德国、土耳其等国家虽然收入水平有所增长,但生活满意度却下降了。研究人员认为这也是上述“幸福差距”缩小的一部分原因,并将这种现象称作“幸福度趋同”。

除了生活满意度,报告还发现前苏联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收入差距也已经缩小。不过,这些国家的收入增长趋势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等。仅有44%的前苏联国家民众的收入增速高于七国集团(G7)经济体平均增速。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转型地区民众没有看到自己的收入与较发达国家的民众趋同。

研究者对解决不平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报告称,收入再分配能够有所帮助,但关键是要改善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无论性别、出生地或家庭背景。

报告建议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善高等教育门槛、加强中等教育与就业的直接联系、改善基础设施、降低育儿成本。同时,在数字支付系统的帮助下提高金融服务普惠度,以及改善银行产品成本对比信息。这有助于使乡村人口、女性、以及较贫穷地区人口充分参与到当地经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