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于墨林
整理丨王华中
校对编辑丨李斌
采访及编辑丨董露茜
2016年10月13日,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会场中一个名为“全息box”的展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观众只需要将手机屏幕正确放置在盒子上,就可以通过这个盒子观看全息影像。
在这次艺术节上,以这一技术来展现的内容,是有400多年历史的江南评弹艺术,上海望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望乘”)为此制作了一个名为“叮咚”的虚拟形象。这个短发,身着旗袍,怀抱琵琶的女孩不仅长相甜美,还会为观众表演传统艺术评弹,十分招人喜欢。
如果你熟知“初音未来”“洛天依”等名字的话,那就一定不会对“虚拟偶像”这个词感到陌生。
其实,自从2012年中国第一个虚拟偶像洛天依诞生后,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仅仅在a、b站上投稿的调教师(创作者)多了,开始关注该领域的公司也多了起来,除了运营多个虚拟偶像的上海禾念,上海新创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望乘,甚至一直在做游戏音乐的小旭音乐,都在虚拟偶像这一领域开始探索。
洛天依全息演唱会
当然,不仅国内是这样,二次元的发源地日本也在摸索虚拟偶像的新方向。近日,一手打造AKB48以及多个知名组合的秋元康,与索尼音乐宣布将共同推出全新的二次元虚拟偶像组合,在二次元领域引起不小关注,而索尼音乐则站出来表态:“进入21世纪后,音乐业界一直在探寻的创新,如今终于让我们找到了。”
比偶像更看重音乐的虚拟偶像
索尼音乐之所以会说虚拟偶像是音乐界的创新,与音乐在虚拟偶像中所占比重相关。
目前大部分人所说的虚拟偶像,多指像初音未来、洛天依这样有人物形象、由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源库,他们虽生存于二次元却能用三次元的形式(音乐)来传达情绪,可以说是连接二次元与三次元的桥梁,而铸成桥梁的则是音乐与虚拟偶像们的喜爱者。
最早的虚拟偶像来自日本,2006年诞生的Nitro+虚拟代言人超级索尼子,从被创造之日起就代言了Nitro+相关游戏,之后还会发布自己的原创音乐,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不过超级索尼子还局限于平面形象,演唱歌曲由声优配音,并且最初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与Nitro+相关的音乐媒体,并没有实现“独立”的角色设定。
索尼子
直到2007年8月31日,以Yamaha的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乐库初音未来的诞生,正式形成了虚拟歌姬(虚拟偶像)这个概念。初音未来并不依附于某一产品、某一品牌,而是有着自己独特嗓音(音源数据采样于日本声优藤田咲)的独立歌手。
对于此前没有接触过虚拟偶像这个概念的人,的确可以把虚拟偶像当作普通偶像来看,因为他们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出专辑卖周边,可以代言上广告,也可以开演唱会做线下活动。虚拟偶像确实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以最成功的初音未来为例,自2007年诞生以来,截至2012年3月,其所创下的经济效益已经超过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亿元),被称为“身家百亿的公主”。
但别忘了,初音不是真实的“人”,当她想要和粉丝接触的时候,就需要音乐这个媒介。具体来说,喜爱初音的人,只要购买了官方出的初音未来音源库以及编辑器,就可以让初音唱出自己写的歌曲,并通过调教(VOCALOID圈中“创作”的意思)让初音唱出自己想传达的感情来。
据《好奇心日报》的数据,初音未来刚诞生的3个月内,在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上,其相关的作品就超过了1万部,其音源库发售两年,共卖出了5万多套,而与虚拟歌姬无关的音乐软件通常情况下平均销量只有200到300套,可见网友对于初音有多强烈的喜爱。而那1万部作品中,也诞生了不少精品,不仅让Ryo、doriko、kz等多位调教师(master,创作虚拟歌姬音乐作品的人)为人熟知,也丰富了初音未来的人物形象。
2010年3月,世嘉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初音未来日的感谢祭”的初音未来全息投影演唱会,当晚演唱会异常火爆,2500张演唱会门票瞬间被抢空,当晚有超过3万名粉丝通过付费网络直播观看了整场演唱会。而这场轰动二次元的演唱会,也使初音未来成为了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
稍作总结不难发现,虚拟偶像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音乐,但不少真人偶像,在成名后就离开了音乐,或者说其核心竞争力与音乐无关,所以这大概是索尼音乐看重虚拟偶像团体的原因。
虚拟偶像走入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想把中国虚拟歌手呈现在舞台的人,但我却是第一个做到的导演,因为我和大家同有这样的梦想。”这是天津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编导刘冰在2012年发的微博。在2011年12月他推出了虚拟歌姬“东方栀子”,并号称“中国第一虚拟歌姬”,让其出现在了中国文化艺术奖首届动画奖颁奖典礼上。
但在2012年1月,网络上对东方栀子的负面评论越来越多,原因是多数人认为东方栀子抄袭初音未来,随后在负面看法不断涌现的时候,刘冰最终确认放弃东方栀子的开发,使她成为了被官方抛弃的虚拟歌姬。
不过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悲伤的结局,目前东方栀子由各栀子同人爱好者对其进行了二次创作,自发录制了UTAU版和袅袅版音源,将东方栀子从官方原本的形象变成了真正的虚拟歌姬再次进行开发,使许多二次元用户改变了对栀子的看法,她的同人作品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视频网站上,其百度贴吧也有1.9万人关注。
有人认为当初刘冰为了抢在洛天依之前成为“中国第一”,才不顾栀子各方面的不足而强行把栀子推到众人面前,并最终让她受人非议。栀子的问题,也暴露了国内做虚拟偶像的部分问题:抄袭、急于求成使细节不完善、无法拥有持久的吸引力……
中文虚拟歌姬
上表的虚拟偶像并非全部,但因为他们大部分背后有运营公司,所以相比之下还有不错的活跃度,但一些由国产语音合成程序“袅袅”合成的一系列音源(袅家歌姬),则与表中虚拟偶像无法比拟。在b站上,袅家歌姬只有2条视频播放量破万,而洛天依的相关视频,在b站上播放量每条都破万。造成这样的情况,就与前文所说的问题相关。
虚拟偶像是一个众创的成果,是调教师、粉丝、官方共同塑造的人物形象,以中国的第一位虚拟偶像洛天依为例,洛天依诞生之时,其设定只是能够敏锐感受他人感情、有点内向的“少女”,但在由“H.K.君”作曲,其朋友们合作制作的《千年食谱颂》视频在b站上传后,让大家感受到了洛天依对中国美食的真挚热爱,以后洛天依就多了一个吃货属性。
因此,有人认为只要有了音源库、人物形象,这个虚拟歌手自然就会有调教师来生成内容,并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态闭环。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首先音源的质量要过关,不能出现太多的BUG,比如发音有误,这会导致调教师放弃创作;其次形象需要精心设计,而不是随手画一个就能敷衍了事。这些要素是一个虚拟偶像能否让大部分人接受的基础。
左为:琴歌,右为:乐正绫
当然每一个参与创作虚拟偶像的人,都希望能把人物做好,但最终效果出来不如人意时,往往是因为缺乏专业人员的帮助,所以就有了那些没有公司支持而被人忽略的虚拟歌手们。
但是,有了公司就一定能打造成功的虚拟偶像吗?其实生成一个虚拟歌手并不难,但打造一个虚拟歌手则是不小的挑战。因为这就像打造真人偶像一样,需要策划需要活动来让虚拟偶像保持足够的人气,而公司一般的做法就是支付费用找调教师来创作,通过不断新出的优质内容来巩固虚拟偶像在二次元受众中的活跃度。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虚拟偶像的核心竞争力同人文化。“同人”原指有着相同志趣的人,在二次元领域,“同人”指不受商业影响的自我创作,虚拟偶像是依附于同人文化存在的人物,一个受人欢迎的虚拟偶像,往往能激发大量的同人创作,除了音乐,cosplay、小说、漫画等等都是可以拓展的领域。
当调教师出于爱好而创作时,他的作品是同人作品,当他为了实现公司推广目的而创作时,就属于公司商业行为的一部分,公司理应支付相应的费用并保护创作者权利。但据了解,行业内对调教师的待遇并不好,甚至不够尊重,而这可能直接影响了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
前文说了,对于虚拟偶像来说,音乐占了很大的权重,那么当这个偶像作品都不够优质时,这个形象就很难获得更多人认可,因此也导致无法顺利商业化,而这也使得中国一直未能有像初音未来一样成功的虚拟偶像。“洛天依的强是强在同人这块,我们可以看到Coser特别多。但是这跟官方没有任何关系,官方是无法在这上面产生任何收入的,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原上海禾念创始人任力说道。
大家都在破壁,变现路在哪里?
2011年,虚拟偶像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还没有被国内的大众广泛接受,更多还是在二次元的小圈子里传播,在那时做的最好的就是日本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曾因一首《甩葱歌》火遍大江南北。
上海望乘的创始人兼CEO任力,原本是日本IT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与雅马哈接触后,经过一定的沟通和调查市场过后,任力认为虚拟偶像在中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于是成立了上海禾念信息有限公司,开始与日本雅马哈合作并运营中国的虚拟偶像。
借着2016年国内二次元市场的火热势头,虚拟偶像概念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但因种种原因,日本雅马哈不再与上海禾念信息有限公司合作而公司面临没有资金的情况,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了一家日本的投资方,并让出了经营权。
2015年4月,从上海禾念出来之后,任力带领团队成立了上海望乘,开始思索虚拟偶像经济的新玩法。具体来说,就是脱离曾经日方的模式,尝试更“商业”的方向。“按照日本的模式,确实吸引了一批二次元文化的铁粉,但这部分粉丝的体量非常小,无法支撑行业的发展。我们把这个行业走出了中国化的一小步,但是又没完全走出去,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日本人在控制这个方向的权力,所以还是做得很纠结。”
在今年6月,上海望乘获得宋城演艺集团的1300万元战略投资,并将联手日本GYNOID、网易漫画、中移动咪咕阅读基地等一众平台一起打造国内的虚拟偶像。
在望乘旗下,目前已有三位虚拟偶像,分别是“楚楚”“心华”和“悦成”。由日本最大演艺集团“吉本兴业”旗下公司Gynoid企划制作的中文虚拟偶像“心华”,出道以来短时间内就积累了较好的口碑。在此基础上,上海望乘结合现在正火的演唱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全息影像演唱会,并邀请韩国明星,进行真人和虚拟偶像的互动表演。
心华
另一位虚拟偶像“楚楚”原本是网络连载漫画中的女主角,漫画讲述了草根少女章楚楚的职场故事,从一个普通的内衣设计师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内衣商业帝国。目前漫画本身的变现能力并不高,因此上海望乘的团队想出了新的变现途径。“因为楚楚是做内衣秀的,我们把内衣秀的故事情节,人物提出来以后,变成真实的人和故事,结合国内市场,在线下做内衣秀,做时尚,我们要做中国的维秘。”预计在今年底到明年初的这段时间,咪咕数媒集团将会就这个品牌落地八家实体店,除了内衣销售外,内衣走秀也可以成为变现的途径。
“说白了我没觉得VOCALOID是二次元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没有二次元,二次元就是一个标签,在某段时间里面,我很喜欢这个东西,我叫它二次元。但是这个东西是很流动的,至少在中国是很流动的。”任力总结道,在日本四十岁都在看漫画,这是文化,这是在生活,中国不是,中国就是兴趣爱好。
在未来,上海望乘将会借助投资人的资源,包括网红、平台和舞台,去做一个类似虚拟偶像的孵化器,让更多的优秀内容可以借助虚拟偶像这种方式展现出来。
如今这位最早在中国摸索经营虚拟偶像的中国人,正在探索虚拟偶像的新方向,显而易见的是,他正在让手下的虚拟偶像脱离“二次元”标签,完成从二次元向三次元的“进阶”。
另外一边,也有尝试从三次元向二次元靠拢的公司。
因为近两年二次元概念的火热,让很多传统行业拥抱二次元。根据数娱梦工厂的数据,2016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几乎每周都有一场日本二次元相关的演出,形式也发展到声优、唱见、虚拟偶像的live演出、舞台剧等等。这些演出活动的背后,正是一个个还在探索中的公司。
近日传出消息,初音未来2016在中国的巡演已经确定北京站和上海站,又一次引发了二次元爱好者们的狂喜。而把初音带进中国的则是一家名叫上海新创华文化的品牌授权服务提供商,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在2015年将初音未来带到中国舞台,现在全权代理日本“奥特曼系列”、“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新世纪福音战士”、“初音未来”和中国原创时尚品牌“上海女孩”、 儿童科幻剧《金甲战士》等多个亚洲著名动漫形象。
而除了品牌授权商,今年5月China Joy上,还成立一个目标打造动漫游戏音乐领域生态的厂牌AGM(Animation Game Music),该厂牌由传统公司Sony/ATV和Hi-Five牵手创立。
Song/ATV不需多介绍,拥有大量的音乐版权、大量金牌音乐人/制作人资源,而Hi-Five的母公司龙渊网络是一家手游发行公司,现在估值10个亿正准备上市。
AGM目前签约了一些在日本、美国的同人领域、二次元领域资深的作曲团队,希望为游戏、动漫提供“一站式”的音乐服务,同时,AGM会举办游戏、动漫的线下音乐会,让音乐也成为IP开发的一部分。去年在北京糖果做的一场线下音乐会,票房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有50%的玩家从外地赶来参加这场音乐会。
有人分析在“限韩令”后,现在正是日本2.5次元演出进入中国的黄金时期,日本成为了新的内容引进地,越来越多的日本文化内容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但本土化仍然是中国从业者的第一要义。如何让外来的内容更好的符合国人口味,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次元”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词汇,有人因为它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却始终不得法门,在音乐领域仍无出路之时,有人看到了二次元的亮光而投身,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着差距,没人知道,谁能说出那句“你好,我是你的破壁人”。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