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夜
撞衫不可怕,
谁丑谁尴尬。
古人穿衣服好像都差不多,
撞衫不尴尬吗?
比如:
再比如:
同一部剧都撞,太残暴了!
对此,只想说:
不要被电视剧误导,那是因为剧组经费不够。
在古代撞衫,比在巴黎时装周上撞还难。
◆ 衣服,不能随便穿
古代等级森严,什么人穿什么衣服都是有明文规定的,那些好看的衣服,光有钱也穿不了。
所谓“量体裁衣”,就是穿适合自己身份等级的衣服。僭越了,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平民百姓没资格穿绫罗绸缎,只有皇室宗族、达官贵人能够身着锦帛。没身份、没地位的黎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就算你做生意横跨东西家财万贯,不好意思,在家里偷偷穿穿锦帛得了,大张旗鼓地上街去可是要掉脑袋的。
因而,古代的平民百姓又被称为“布衣”。
除此之外,在颜色上也有讲究。那时人们以黑白灰为主色,红为吉色,西汉以后,黄色为贵色。
不知是不是因为“黄、皇”同音,黄色就成皇家的专属了,不光是百姓,就是王爷,身着明黄也是僭越大罪。
史书上常说的的“白衣”、“乌衣”,便指的是身份地位较低的人所着服饰。“白衣”是说没有官职的平民,也指没功名的读书人;“乌衣”通常指地位较低的小官所穿的黑服。
而像“朱绂”、“紫绶”之类,则指的都是地位较高的大官。
有诗为证:“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在官场中,这种服饰等级划分更加讲究。
穿青绿官服的,多为六品以下官员;着紫红官服的,大都为五品以上。
光靠颜色分不清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官,怎么办?还有纹饰。
天子穿的衣服,上面绣有日、月、星、辰、山、龙、雉、宗彝、水草、火、粉米、黼、黻。取其九五至尊,庄重威严,光明贤德之意,叫龙袍。
诸侯之位,所着服饰纹饰绣以龙以下的图案,比如麒麟;士族则只能用小动物或者水、火什么的图案。
就连衣服长短也有规定。穿长衫的人就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诸如跑堂的、卖菜的之类,就只能穿短衫。
◆ 种类繁多,你撞一个试试?
不管是秦汉的曲裾深衣,还是“裙拖六幅湘江水”的明代襦裙,虽然每个朝代的衣着款式会有各自普遍的风格,但对于针脚、走线、布料、纹饰都有极大的讲究。
光衣服用料就有“大红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灰鼠皮”、“黄绫”、“羽缎”等30多种。
做工分为“缕金百蝶”、“五彩刻丝”、“插牙背心”、“二色金百蝶穿花”、“五彩丝攒花结长穗”、“起草八团排穗”等百十种。
所谓服饰,是服和饰的合称。像什么“璎珞圈”、“宫绦”、“钗”、“佩”、“金冠”、“抹额”不知凡几。
款式就更多了,有“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背心”、“水朝靴”、“大袄”、“花绫裤”、“霞帔”、“披风”、“皮裙”、“棉裙”……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都有。
过去每件衣服可都是纯手工的,自然和如今机器纺织大不相同。穿丝针、抢针、网绣、铺针、平金、斜缠、盘金、松针……绒绣俊雅清丽,圈金绒绣富丽辉煌,平金平银绣光泽夺目,盘金镶银斑斓饱满。
有巧手的小绣娘,花型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个个寓意丰富,吉祥如意。
仅看这些,就知道在古代撞衫的概率不知道比现代小到哪里去了。
◆ 布料高端,气质不凡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说林黛玉,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红香羊皮小靴”、“大红鹤氅”是明末清初的皮货,讲究出锋,大面积大红颜色的袖边襟下露出白狐狸毛边,而白狐狸毛又天然带一点银色毫光,加上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更显得生气勃勃,神采飞扬。
鲜艳的红色服饰辉映在素雪之中,林妹妹踏雪而来,飒飒如一树傲雪红梅。
还有林妹妹第一次瞧见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金丝八宝、朝阳五凤、赤金缨络、缕金百蝶花、五彩刻丝、翡翠撒花……光是这些图案,全天下恐怕也就这一件。
且不说里面提到的服饰特色、用料和纹样,单是那些材质的名儿,就让人遐想。
第四十回中,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看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要王夫人给换新的。凤姐提起库房里有银红蝉翼纱,被贾母嘲笑没见过世面,说那是“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
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多好听,搁现在就“腈纶、涤纶、尼龙”,什么玩意儿。
现在的衣服都是流水线的机器批量生产,人们哪还有独一无二的服饰特权。即便是今天走红毯明天发布会的明星们,也经常会有撞衫的苦恼。
《红楼梦》里眼花缭乱的布绸缎绢,别说没见过,现代人估计听都没听过,软烟罗和雀金裘这种纯手工的活计,早已成了绝响,电视剧上呈现的触目而又俗艳的服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精致古代贵族生活的想象。
古代中国真是最懂得享受的国度,也只有古代的中国人,才能懂得为什么要在鞋垫上绣花、鞋帮子上绘图、在袄裤上无数道的滚边。
而如今啊,我们却只能用一种近乎恋物的姿态,手握放大镜似的捧着古代服饰玩赏,发现一些颇有意趣的细节,并且能成功地向人们解释这样那样的花头都是什么。
真是闲人,玩物丧志。
我特喜欢冯延巳的一句词:
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
梅花倒映波心,摇荡出的一片白色光影,水中映出如花人面。
你走在风中,身着淡薄罗衣,落叶飞舞,寒意顿生。
这句词念起来就身临其境。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遍历烦恼,等待、寂寞和思考无一日不随左右,然而也正因为这世界尚有芬芳,才不会总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我正是希望用这种闲人的心境去感受,感受诸如《红楼梦》、《金瓶梅》这些伟大作品里,那些穿着古人衣裳人物内里的生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