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滚动三十”演唱会上,崔健曾说了这样一番话:
《光冻》的主打歌...他们觉得太难听了!(苦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怎么我们的审美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崔健“滚动30”现场版《外面的妞》
这首歌的名字叫《外面的妞》...‘外面的妞’也许就是《一无所有》里面那个你!
有很多人会说我们的音乐会有中国大陆的气息,如果爱听“洋歌”的人肯定会觉得我们的音乐有点土,那我就拍着胸脯告诉你:那就对了,我们就想当一个土的人!
我们可以跨越城市,或者说我们可以代表一个来自乡土、农村的人,去证明每一个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权利,都可以跟自己想象的偶像对话!
这段话好像一只青筋突起的拳头,狠狠地在我心头来了一下,它让我想起,当初我为什么接触并爱上了中国的摇滚乐:
以别人的名义说话是可耻的,不管是贫瘠还是富饶,中国摇滚应该深深地扎根在这片泥土里,用自己的肉体去生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在网上听到很多“国外至上论”的声音,他们“架空”了中国摇滚,认为中国摇滚一文不值,不过是从一帮混子从欧美国家口中拾到的牙慧,土里土气,不值一提。
可是事情当真如此吗?
恰恰相反,这种“土气”才是最可贵的。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在这泥土里降生,我们做出的思考、我们发出的声音当然带着土味。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摇滚乐里都是洋味,那可能听起来很成熟,很完美。
但也有可能失去摇滚乐最重要的东西——独立精神和尖锐!
缘起
中国摇滚的开端是《一无所有》,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86年那版《一无所有》更像是一首“西北风”的情歌。
“西北风”起于80年代末,恰好改革开放走过了十个年头。这种以西北文化作为根基,直抒胸臆,歌唱黄土高坡情结的唱歌方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贫瘠的文化生活下,人们空洞生活的“硬饭”。
那是内地流行音乐的第一次创作高峰,再后来崔健的《一无所有》引爆了那个时代。浓浓的西北味儿成了那个时代摇滚乐的一大特色。
比如我曾经听过几张那个时代的拼盘,其中有一张就叫做《西部大摇滚》。
其实这并不是一张摇滚专辑,从专辑曲目就可以看出来,除了那首《一无所有》,其他几首歌和摇滚都扯不上关系,但是那个时代流行音乐的风貌却依稀可见。
马尔库塞在《神秘列车》中说:“摇滚的固有矛盾是寻根与历史情怀,以及对于族群、传统、同类人接纳认同等归属感的依赖。”这个阶段的流行音乐虽土,却是中国摇滚的扎根时期。
探索
中国摇滚好像是一个早熟的婴儿,与早熟相伴相随的是早衰。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中国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走完别人领先了三四十年的路,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国内乐队要想出头必须要有好的“概念”。
崔健曾称赞二手玫瑰的“概念”玩得很溜,那么什么叫做“概念”?
我理解的“概念”就是特色,“二手玫瑰”乐队把自己的音乐戏称为“二手”,意为别人玩剩下的。但是他们把东北二人转、民乐等元素与摇滚乐巧妙融合的路子,却是没有被尝试过的。
观众们戏称他们的音乐是“找到了现代化的道路的中国曲艺。”这就话虽然戏谑,却也昭显了他们自己的特色。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国内,把民族的、民乐的元素用进摇滚乐的乐队太多了,可是能玩出特色的实在是寥寥无几,民族乐器拿到手里最多就是起了在音色上锦上添花的作用。
就像披头士在《挪威的森林》里玩了一把西塔琴,但说他们唱出了印度音乐的“特色”却是万万不合适的。
当然在探索期间,也确实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作品,它们饱含实验性,虽然土里土气却扎扎实实,背后是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
比如崔健05年专辑《给你一点颜色》,里面的《城市船夫》。
歌曲一开始便以人声开头,取样自甘肃醉八仙中蓝采和的唱段,笛声、水声、喊号声以及鼓点相继响起,崔健奋起一句:“老子要你回头!”这硬生生的泥土味是何等的气魄!
这首歌算是整张专辑的序,很多人说崔健的这张专辑脱离了摇滚、脱离了人群,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脱离了人群的并不是崔健,而是我们。一方面我们不遗余力地在逃离土地,另一方面崔健却顽强地尝试把摇滚乐的根扎进土地里。
如今
去年的时候,我在《中国之星》里看见谭维维和华阴老腔合作了一首《给你一点颜色》。她双手打镲,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驾驭着她高亢的声音,有好几处都有直冲云霄之感!
演出结束后崔健激动到不能自已,“你们知道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吗?你们看到的是一个教科书级的一个中国摇滚乐!或者是真正的中国民谣和摇滚乐结合的典范,你们是见证人!”
这首歌真正触动我的还是它背后的力量。土地与人的关系是我们祖先艺术创作的源泉,而劳动是两者之间最直接的联系纽带。有播种才有果实,有汗水才有收获,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劳动也不止是生活中的一种负担,它能让人的身心得到充实,这恰恰让艺术的形成成为了可能,再经过发展,有一些脱离开了劳动场景。
有人说“华阴老腔”是“最古老的摇滚乐”,这当然是一句笑谈。但说种土里土气,落到地上能冒出烟来的戏曲代表了我们血脉里的“摇滚精神”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吧。
在国内,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上两辈的人耕作在农村,父母一辈的人在城市里工作生活,而这一辈人选择到一线城市或者国外生活。这个“现象”组成了国内最庞大的群体。
我们不遗余力地背离土地,常常在有意无意间擦掉身上关于泥土的印记,听“洋气”的歌,穿“洋气”的衣服,只是为了心安理得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间穿行。
是的,“洋气”的生活消磨了饥饿的记忆和自卑的挣扎,但是扪心自问,生活在麻木怯懦的经验里,又有多少歌真正唱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在熟悉不过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肉体去生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你才会感到真实。因为用“土”或者“不土”来评价中国摇滚,本来就是个误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摇滚客“(Rockerfm)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