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奥斯卡前瞻:最佳外语片强导云集,大神们开撕

界面新闻   2016-10-11 14:22
作者:巴塞电影 ·

作者:Nigel M Smith

编译:邓琳莹

今年年初,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花落匈牙利二战题材影片《索尔之子》,片中极为真实地再现了集中营里残酷的大屠杀——虽然电影收获一致好评,却也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很难看下去的电影,而且它还是拉斯洛·奈迈施的导演处女作;不过2017年,新人导演是否还能摘金那就不好说了。

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索尔之子》

今年9月底,法国电影界做出了一个有点出人意料的决定:把奥斯卡赌注押在名导保罗·范霍文身上。这位导演擅长突破一般观众的观影底线,之前的名作包括《艳舞女郎》和《本能》等。他从来不把迎合奥斯卡作为自己的任务,就连此番要参加最佳外语片角逐的电影《她》,也丝毫看不出导演有要削弱他挑衅的风格。

保罗·范霍文的代表作《本能》(1992)

《她》的主演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女演员之一伊莎贝尔·于佩尔,该片是一部惊悚片,讲的是一个作风冷硬的女商人与强奸她的暴徒展开的一场猫鼠游戏。该片于今年戛纳电影节首映,之后五月在法国公映,全程几乎零差评、没争议,但等《她》在11月11号登陆美国时,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戛纳电影节备受瞩目并获得金棕榈提名的《她》(Elle)

相比之下,弗朗索瓦·欧容的战争片《弗兰兹》更符合奥斯卡小心谨慎的选片风格。有趣的是,在每个国家只能提名一部电影的前提下,法国没有选择《弗兰兹》,却选择了《她》,这部今年戛纳最受瞩目的电影之一。范霍文来自荷兰,目前为止他拍过的片子数量比欧容少,却明显更为出名,风格也更高调——这也正是今年角逐最佳外语片奖的片子所呈现的趋势。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常规参赛国,像法国、西班牙、伊朗、韩国和智利等,都选择了电影节热门作品,而这些电影的导演无一例外都是具有艺术影响力、成名已久的大导。

阿莫多瓦凭借《胡丽叶塔》第6次冲击奥斯卡

尽管这种选片方式听起来是实践出真知,但其实不然。佩德罗·阿莫多瓦是西班牙当世导演中最负盛名的一位,他已经拍摄超过15部电影,但只代表他的国家参加过5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加上这一次西班牙决定选派他的新片《胡丽叶塔》,总数达到6次,距离他上一次获得提名(《回归》,2006)已有十年之久,而且还是在西班牙影迷不买账的情况下:他们大量回避该片,导致这位多产的导演获得的家乡选票要远低于平均数。

《海上火焰》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得金熊奖的纪录片

和西班牙的情况相似,意大利似乎对票房不太在意,选择了吉安弗兰科·罗西的难民危机纪录片《海上火焰》,而非关注度更高、演员阵容更强的电影。《海上火焰》今年春季在意大利上映时票房惨淡,但意大利似乎更注重该片在电影节上获得的成功,包括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斩获金熊奖(也是第一部拿下金熊的纪录片),当然,在其他电影节上也收获了满满赞誉。

《托尼·厄德曼》代表德国“冲奥”

德国和智利也借鉴这种做法,将希望分别寄托在玛伦·阿德的戛纳热门《托尼·厄德曼》以及帕布罗·拉雷恩电影节宠儿《追捕聂鲁达》上。阿德的名气不如其他参与竞争的导演大,在推出这部获得提名的家庭喜剧片前,她只拍摄过四部剧情片。但是很多影评人都打赌她能获奖,因为《托尼·厄德曼》独出心裁,足以看出她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追捕聂鲁达》代表智利“冲奥”

拉雷恩也是一样,他今年出手不凡,《第一夫人》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没几个月,《追捕聂鲁达》就在戛纳首映了,这部传记片不完全真实地刻画了著名智利诗人和政治家巴勃罗·聂鲁达。两部电影都能证明拉雷恩是拥有一位世界顶级水准的导演。

多兰导演与玛丽昂·歌迪亚、纳塔莉·贝伊摄于《只是世界尽头》片场

其他大牌选手还包括韩国的金知云(《密探》),伊朗的阿斯哈·法哈蒂(《推销员》,而他的《一次别离》曾获得2012年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加拿大怪才泽维尔·多兰(《只是世界尽头》),以及菲律宾的优秀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罗莎妈妈》)。和上述导演一样,他们都拍出了出类拔萃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往往在题材上无所顾忌、毫不妥协。

随着201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诞生,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这次竞争必然是巨人之间的碰撞——哎?代表内地参选的是“西游记”?

阿弥陀佛,黄教主保佑《大唐玄奘》冲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