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影视剧里的菊花与螃蟹宴

界面新闻   2016-10-10 15:54
作者:文创资讯 ·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易经》里,老阴数六,老阳数九,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也叫重阳。重阳节,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战国时就已形成,到了汉代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但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则是到了唐朝。

按照传统习俗,重阳节这天可以进行的活动相当多,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祭祀祖先,还有与农历三月初三踏春相对应的踏秋。从这些习俗出发,重阳节又有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黄华节、晒秋节等别称。到了现代,国家从2013年起,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希望借重阳节传播尊老、敬老的意义。

影视剧中的重阳节,让人比较有印象的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的名字直接取自黄巢的诗作《不弟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对着重阳节的菊花有感而发,把菊花比作佩戴金甲的兵士,奇思妙想尽显霸气。后来,黄巢果然起兵造反直至登基称帝,但新政权不过三年就覆灭。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把一出宫廷版雷雨放在了重阳节前的48小时,悲剧的结局收束于最后重新粉饰的重阳宴上。染血的黄菊花可以全部换新,脏污的地毯也可以重新铺就,但一起祭祖的王室家庭支离破碎,头插茱萸的三个王子相继凋零。结尾处宫人敲锣祝祷“天地人合,至福恒昌,夜半,子时,重阳节到”,随之大型的宫人乐队奏乐起,百官、妃嫔朝觐,天空礼花绽放,场面极度奢华然而却令人无比肃穆。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隐喻颇多。比如,王口中的菊花台和吃药,“高台是圆的而桌子方的,这叫天圆地方”,“君臣父子的规矩不能乱,按时吃药这也是规矩”,讲的是王权,是规矩。相对的,作为重阳节重要布景的黄菊花,不仅隐喻了王后反叛的决心,而且也是王后反叛的重要道具。王后送二王子菊花袍,意在拉拢二王子起兵造反,绣菊花纱巾为了区分敌我,而最后被兵变践踏、沾染鲜血的黄菊花,仿佛是这个皇室家庭互相任意利用的爱意。

从《菊豆》、《秋菊打官司》,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三部由巩俐担任女主角的电影都用到了“菊”这个意象。前两部中的“菊”是女人的名字,而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菊”化作具体的影像语音。这三部作品触及的主题有个共通点,即女性的抗争。到九月才开的菊花,正是一年花事将尽之时,隐士看到菊花的孤高与高洁,而在这些电影里,菊花是生不逢时的抗争。

影视剧里的重阳菊花,即便极尽铺陈,也还是少了些轻松欢愉的气氛。不过,中国人好吃,把关注点放到吃这件事上,则会发现重阳家宴可以有不少的乐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章节名为“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讲的正是重阳佳节,贾府中以贾母为首,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作陪,从宝玉,众小姐到丫鬟,登高设螃蟹宴、赏桂花、咏菊花,吃吃喝喝,一派喜乐。可惜老版的电视剧《红楼梦》省去了这一段的内容,新版第十八集倒有这段内容。

贾府中的这场重阳家宴,史湘云做东请大家吃螃蟹,薛宝钗买单提供肥美的螃蟹和应景的好酒。螃蟹怎么吃?凤姐令“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螃蟹味美但是性凉,不宜放冷了吃,也不可贪多。等到吃起螃蟹来,凤姐最会察言观色,要给长辈剥螃蟹,但众人忙说“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吃螃蟹一半的乐趣,就在自己动手,有人吃的细腻,有人狼吞虎咽,都是个人的性情体现。平儿剥了个蟹,拿着装满蟹黄的蟹壳与众姐妹打闹,不小心把蟹黄涂到了王熙凤脸上,平儿和众丫鬟战战兢兢,王熙凤不怒反笑,气氛一时停滞,转而又欢声笑语。

吃螃蟹,吃得再讲究、再斯文,依然难免满手、满口腥味。于是吃过螃蟹需要喝上点小酒,既解腥,又暖胃。林黛玉有情趣,拿的是个“乌银梅花自斟壶”,不要丫鬟帮忙,要自斟自饮。配套的酒杯则是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这个酒杯的样式是四个花瓣的海棠样子,玲珑剔透。要喝的酒本来是一旁备着的黄酒,但宝玉看见了却怜惜林黛玉本来就体寒,还吃了螃蟹,让丫鬟专门烫一壶“合欢花酒”。这是浸了合欢花的烧酒,花色花香入酒。

咏菊花也是这场重阳家宴的重头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五人斗诗,比拼才情。最后,李纨点评,给十二首菊花诗分高下,林黛玉写的三首诗《咏菊》、《问菊花》和《菊梦》独占前三名。这既表现了林黛玉的诗才,又暗示林黛玉与菊花品性最为相合。电视剧《红楼梦》里,斗完诗后,贾母等长辈先歇下了,而小辈们又围座桌前,继续热热闹闹地吃第二轮螃蟹。这一场重阳家宴,螃蟹做主角,吃得是一团祥和。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