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预测下一波感染高峰?

与北京市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不同,湖北武汉、湖南、广东深圳等地将开展的是新冠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服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近日,多地发布通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专家表示,个人通过抗体检测可了解感染风险,而疾控部门通过抗体检测也可以了解过去一定时期人群的感染率。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日前介绍,为全面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北京市即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该调查计划于今年2月至3月完成,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发病就诊转归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该研究将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新冠防控提供参考。

“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也会自然下降,未来北京市或将根据需要开展动态评估。”王全意介绍。

界面新闻注意到,与北京市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不同,湖北武汉、湖南、广东深圳等地将开展的是新冠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服务。

1月14日,“武汉疾控”发布通知称,自1月15日起,武汉疾控预防医学服务中心新增新冠病毒抗体水平检测服务。抗体检测费用为50元。武汉卫生热线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抗体检测主要是为出国、特殊工作等有抗体检测需求的人员提供服务,想了解自己抗体水平的市民也可以进行检测,完全遵循自愿原则。“并不是出于统计数据目的而开展抗体检测,也并非鼓励市民参加检测。”工作人员表示。

此前,“湖南疾控”发布通知称,自2月7日起,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服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费用为32元,有需求的市民可到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预约,即时抽血进行抗体检测。采样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下午4点可以在门诊部二楼导诊台领取纸质报告。

界面新闻致电咨询电话得知,目前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已开展抗体检测服务。工作人员介绍,开展抗体检测服务第一天,前来进行检测的市民数量非常多,上午十点左右就已经达到每日100人的限号量。“我们主要业务是进行宫颈癌疫苗接种,抗体检测只是依托我们这里开展的一项服务。”工作人员说。

病毒学家常荣山向界面新闻介绍,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抗体检测。对新冠感染来说,抗体是包含IgM(抗新冠感染急性期抗体)和IgG(抗新冠中和抗体)在内的全部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IgM抗体大约需要5至7天产生,IgG抗体在10至15天时产生。IgM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2-3周,IgG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能长期存在。所以IgM可作为急性感染期诊断指标,IgG则用于提示处于感染中后期或既往感染。

常荣山介绍,检测试剂盒一般是检测IgG,也有单独检测IgM的试剂盒,由于人群接种过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被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感染过,特异性的抗新冠IgG也就有多种。所以,以往批准的检测IgG/IgM试剂盒在检测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时,灵敏度往往是下降的。市面上的快检试剂盒往往检测不出最新流行株感染产生的IgM。

“一般来说,抗体阳性就可以保护自己免遭感染,但是,定性试剂盒不能提示浓度。只有抗体数值远高于康复者血清中和抗体浓度4倍时,这种的保护才是确定的,低于这个数值,也还有被突破感染的可能。”常荣山说。

常荣山表示,对个人来说,抗体检测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以及未来有没有被感染的风险,如果体内检测不到抗体,感染的风险就大。对于疫苗接种来说,如果接种了以后检测不到抗新冠中和抗体,就有必要换一种疫苗,或者重新接种,否则就没有达到免疫目的。

“尽管多地还没有明确抗体检测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但疾控部门有必要进行大规模抗体筛查,从而估计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以及预估下一波感染高峰到来的时间。”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山对界面新闻表示。

其实,早在2020年,中国疾控中心就已组织完成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该调查涵盖三类地区,包括武汉市、湖北武汉之外市州、以及湖北之外六个省份(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采用抽样调查设计选取社区人群3.4万余人,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血清新冠病毒抗体,估计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

常荣山表示,通过抗体抽样检测,一般可以了解过去10天-14天的感染率。如果结合核酸抽样检测,就可以了解过去2周到近期的流行情况,但无法预测下一次感染峰。

高山告诉界面新闻,“预测下一次感染高峰到来的关键数据就是人群的中和抗体滴度的中位数,中和抗体滴度的中位数两个最高点之间,就是两次感染高峰的间隔。”“抗体检测的目标是主要以IgG形式(其他形式可以忽略)存在的中和抗体。抗体检测的结果是评估疫苗效果、预测下一波感染高峰的唯一科学依据。”高山指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