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院;奥尼尔以后,美国才有了戏剧。
——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约翰·加斯纳教授
奥尼尔到底是何等风云人物?
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1888—1953),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等,一生荣获四次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四次获普利策奖
1888年,奥尼尔出生在美国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人。1909年至1911年期间,奥尼尔曾到南美、非洲各地流浪,淘过金,当过水手、小职员、无业游民。
1911年回国后在父亲的剧团里当临时演员。父亲不满意他的演出,他也不满意剧团的传统剧目。他学习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和瑞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学选读戏剧技巧方面的课程,并开始创作。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居住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远离海岸的岛上专心写作。
奥尼尔一生写作45个剧本,题材广泛,戏剧风格多样,一生四次获普利策奖,1919年的《天边外》、1922年的《安娜·克里斯蒂》、1928年的《奇妙的插曲》和1967年他逝世后上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美国戏剧之父
奥尼尔并对美国戏剧的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在19世纪,虽有几位剧作家潜心创作、惨淡经营,但美国剧坛的成就仍然不大,美国戏剧远远不能同美国小说和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提并论。
当时的剧作家和演员多刻意追求浪漫的情节和华丽的布景,直到1916年普罗文斯敦剧社上演奥尼尔的独幕剧《东航加迪夫》以后,在美国剧作家—首先是奥尼尔努力下,美国戏剧才逐步取得了不比小说和诗歌逊色的成绩,并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奥尼尔也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
现代悲剧大师
奥尼尔是一位严肃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可以说是美国严肃戏剧、试验戏剧之滥觞。他才华横溢,师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艺术风格,首次把现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的传统手法运用于美国戏剧的创作中。
奥尼尔一生最关注的主题,是人在外在压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过程。作为现代悲剧作家,他的大量心理悲剧既烙下了现代各种心理分析学(尤其是弗洛伊德主义)的印记,又沉重地渗透着古希腊的悲剧意识。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作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奥尼尔是一位敏感的艺术家。他是探索人的复杂心理的大师。他的写作题材相当广泛;他关心社会问题,也为现代社会的冷酷、残暴和现代人没有归宿的境地所困扰。
《榆树下的欲望》: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奥尼尔一生几乎没有享受过应得的母爱,他有着恋母情结的哥哥占有了母亲。母亲后来染上了毒瘾,奥尼尔变得愧疚、自责,不愿再相信上帝。对于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女性对自由和爱欲的追求,被奥尼尔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榆树下的欲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他童年的缺失,少年的流浪,婚姻的不幸,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奠定了他的悲剧写作基础。《榆树下的欲望》是他于1924年创作的作品,是美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悲剧”,被认为是他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爱十九世纪的新英格兰,在一个被众人虎视眈眈的农庄里,一家人之间尔虞我诈,父子、兄弟、母子、夫妻间充满了冰冷冷的算计。
75岁的老父亲凯勃特娶了三任老婆,却一直是孤独的,儿子们恨他,因为他严酷无情,关于农庄的归属他从未松过口。
小儿子伊本偷了父亲的钱支走了两个哥哥,却不得不面对为了财产而嫁给凯勃特的35岁的漂亮新妈艾碧。
艾碧为了财产的继承,引诱伊本,“借种"生下了儿子。但在利用伊本的过程中,却产生了真正的爱情。
当老父亲向伊本揭开这个恶念,伊本痛苦万分,艾碧百般表白也不能证明自己的真心,于是忍痛杀死了亲生的婴儿。
所有的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惩罚他们的不仅是法律,还有伤痕累累的心。
奥尼尔不只是写了一个乱伦的故事,而是直面了人心,扒开了肉体,展现了灵魂。农舍旁的两棵榆树,像是母亲的化身,她在保护农庄,同时也占有了拥有者,她注视着农庄里的一切,善良的、恶意的尽收眼底,她出现在大家的臆想里,操纵了每个人的内心,注入了不安、躁动、愧疚、疯狂。
男主人公伊本怀着为母亲复仇的决心,带着争夺农庄的坚定意志,在无意识间被欲望所打倒,从对农庄的占有欲变成对后妈艾碧的肉欲占有,直到最终上升到可以为之牺牲性命的爱情高度。而一辈子死守农庄的凯伯特,一个上帝的笃信者,依旧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着。
对上帝失望的信徒奥尼尔,却描写了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凯伯特。奥尼尔把整个农庄里的东西都赋予了不一样的寓意,像是一个浓缩的世界,生死离别、情欲悲欢都突出展现。
导演阐述(沈亮)
为了一个田庄,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妻子不像妻子,每个人都戒备着,算计着,彼此心照不宣,虎视眈眈。博弈者,自己也是棋子一枚,被安排在对方私欲的局里。
可是,“人的一生”,这是一个多么小的时间单位。田庄不可能永远属于任何人,都是过客罢了,执着的攫取只是徒劳。人,当被欲望控制时,蝼蚁般渺小,机关算尽,只见今生、眼前;人,当被真爱激发时,会变得伟大,摧枯拉朽,奋不顾身,即使是毁灭,也能看到西天外的永恒。
上帝语众生曰:“汝所欲之物,吾悉畀汝,但汝当纳其代价。” 在我们执意追逐私欲的过程中,可曾想过这代价是否是自己所能承担?领悟的代价,逐欲的代价,成长的代价。
史可 饰 艾碧
年轻貌美的艾碧,嫁给一个行将就木的75岁老头,她目标明确,执行果敢,要地,要人。这个奥尼尔笔下最性感的女人,为了田庄的继承,引诱伊本,借种生下儿子。但是,爱情生发了,于是之前一切的算计和获得都变成了阻碍。
为了留住“这比天堂还要美好的爱情”,财产,田庄,社会纲常,一切都不再重要了,甚至骨肉!她卑微到了地狱里。“如果他生下来毁掉了你对我的爱,夺走了你,我唯一的快乐,那么我恨他,即使我是他的妈妈。”这种疯狂的,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毁灭,也是升华。艾碧扼杀的是骨血,也是一切的私欲。
苗驰 饰 伊本
伊本,凯伯特最小的一个儿子。自小,就被母亲灌输要夺取田庄,这在他母亲死后变成了他最大的人生信条。他遵循母亲的话,偷了父亲的钱,支走了两个哥哥,换来了两个哥哥的田庄继承权,可面对大他十岁的继母艾碧,本性的互相吸引,爱情的肆意生发,让他找到了生的意义,“田庄还算得了什么,我要你!”
在这过程中,伊本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而这两次成长,正是全剧在一片工于算计的阴霾中,最明媚温暖的两笔。
一次是身体的长成,在母亲的阴宅,当与艾碧喷发出“爱你“,灵肉合一的爱情带来了巨大的快乐,第二天清晨,我们听到了剧中出现的第一次真正的笑声,“是生活使我快乐”,因为生活中有了爱。
第二次是精神的长成,在伊本向警长告发了艾碧后,又重奔回艾碧身边,求得宽恕。一切都可以被谅解了,爱和担当完成了一个男人精神的成长。真挚而深沉。
郝光 饰 凯伯特
凯伯特,75岁的清教徒,勤奋冷酷,靠着牛一样的身体和磐石一样的毅力,在荒石堆上开垦出一片庄园。他就是一块石头,孤独的他,是自己的英雄。他对一切了然于心,“这很不容易,这很辛苦”。但,得到却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孩子满月酒上,那种变形的宣泄,让我们看到热闹中灵魂巨大的孤独。
在盘根错节的算计中的这两抹明媚,足以灿烂所有的人。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里,占有多少才是足够?究竟什么才是最可宝贵?——是爱!
奥尼尔的戏太强烈了,我愿给观众留点白,让剧中人物印照在每个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中,显出独一无二的你的《榆树》。这时,“只一个演员,走过一个空荡荡的舞台,就可以是一出戏的全部。”
剧目名称|榆树下的欲望
演出时间|2016.10.5-10.6
演出地点|上海文化广场
演出票价|80-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