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雅婷: 骂醒文艺青年,教你用理想的生活方式赚钱

界面新闻   2016-09-29 20:49
作者:有言Utalk ·

“在北京很多店里吃饭时我都想拍桌子,我想跟老板说,你们这样是不行的,赚不到钱。”庄雅婷提起那些“一看就不行”的店时带着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和无奈。

最近她在三里屯一家水饺店用餐时再次遇到了这种情形:“一进门我就说,他们家用错桌子了。”这家店内的座位只有四人桌和六人桌,大多数四人桌的位置上都只坐了两个人,相当于整个店面浪费了一半的空间,即便是开在三里屯这样人流量充沛的地段,这家店铺的存活的几率也令人堪忧。

身为资深媒体人、畅销书作家、文艺青年导师、情感专家、民俗专家、鉴龙师,庄雅婷擅长回答稀奇古怪的情感问题,骂醒各类号称“迷茫”的文艺青年,以及教人如何更好地生活和花钱。而现在,她想教会所有开店梦想的人想清楚:如何看待开店这个梦想?真正成功的店铺是怎样做的?怎样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文青有病,庄老有药

“天知道我多么喜欢文艺青年 ,他们敏感、有才华、有情趣,相信审美甚过于相信道理,他们是凡世中的微光。即使有很多人在抹黑文艺这个词,我也认为那是一种误读。”

——《也许你是想和更多的人发生关系》,庄雅婷,2016。

这篇文章是庄雅婷写给《想开一个店:有胆有脑》的前言。“想开一个店”似乎是每个文艺青年的梦,能用自己理想的方式过一生更是人生终极目标。如果谈到“用理想的生活方式赚钱”就好像落俗了,文艺青年怎么能谈钱?情怀这种东西怎么能明码标价?

“用理想的生活方式赚钱”恰恰是庄雅婷的目标。在同一篇文章里,她提到了三个姑娘合伙开咖啡馆的故事:姑娘们决定每个人拿几万块一起开一个图书馆咖啡屋,给都市如狗生涯中一个仰头喘息的时刻;而被问到怎么赚钱时,她们说,赔光了就关门呗。这样的逻辑让庄雅婷无法评价。

“我从不主张奋不顾身。”庄雅婷在接受有言专访时说。她相信,即便“只是一个梦,也要把梦做得久一些,故事讲得长一些,这样才符合逻辑。”

多年的媒体工作让她有机会接触到了从人均10块到几千块的店铺,也见过不少开店朋友的艰辛。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在从事媒体行业之前,庄雅婷做过8年的国企会计和投资工作,曾经跑遍全国两千多家工厂,跟各色各样的企业家打过交道。那时她就发现,能活下来的企业就像一个软件,不管逻辑上有多少漏洞或bug,至少是可以跑起来的,而不赚钱的生意意味着逻辑不顺畅,无论如何也跑不起来。

因此,尽管她相信文艺和商业可以找到平衡,支持和鼓励文艺青年们实现自己的开店梦想,但是她也一再告诉读者,赚钱的店长着一张赚钱的脸,而有的店看一眼就知道无法存活,有些文艺青年的创业注定失败。

如果文艺青年爱看表面,愿意对着美好的咖啡店、花店、书店想象,那么她能给大家看非常光鲜的一面,只不过看完之后会戳穿你:开店是一件很虚幻的路,每天都有无数的店倒闭。

庄雅婷也曾想过开店这件事。 “几乎每个阶段都有这个想法。但是我也很清楚我不擅长这件事。我擅长的是传播,是沟通,是整合。”庄雅婷说。

如果没有的话怎么指导其他人呢?——“因为我看的店够多呀!即使开过店也只有一家店的经验,反而我们见过了无数种类型和可能,其实更能客观评价一个店铺。”庄雅婷对于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

于是就有了“文艺加萌生活研究所”和旗下的“想开一个店”、“物次元”两个品牌,以MOOK书、微信公众号、视频、线下活动多种形式,为想开店的人提供文艺个性店铺创业指南、美学样本、专业指导和资源共享平台。系列书籍《想开一个店》第一辑《造梦家》和第二辑《有胆有脑》分别于今年4月和8月上市。

从《造梦者》到《有胆有脑》,书名本身就说明了庄雅婷对于文艺青年创业的态度:人要有梦,有敢于冲破现状的胆识,更重要的是有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能力。她试图教会带着玫瑰色眼镜的文艺青年们认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有一句话要交待给每个有开店梦的年轻人,“我希望他们不要自己骗自己”庄雅婷说。

《有胆有脑》在上市一个月后旋即加印。深谙传播之道的庄雅婷对打造一本畅销书游刃有余。但她想做的远不止于此——“文艺加萌”不仅仅是另一个媒体,而是一个线上+线下、内容+空间的生活方式运营商,传播千禧一代生活和生意、创意和创业相融的新生活方式,回答如何“用理想的生活方式赚钱”相关的一切问题。

从4月到如今不到半年的时间,“文艺加萌”已经出版两本MOOK书,预计在一年之内将会出版10本书和相应的视频内容——尽管传统媒体日薄西山,但图书出版这几年却有很好的市场。“文艺加萌”同时已签约了6个既有颜值又有一技之长的店主。这些生活方式领域的KOL自带流量和粉丝,以他们为主题的内容产品已在策划之中,视频还未上市已有可观的广告收入。

“开店的梦想落到现实的时候是分不同的条件和维度的。”庄雅婷告诉记者,除了内容端的风花雪月,对于有了清晰的想法、需要真正开始创业或者已经在创业中的人群,“想开一个店”还联合了教育机构提供培训课程,系统讲解商业模式、店铺运营、品牌营销等内容,甚至帮助盈利的店铺进行资本化运作,选择符合品牌调性的地点,落到全国各个城市。

简而言之,“文艺加萌”不仅仅是帮助人开店,更主要是整合店铺资源和新的生活方式+商业逻辑,规划城市新业态。这是庄雅婷对于“文艺加萌”的终极目标,也是她对于这个项目最大的想象:未来中国城市中的潮流圣地一定要跟“文艺加萌”发生关系。

降维打击,城市升级

去年庄雅婷曾经走访过富春江和浙东海,在很多隐秘的地方见到了特别酷的客栈和商店,也在一些城市见识了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台州,豪车4S店数量惊人,当地有钱人的休闲方式是上街买车。这里没有下午茶,咖啡馆只供应放糖过多的速溶咖啡,为了喝一杯正常的咖啡,她不得不开车30公里从石桥镇到温岭寻找星巴克。

“当地的有钱人也想开店,都把野兽派当做偶像,但是如何成为一个本地野兽派呢?没地儿学。”正是在这次旅行中,她亲身体会到,由于网络的普及,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在买和吃这两件事情上已无太大差异,尤其是买,大家每年的目标都是出境游+购物两次,品牌和目的地都相差无几。最缺的反而是生活方式,是审美从意识到现实的落地和体验。

而这与一个城市的地产形态密切相关:“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普遍不发达,能提供的只有广场,那么也只能有广场舞。”庄雅婷说。“南锣鼓巷最早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样火爆的旅游景点,只是大家都爱去,然后房租也涨了,生意也火了,游客暴增,这说明现在的调性跟目标人群的调性是匹配的。”

庄雅婷并不指望通过店铺就能改变人的审美:“审美不需要改变,只需要匹配。你为你喜欢的那群人做设计,当他们聚到一起时,就能辐射一级一级往外辐射和传递。”她希望用文艺的、创意的、新鲜的店铺,用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引导地块性质的变化,从而最终改变城市的属性。“这是基于审美和生活方式的碰撞,所以寻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时最重要的。”

她的老朋友,优客工场的创始人毛大庆的适时出现完整了“文艺加萌”的整个拼图。

在“文艺加萌”启动不久,毛大庆得知庄雅婷正在创业,出于朋友的关心问了她的项目情况。老友间的问候最后演化成了两个品牌的合作——同样主打商业地产创新的毛大庆正需要一个庄雅婷这样资深的生活方式专家,而“文艺加萌”遇上毛大庆的“共享际”(5Lmeet)则给了两个品牌更丰富的想象。

按毛大庆的话说,共享际是一个独有的生活方式大平台,空间打造和内容运营是共享际发展的核心内容。“文艺加萌”和“共享际”联姻的第一个项目“城市的礼物”将于今年十一开幕。“城市的礼物”实际上是北京东四九条胡同88号的一个多业态空间,集合了联合办公、星空公寓、美食孵化器、健身房、24小时无人超市、Pop-up浮游之岛、露天花园等空间组合,希望给年轻人一站式解决办公、生活、社交等多种需求。

以东四·共享际为例,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居住空间,而是给年轻创业者量身打造的立体生活街区。在项目的规划阶段,“文艺加萌”就以咨询的形式参与了业态的定位和入驻品牌的筛选工作,美食孵化器Hatchery、网红蛋糕店MissC Boutique、新媒体品牌“未读”的第一家实体书店,来自悦跑圈的悦跑胡同、甚至是专门卖酱猪手的泰合肉铺都成为“城市的礼物”的一部分,将年轻和生机带进老北京的胡同深处。

“文艺加萌”从四月正式启动到如今团队只有六个人,庄雅婷坦言作为“主理人”(潮流品牌的主脑领航者们),其实没有太多压力,也不担心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她找来老同事、亦是多年的媒体人杨晶出任CEO打理日常运营,因为她的执行力让庄雅婷非常放心。这种小步快跑的模式既能保持高效运转,也能让团队始终关注最重要的事,最终保证“文艺加萌”按它应有的逻辑运行下去。

“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创业,也不必搞得那么鸡血。我唯一坚持的是把内容+空间这条线理清楚,并且从头到尾坚持下来,不走样。”庄雅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