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国研发的新一代远程空对空导弹能威胁到美军空中作战的一些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包括空中警戒管制机(AWACS)、情报收集侦察和监测设备、空中加油机和电子攻击机。
在美国评估俄罗斯和中国的反介入能力时,相对于先进的反舰艇导弹和地对空导弹系统而言,一直忽视了远程空中拦截武器。这类武器再加上合适的战斗机,能够切断美军在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持续空中作战的能力来源。
从根本上来说,俄罗斯和中国可以将远程空对空导弹装载在米格-31战斗机、T-50战斗机和歼-20隐形战斗机上,用来攻击美国的空中警戒管制机、侦察与打击引导联合雷达系统(JTARS),以及像波音KC-135和即将面世的KC-46这样的空中加油机。
太平洋的海域非常广阔,而其中现有的机场数量较少且相距甚远,慢吞吞的空中加油机正是中国所能利用的美国空军的“阿喀琉斯之踵”。
目前,有三种远程空对空导弹值得特别注意:俄罗斯的R-37M RVV-BD导弹、诺瓦特KS-172导弹(也被称为K-100导弹),以及中国的PL-15(霹雳-15)导弹。
俄罗斯新型的R-37M RVV-BD远程空对空导弹已经进入初始打击能力测试阶段,被装载在米格-31战斗机上。它最终会被装备在Su-35“侧卫-E”战斗机和T-50隐形战斗机上。
RVV-BD导弹——也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为AA-13“箭头”——能够成功拦截远在160海里(约277公里)以外的目标。
“从2014年开始,改良版的R-37M导弹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已经达到了初始作战能力,被装载在米格-31BM上,” 《莫斯科防务简报》的主编米巴拉巴诺夫(Mikhail Barabanov)说,“RVV-BD导弹也计划用在T-50战斗机上。”
最初的R-37导弹由苏联研发,用于攻击北约的先进空中力量,例如E-3空中预警机、E-8“联合星”预警机和RC-135V/W“联合铆钉”侦察机。
苏联的计划是使用类似米格-31这样的高速战斗机——它能够在装载着重量级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在390海里的半径内以2.35马赫(约等于2879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装载新型导弹去打击北约的空中力量。
像米格-31一样的战斗机——或者T-50战斗机——是执行这类任务的理想机型,因为它们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难以被敌军拦截。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防工业继续研发R-37导弹,但是进展很缓慢。因为资金匮乏,90年代对于俄罗斯国防工业来说是一段特别困难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苏联时代的R-37导弹的研发被叫停,后来又作为现在的RVV-BD系列重新开发。
“纯粹的R-37导弹研发在1997年被叫停,” 巴拉巴诺夫说。
R-37M导弹可能将惯性制导、飞机的航向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制导三者结合起来。
在战斗过程中,米格-31战斗机可以高速向目标冲刺,一齐发射多枚R-37M导弹。这种战斗机还可以利用其强大的Zaslon-M相控阵雷达对目标进行追踪,并在导弹自有雷达启动之前将数据传至导弹。
与美国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类似,R-37M导弹可能也有干扰源跟踪功能,以对波音EA-18G“咆哮者”这样的电子攻击机进行打击。
苏联知道,美军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通过空中警戒管制机这样的装备来协调整个空中作战。为此,苏联开发了多种方法来对抗空中警戒管制机——包括被动自导远程空对空导弹。
“据我所知,被动雷达导引空对空导弹在80年代的苏联很流行(R-27P导弹也是),如今这种导弹被认为前景黯淡,”巴拉巴诺夫说。
虽然RVV-BD导弹已经是一种杀伤性很大的武器了,但俄罗斯还在研发一种更厉害的导弹,叫做诺瓦特KS-172导弹——有时候也被称为K-100导弹。RVV-BD导弹的最高射程不超过200海里,而KS-172能打击250海里外的目标。
然而,KS-172导弹什么时候会完成研发,投入生产,仍是未知之数。有迹象表明,KS-172导弹的开发更像是一项在休眠中的工程,可能永远都没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他们正在试图吸引印度人来投资,以完成KS-172的研发,”军事专家柯夫曼(Mike Kofman)说,“这的确是一款很棒的导弹,但是对于它否能最终投入使用我很怀疑。”
巴拉巴诺瓦则表示,KS-172导弹的研发有可能已经终止了。“关于KS-172导弹的研发,我怀疑它并没有在进行中,”巴拉巴诺瓦说,“我认为在很久之前,它的研发就已经停止了。”
同时,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国正在研发一种使用冲压式引擎的导弹——霹雳-15,其射程为120英里(约为193公里)。
而霹雳-15在美国空军高层之中造成了恐慌。
空中作战司令部的赫伯特·卡莱尔中将(Herbert “Hawk” Carlisle)认为,正因为中国的这款导弹,美国急需研发新一代导弹,以替代年代久远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
“我们应该如何反击?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来应对这个威胁?”卡莱尔去年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作演讲时这样问道。
随后,在接受《环球飞行》采访时,卡莱尔称如何反击中国的新型导弹是美国空军的“首要任务之一”。他说“我们必须想办法超越霹雳-15导弹”。
的确,目前的问题不仅仅是霹雳-15导弹的射程超过了AIM-120导弹。当霹雳-15被装载到歼-20隐形战斗机上时,中国就可以攻击美国的空中加油机和监视机,而这些正是美国在太平洋空战中的关键要素。
2008年的兰德公司报告指出,为了支撑F-22猛禽战斗机从关岛飞至台湾,美国空军每小时需出动三至四架加油机,运输260万加仑(约等于984万升)燃油。
因为无法得知歼-20的具体参数,外界只知道歼-20飞行速度快、飞行距离远、具备隐形功能、载重能力强。
为了应对中国在太平洋的远程武器,美国空军已经开始着眼于解决基地分散的问题,同时提升后勤运输能力。
然而,美国空军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计划来保护他们的加油机、监视机和指挥控制机。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唯一的对策就是将这些飞机召回到中国导弹射程范围之外的领域以抵御威胁。
但这样一来,美军的短程战术战斗机的有效攻击范围就会被限制——这会降低它们对中国腹地发动攻击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和中国研发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以及装载这些导弹的第五代战斗机——会给美国抛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未来美军会如何应对值得我们的关注。
#本文发表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
(翻译:汪云琪 编辑: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