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怎么避免众叛亲离的危险?一定要看!

界面新闻   2016-09-06 11:21
作者:今日排行榜 ·

相声界发生了一起大事件,郭德纲曾经的弟子曹云金,发表长文要为长期以来师徒二人的恩怨做个了结。这篇长文的影响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他给相声界乃至曲艺界带来的冲击,是极具震撼力的。

以这篇文章发表为标志,曲艺界的师徒相授的传统,家法与现代企业管制制度的冲突,都会得到一次全新的审视。这个事件,也有可能对曲艺界从业者的内心,带来强烈的震动——“造反者”曹云金,如同第一个被逼上梁山的林冲。

吃瓜群众已经对郭德纲与曹云金的恩怨了如指掌。之前不知道的,也会沿着曹云金文章提供的线索,大概知道事情的原委。简单地说,师父几年的时间里,时常对徒弟的“背叛”碎碎念,徒弟出于对师道尊严理念的认同,选择了默默承受,但当师父发出大招,借立家谱之机,对已经离开的徒弟进行再次“羞辱”的时候,曹云金不干了,沉默的羔羊一旦愤怒,攻击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按照曹云金长文的说法,他进入郭德纲家,是奔着当儿子去的,这没什么问题,自古就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但郭德纲的表现,却不太符合一个师父光辉伟岸的形象,除了学费之外,还要交房租、饭费、生活费,这也没啥,《百鸟朝凤》中那位师父,不也是徒弟磕头苦求、上缴学费之后才答应收徒的吗?

通过钱财与服务的方式侍奉师父,是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至于价格,公道就好。自古以来被称道的师傅们,收徒前的苛刻,是为了提高门槛,把心意不诚的徒弟挡在门外。而曹云金的说法如果属实,那么郭德纲虽然也是按规矩收了一个徒弟,但却没按规矩把徒弟当弟子看,而更多是当成了困难时期的合作伙伴,帮忙解决租房费用的“贡献者”,有严厉,但却没有爱。

在中国式师徒关系中,确实也有“严是爱,松是害”的说法,电影《爆裂鼓手》里的故事,在中国师徒关系中是最常见不过的,《霸王别姬》中,成才的弟子也是从小被藤条板凳打出来的。所以,曹云金在学艺时的遭遇,尽管叙说得如此苦难,都可以归于传统师徒关系难解的一结,但在曹云金出名可以为师父赚来大钱的时候,每场演出只有一两百钱,这事犯了大忌,触碰到了人性底线,起冲突是早晚的事情。

拜师为的是学艺,学艺为的是出名,出名为的是挣钱,这个逻辑不能乱。哪怕上有祖辈离的所谓“家法”,下有当权者新制定的所谓“规矩”,都得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成为制度性保障。短时间的无私付出没问题,那是有感恩情绪在打底、在支撑,但人皆是凡人,时间长了难免郁闷,但又苦于头上悬着的道德压力,以及长期洗脑造成的心理恐惧,不被逼到份上,是不会爆发的。

曹云金能忍到现在,才一口气把心里话全说出来,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人品不错。

但这个事件爆发后,仅仅讨论谁人品好、谁人品差,难免又沦为一次口水战。不放借此讨论一下传统艺术的传承问题,以及曲艺团体家族式管理的优势与劣势。

在娱乐多样化的时代,传统艺术生存艰难,像郭德纲这样能成为相声代言人,为传统艺术在现代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作为拥有了行业话语权的人,郭德纲完全有能力去修改规则,比如在收徒方式上,改变过去的模式,由师父变校长,把传统的师徒关系,变成现代的师生关系,把关上门传艺,变成敞开门授课……这么做,很可能会把相声业的大门打得更开些,造就更多的人才。

但相声界的郭德纲,小品界的赵本山,都选择了传统的收徒授艺方式。他们这么做,有着一定的道理,比如,强调家族化,强调家法,强调传承,会使得艺术行当拥有一种文化仪式感。许多愿意投身于曲艺行当的人,是喜欢被这种仪式感感染的,这更容易让学员们找到归属感、自豪感乃至于安全感,会觉得自己成为稀缺资源的一部分,会在榜样的带领下鼓励自己早日成才。

另外,在艺术形式上,曲艺的传承,也更适合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小品的进入门槛低一些,相声也相对好学一些,比如像京剧、昆曲这样的艺术形式,徒弟不但要从师父那里得到技艺的磨练,还要从师父那里得到情感的熏陶,继而得到人格的升华,如此才能在舞台上实现前辈们的境界,为观众带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在诸多文娱产品都实行公司化管理与生产的时候,相声仍然强调门派、渊源,是可以理解的,观众对一些诸如弟子跪拜师父这样的规矩,虽也觉得古怪,但也能接受,有人还会把它当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过于强调师徒关系,在传统艺术上也一直存在弊病,以前是门派斗争、抢夺正宗名位,互相诋毁——这是小事,而且人们也喜闻乐见,觉得额外提供了谈资。但在现代,却遭遇到了大问题,当名义上的徒弟、事实上的员工,付出与回报远远没法达成正比的时候,道德约束便成为一座越来越重的大山,一旦员工的承载能力不够,就会发生冲突。

以前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德云社那么多人出走,比如曹云金、刘云天,何云伟、李菁、徐德亮、郭鹤鸣、韩鹤晓、啜鹤熊、王鹤冠、张九芳,戴九安……现在很容易得到答案了,很简单四个字,“钱没给够”。在师父们看来,家里关的这些人,又是徒弟又是员工,给多少师父说了算,徒弟不能提意见,一旦提意见,师父就有话等着,“给多少才算多?”

但如曹云金所说,他领衔的专场演出,一场收入十几万,曹云金只能拿到500,开车的汽油、过桥过路费还得自己掏,这显然是严重的不合理。在别的企业,员工觉得收入不合理,首先会提出加薪,加薪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辞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曲艺行业不能这么做,做了就可能戴上“欺师灭祖”的罪名,就会时常被师父点明或不点明地骂。

所以,今天曹云金与郭德纲的矛盾再爆发,不是师父与徒弟的反目,而是家族式管理遭遇现代企业理念挑战的结果。

徒弟们已经过河了,师父还在摸石头,不能只怪徒弟成名后“离家出走”,师父也要反思为什么自己苦心经营的“家”,失去了留下徒弟的吸引力。

德云社其实可以有一个理想的运营模式,即在传徒授业时,依然延续传统,即便如此,也要只侧重传统中的礼数,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在管理与利益分配时,德云社要尊重现代企业的制度,让徒弟们当好员工的同时,也要按照贡献给予匹配的奖励,这种奖励包括:一份体面的收入,一份真诚的尊重,一份平等的关怀,这有这样,百年老店才能得以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