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3》票房两日破亿,中国资本瞄上了“衍生品”生意?

界面新闻   2016-09-04 08:16
作者:娱乐独角兽 ·

作者:徐苑蕾

暑期档结束,“国产保护月”暂告一段落。8月23日,《谍影重重5》和《冰川时代5》两部进口片率先上映,为9月影市加温。紧接着,《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也于9月2日上映,猫眼电影数据显示,其首日票房约6100万。

从电影片头看到,阿里影业、华桦文化是《星际迷航3》的中国出品方。据称,这两家公司是本次国内资本的组盘方,将参与全球分账。

近年来,不少好莱坞大片诸如《魔兽》、《火星救援》、《独立日2》等,都有“中国资本”参与的身影,涉及出品、宣发、放映等环节。对于他们来说,参与好莱坞分账大片,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呢?除了票房收入,他们瞄准的下一个盈利点,又在哪里?

1、好莱坞大片背后的“中国制造”

《星际迷航3》是阿里影业继《碟中谍5》、《忍者神龟2》,与派拉蒙合作出品的第三部全球分账大片。

不仅《星际迷航3》,诸如《魔兽》、《火星救援》、《独立日2》等好莱坞大片,背后都站着中影、华谊、万达、博纳等为代表的中方资本。这些公司通过直接合作或间接投资、收购的方式,享有好莱坞大片全球票房分账的权利。

以去年上映的《碟中谍5》为例。当时有消息称,影片背后的中国投资方包括当代东方、万达、阿里影业和1905电影网。派拉蒙给了1905电影网总计10%的电影投资份额,1905电影网把5%的权益分给了当代东方(当代东方相关人士后来表示实际份额是2.5%),剩下的5%分别给了阿里影业与万达院线旗下的慕威时尚。

根据阿里影业2015年年报显示,有赖于《碟中谍5》,其2015年国际业务的收入为6870万元,占去年总收入的25%左右。而当代东方的年报则显示,其参与投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碟中谍5》等电影,全年实现电影收入3403万元。

在国内,民营公司参与不了进口大片的分账,面对可观的票房收入,很多公司选择介入更早期的制作阶段,通过投资,获取全球票房的分账收入。另外,通过溢价价格率先进入项目的片方,拿到投资份额后,可以以不同比例的溢价价格,分出一部分投资份额给国内的其他片方,以此降低收益风险。

当然,这些中国资本方并不是稳赚不赔。阿里影业最新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人民币2180万元,亏损4890万元。亏损主要由《忍者神龟2》全球票房表现不理想作出的拨备而导致。万达院线也因为《魔兽》全球票房不如预期,而中止了对万达影视和传奇影业的收购。

2、两日票房过亿,《星际迷航3》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内容上看,影片由执导《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林诣彬导演,前两部的导演J·J·艾布拉姆斯担任监制。作为已有50年历史的硬核科幻经典,《星际迷航》系列拥有庞大、精细的世界观设定,在全球拥有数亿粉丝。

从票房成绩来看,《星际迷航3》目前在海外的38个国际市场中,获得了16个票房冠军,并一举拿下8960万美元的全球开画票房。

但是,《星际迷航3》在美国、英国、德国多地,票房都明显低于前作。影片已在7月22日于美国上映,北美票房约为1.51亿美元,而《星际迷航1》北美票房为2.57亿美元,《星际迷航2》为2.29亿美元。

派拉蒙把更多的票房希望,寄托于中国市场。派拉蒙方面曾经表示,“《星际迷航3》在内地票房的目标是7亿元人民币。”而“票房透视镜”创始人南如珉预测,《星际迷航3》国内票房,落点在7.8亿人民币左右。

耗资1.85亿美元的《星际迷航3》,能不能赶超《星际迷航2》4.6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还是未知之数。不过在国内低迷的暑期档之后,目前电影口碑还算理想,豆瓣评分为7.7,猫眼观众评分为8.8。

阿里影业总裁张蔚此前表示,去年财报上因《碟中谍5》带来的6870万人民币,只是阿里影业参与全球分账的票房收入,还未算入数字发行、衍生品销售、版权再利用等产品收入。而这次,阿里影业还会负责《星际迷航3》的宣发、线上售票等相关工作,同时还将涉及在中国市场的衍生品开发与销售。

这意味着,票房收入只是好莱坞分账片这门生意的其中一个盈利点而已。

3、衍生品会是好莱坞分账片的下一个盈利点?

今年4月,派拉蒙影业副主席 Rob Moore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变形金刚》、《碟中谍》还有《终结者》都有中方合作伙伴的参与,“目前中国为我们贡献20%的票房”。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除了票房,好莱坞巨头们最关心的,就是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在美国,衍生品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这意味着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拥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以《星际迷航3》为例,阿里影业娱乐宝资深授权业务总监戴华表示,阿里影业获得了派拉蒙的IP授权,派拉蒙也将按比例参与衍生品的销售分成。

“我们会设计非常多的玩法,比如淘宝众筹、聚划算、淘金币等。在商品开发的时候,会整合后台的数据,分析出淘宝最热销、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类目和款式”。

阿里影业结合其IP属性,精选出近30个优质商家,设计开发了300余款衍生品,包括DOBBY无人机、卡西欧相机,阳澄湖大闸蟹等,横跨智能科技产品、生活用品、服装、食品等多个种类。同时还联手小猪在北京打造线下主题住宿空间,使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形成良好互动,打破电影衍生品消费市场的传统模式。

阿里影业总裁张蔚曾经透露,衍生品实际上承担了部分宣发功能,不管是通过衍生品、粉丝互动还是娱乐宝众筹等等,都可以达到提前营销的作用。

不过,根据半年报数据,今年上半年,阿里影业娱乐电子商务收入仅为人民币200万元。在中国,衍生品要成为除票房外的盈利点,还要解决商品开发、盗版、市场购买力等种种问题。整个电影衍生品市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仍然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优质的IP资源来培育。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