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亏损逾80亿 中海油服成沪深两市最大“亏损王”

界面新闻   2016-09-01 12:31
作者:邓雅蔓 ·

油价的持续低位不仅影响着油气开发公司的利润,更给提供油气领域钻探服务的油服公司直接带来沉重打击。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601808.SH,下称中海油服)上半年录得亏损84.03亿元,同比下降近10倍,超过中国远洋(601919.SH)72亿元亏损,成为沪深两市上半年亏损最多的上市公司。

油田服务行业是指以油田为主要业务的场所,为油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行业。

8月的最后两天,中海油和中石化旗下的两家油服公司陆续发布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中海油服营业收入约70亿元,同比下降43.40%,亏损84.03亿元;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600871.SH,下称石化油服)营业收入约186.90亿元,同比减少19.2%,亏损45.09亿元,净利润同比2015年下降逾三倍。

7月25日,中海油服发布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受市场形势影响,公司部分海外钻井平台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海油服第一大客户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0883.HK/NYSE:CEO/TSX:CNU)遭遇了上市以来最差的半年度业绩:净利润同比下降152.5%、净亏损77.4亿元。今年3月,其海外主要客户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突然终止一项作业合同,对其经营业绩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这也是中海油服计提减值的主要原因。

“油服行业之所以受油价影响那么大,因为它本身依托于整个上游行业,业务单一。”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研究室分析师罗佑县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低油价无形中会增加油服公司的成本。“油价下跌导致油气开发利润降低,油服行业对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所以成本也会提高。”他说。

而石化油服第一大客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受益于其利润丰厚的炼油业务,业绩相对较好。石化油服国际业务已形成中东、非洲、美洲、中亚蒙古和东南亚五大规模市场,2016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7.1亿美元(约合11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中海油服也因此受到相对石化油服更严重的亏损。

单一的业务使得油服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型,开拓海外新市场成为其最直接的选择。中海油服首席财务官李飞龙在2016年战略指引发布会上表示,将与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国家签署近1亿美元的服务合约,预计在2017年上半年或下半年进入执行阶段,并称未来4-5年中海油服将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石化油服也一直在大力发展其海外市场,2016年上半年外部市场收入首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一半。

据彭博社报道,石化油服副总经理周世良表示,2016年上半年,石化油服扩大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和厄瓜多尔的业务,目前正在评估进入伊朗的机会。科威特成为石化油服最大的海外市场,总共有53套钻探设备在运转。

拥有“三桶油”中规模最大油服公司、但还未独立上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00857.HK,下称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也在2016年2月公开表示考虑分拆旗下的油田服务业务,并准备将其上市。

“石化油服相对于中石油的油服公司来说,专业化程度更高一些,毕竟上市较早,中石化对石化油服的扶持力度也大很多。中石油在国内的投资明显在减少,而且石化油服多年来在这些石油国家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中石化一位从事油气开发工作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同时他还指出,中国油服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比较差,服务板块创新能力不足是其短板,如果中石油旗下油服公司上市,很可能会诞生世界第五大油服公司。

“除了油价下跌,钻井数量降至低点减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也是油服行业面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罗佑县告诉记者,以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为例,斯伦贝谢2016年二季度净亏损21.6亿美元,较2015年同期暴跌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