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何为?居庙堂,指点江山,覆金戈骑铁马铮铮;处江湖,横刀立马,路见不平挥剑斩棘。
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数风流人物”留予我们对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拜,在激进时代,政治革命,经济改革,无不是依靠数位英雄巨擘来代言一整个时代。
而这样的英雄常设,多在小说里,在史料里,在上古的洪荒传说里。几百万年漫长的人类进程史,也是卷帙浩繁的英雄史诗。我是花了一周的时间,才吞咽完这三卷本总页数长达1168页的超级小说《巨人的陨落》。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书籍腰封醒目,小说讲的就是英雄缔造历史的故事。
一战,从塞尔维亚青年枪袭斐迪南大公的塞拉热窝事件开始。
关于这段历史,应试教育下熟背的历史教材,我们自认为对此熟稔于心,但却从未有人真切感受到大时代的恢宏,主客观原因、导火线、协约同盟国双方,战争影响及意义……
历史于我们,不能只是冷冰冰的论述题。
《巨人的陨落》试图担当时空穿梭机的角色,将那幅烽烟战火弥漫下波澜壮阔历史卷幅为我们情景再现。
时间起止:小说始于1911年止于1924年;
地理跨度:欧洲、北美以及西伯利亚;
涉及国家:主要为英、法、德、俄、美五国;
社会世情:再现5个家族的兴衰变化,英国菲茨赫伯特家族、德国冯·乌尔里希家族、俄国别斯科夫家、威尔士威廉姆斯家、美国杜瓦家和维亚洛夫家。
小说开篇从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开始,随即进入威尔士阿伯罗温的旷工贫苦生活和泰-格温城堡贵族奢华生活的对比描述,恢宏之气很容易让人想到去年大热的英剧《唐顿庄园》。
关于史实演绎
小说从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开始,史料贯穿全书。正视历史事件下,是合乎情理的演绎,开篇即进入威尔士阿伯罗温的旷工贫苦生活和泰-格温城堡贵族奢华生活的对比描述,恢宏之气很容易让人想到去年大热的英剧《唐顿庄园》。
平民与贵族,保守派与革命者,男和女,国与国,猜忌和对立,暧昧和情欲。伦敦社交季,巴黎时尚街,有奢华攀附斗艳争丽,有推杯换盏明争暗斗侃侃而谈。大事件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图景,有血有肉,以第三方叙述,不偏颇避免主观认知,谁都不是主角,谁都是主角。
既然是历史小说,以真实历史发展为轴线自是理所应当。小说情节涉及了美西战争、英王乔治五世加冕、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德皇退位、凡尔赛和约、德国啤酒馆暴动等一系列真实历史事件,纵深的时空感给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荡气回肠的历史豪情,这些无不得益于作者将严谨的史料与架设的情节巧妙衔接。
虚构与非虚构写作的结合,以真实史料为核心动脉,文学演绎的情节架设为再现历史填充血肉,可观可叹,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易于读者与历史互动,形成的直观体验留予读者阅读后足够的思考空间。
关于故事结构
小说分别从以五个家族的视角来参与那段历史社会的观察。世袭贵族菲茨赫伯特致力于维护帝国和家族一成不变费尽心机斗角勾心,沃尔克·冯·乌尔里希为完成民主化的德国而周旋奔波各国,俄国的别斯科夫家两兄弟戏剧性的命运捉弄成就了异样的人生路径,威尔士贫苦矿工家庭的威廉姆斯兄妹作为新兴的共党阶级开始独立闪耀于英国政界,而美国杜瓦家和维亚洛夫家则是在民主化的美利坚下也难逃大时代束篱。
五个家族的故事分别叙述,独立成章,跟随历史进程各自独立发展演化。五个家族面对同一历史进程,也可归结成集,是逐步全球化的世界,开始正真意义上的连接一体。独立发展的家族生存又因为历史进程阴差阳错相互盘结生发,形成了密扎的关系社交网络,谁都逃不脱时势的捉弄和游戏。
小说熟稔运用多线叙述结构来结篇成书,分章描绘阶段性事件,章节中又以不同人物视角解读和演绎真实历史,将冷冰冰的史料为我们直观立体再现于眼前。脉络清晰,章节迂回又不失紧凑,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能让我们更全面理性的看到人类发展的一个真实血肉的时代。
关于英雄主义
小人物→大时代→大英雄
英雄与时势是辩证论述,谁主导谁从来都没有绝对的论断。
小说中,主人公是威尔士贫苦矿工子女,是感情受挫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是穷困潦倒失去双亲的俄国兄弟,也是富有俊美的英格兰伯爵兄妹,以及痴情智慧的德国特工。他们皆是大时代下挣扎的小人物,名誉荣辱,权利财富,围绕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火,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巨变的时局中热烈地生长。
从布满灰尘灾难频发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床榻,不同的家族不同的人格设定朝着不同却又纠葛不断的命运发生。
英雄主义之所谓为人歌颂,因为坚毅和勇气是为整个人类发展所推崇的品质,英雄代表革新,勇于打破陈规,不屈不挠。小人物的逆袭裂变,就更能获得大众情感里最的躁动的热血和创新求变的情绪。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通贯古今,为人尊严为自由为平等,是全人类的诉求。勇于改变突破的人站在时代风口上,英雄冠冕受之无愧。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只要勇于突破,敢于上进求新,英雄不问出身,管他什么王侯贵族。
说到英雄主义,小说与德国名家茨威格所著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两书相距七八十年,却在在共同主题下隔空呼应。特别是德国官方助力布尔什维克流亡国外的精神领袖列林回国一章,我们在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封闭的列车》里,也能看到精彩的叙述。
作为共同的母体:两书同样是在历史进程中人的力量。在列宁一章,相似的语言风格和紧凑的叙事节奏。只是《巨人》是将列宁放在整个俄国革命的大事件中,列宁是革命核心人物,但不再是小说叙述的核心所在。从这一点上来说,新的演绎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审视视角,不失为一种阅读的惊喜。
共同母体的最终诉求,就是声明人的力量,歌颂时代的英雄。潮流不可抗拒,而勇者无敌,我们时代呼唤新的英雄。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们的。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表明了对一战自己看法:
1、威尔逊总统对再次爆发全球性战争的预言;
2、美国“世界警察”的身份萌生于一战之前;
3、新苏联社会主义危机的隐患早早开始显现;
4、德国慕尼黑民族主义复仇萌芽开始生发;
5、一战爆发,各国利益蟠扎,责任都不可推卸
6、点破凡尔赛和约是其实只是大国间的博弈;
7、小说至于一战,又不止一战,历史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