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沃尔沃汽车发布了今年7月的全球销量数据——41681辆,同比增长9.3%,1~7月的全球累计销量为298244辆,同比增长10.3%。同时,该月沃尔沃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场的销量均有小幅提升,其中美国增幅最大,同比增长到达52%,达到了8556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销量增幅不及美国——7月沃尔沃在华销量为6171辆,同比增长5.8%,1~7月在华销量为46859辆,同比增长6.2%。
众所周知,沃尔沃在收归吉利旗下后,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惊人的爆发式增长,但近期这种增长却略显“迟滞”,原因在哪?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消费者对于沃尔沃Drive-E动力总成缺乏了解所致——尽管这个由沃尔沃独立研发制造的全新动力总成,排量小、效能高、排放低,并且在动力与环保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而且兼具智能化和电气化的创新特点。但总有人觉得小巧智能的发动机没有“福特时代”的“劲儿大”,并认为花大钱买豪华品牌就是要有大排量的霸气。显然,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不仅让沃尔沃Drive-E蒙受不白之冤,也对其产品的接受度造成了一些影响。
沃尔沃S60L
“两难全”的极致
鉴于沃尔沃目前在S60L、新款XC60以及 V40 2017款等越来越多的产品上都配备了Drive-E发动机,让更多人了解Drive-E “E驱智能科技”动力总成,便成了当务之急。而就在不久前,沃尔沃也组织了一场技术讲解,为大家解开“Drive-E之惑”
在讲解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大奖资深评委许敏教授,也分享了他几十年从事动力总成研发和科研实践的体会:“目前在发动机开发方面是‘得中国者得天下’。中国不仅有复杂的交通,多样的客户需求,更有全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以及未来超过欧盟和北美的世界上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Drive-E 发动机的可贵之处就是将我们对未来发动机的需求带到了当下。”
许敏教授认为,Drive-E 发动机领跑了世界发动机技术最新发展趋势,能满足全球包括中国市场未来5年的排放法规,为新能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好了发动机方面的准备,同时通过应用多项创新技术让发动机更智能、更高效,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输出难以两全的客户诉求上做到了极致。
世界最高水平
众所周知,“越来越严苛”是未来社会对汽车的排放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新能源车大行其道的原因,也就是说,传统汽油发动机只能无限降低自己的经济燃油性,才可能跟上世界各国在排放上的要求。
对此,许敏教授表示,对于传统发动机来说,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进一步提高热效率、降低机械损失和电气化。而在这个方面,每家汽车公司选择的组合都不完全一样,但是都是对其产品和技术的最优化,以此来满足油耗和排放的严格要求,同时满足对成本和动力的要求。
而在这个方面,沃尔沃发动机技术可以说是走在最前列——最早以最清晰的思路推出系列发动机。许敏教授认为:“Drive-E运用了大量创新技术,有双增压、中置直喷、滚流进气道等,在降低摩擦方面,Drive-E大量采用了新的涂层。正是由于使用了这么多的新技术,所以才能达到200Nm的扭矩,以及112.5kW的升功率,这个是世界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都是2.0升?
许敏教授还解答了普通消费者对于沃尔沃发动机的最大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沃尔沃现在全部采用2.0升发动机?事实上,很多消费者都表达过对此的不理解,毕竟豪华品牌很多采用V6/V8大排量发动机,沃尔沃这算不算是“偷工减料”?
对此,许敏教授从技术层面进行了解答:“实际上全部采用模块化发动机,在可靠性、质量控制,包括成本上都带来很大的好处。我们在同一个发动机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增压模块,达到不同的动力。发动机下缸体、曲轴、连杆、机油泵、油底壳等等都完全通用,其余零部件之间的区别也比较小。将来也可以减掉一缸变成三缸,其它的零部件都是一样的,只是减掉一缸,用同样的技术来做更小排量的发动机。所以这一系列发动机覆盖了整个产品系,降低了成本。供应商、制造工厂都是一样的。一旦攻克一个技术难点,所有的发动机都可以使用。这种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是很明显的,现在很多主机厂也开始学习这种平台化的概念。 ”
专家现场解析沃尔沃技术
解读
在“Drive-E创新科技日”讲解会后,沃尔沃汽车中国研发中心动力总成高级总监李春亮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和现在媒体一同探讨了他们关心的问题,对沃尔沃技术进行了现场大解析。
许敏教授介绍发动机未来发展趋势
李春亮博士介绍Drive-E发动机核心技术
记者:以前沃尔沃有3.0T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我不知道它算不算福特体系的?因为以前Polestar北极星车型上用了一个3.0T的高性能版本,沃尔沃把它收购了之后还会不会继续销售这款车型?
李春亮:我以前在福特也做过十几年,所以大概清楚。3.0T发动机的话应该沃尔沃加上的增压,福特本身是没有增压的,所以是用福特的发动机去增压的一个升级。我的理解是,沃尔沃离开福特以后,就变成福特的供应商了,是这样的关系,不再是同一个公司。另外我们新的Polestar车型也已经亮相,它装备了367马力的Drive-E发动机。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450马力三增压发动机动力比较强,不能用在前驱车,需要用在四驱车上。但沃尔沃SPA平台上的发动机是横置的,该如何上高性能四驱?发动机是给沃尔沃自己用的吗?如果上不了高性能四驱的话,是不是考虑用电机的方式来解决四驱问题?
李春亮:我们的SPA平台都是有四驱的,它可以分配5%至50%的动力到后轮,所以如果我们决定要投产450马力三增压发动机的话,四驱是没有问题的。您刚刚讲的电机,这是另外一个选择,这两个东西我们是可以去做调配的。450马力发动机的油耗会比较高,我们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再推出一个产品。我们SPA平台的发动机是可以自己用的,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Drive-E架构下,它最大支持的缸数是几缸,四缸之后是否会往上增加?
李春亮:不会增加,因为我们没有这个需要。你如果真的还要性能更好的话,因为目前电气化是一个大方向,你再去做五缸或者是六缸的话,是没有这个需要的,所有我们可能会加电气化的部分。我们有一个电气化策略,在未来的沃尔沃的产品规划中,任何一个产品都会有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未来还会有纯电动车,这也是我们独特的产品策略。
记者:发动机技术是越来越先进和复杂,有报道称柯尼塞格采用了无凸轮轴技术,采用电子控制气门代替传统气门,动力和油耗都得到显著提升。沃尔沃如何评价这一技术?沃尔沃未来是否会开发类似技术?
李春亮:我先澄清一下,它不是用电,它是用油压去开启,在开到快关的时候用油压去关,这个还是要澄清一下。但是这个技术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它在过去做了十多年了,需要产业化、工业化。首先,它需要有一个系列的供应商。其次,建立好供应商以后,还需要很多年的实验和开发,对于安全性、可靠性进行验证和评估。所以我们在考虑这种先进技术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因为后续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对这种新技术的话,我们是开放心态,但是非常谨慎。
许敏:航空业、国防业和汽车业是完全不同的行业,千万不要把最新的技术轻易地放到汽车行业里用。汽车业用的一般是最成熟也是最低的技术,因为汽车成千上万的人每天都在使用,对技术的容错率很低。所以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成熟性和成本对汽车技术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你刚才讲的无凸轮轴系统,被认为是实验室的东西,目前还做不到量产阶段。
记者:众所周知,功率调得越高,越需要解决稳定性的问题。我想知道Drive-E 如何在同一个平台上调节不同功率,满足各个车型对于发动机稳定性的需求?
李春亮:这里我们就要强调压缩比。如果增压比较多,我们的压缩比就相应调低,T6应该是10.3、T5应该是10.8。我们必须要调节活塞、曲轴、扭矩。虽然是一个系统平台架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不同动力需求去有的放矢地调节。
许敏:原理是简单的。每一个增压都不一样,发动机里面的爆发压力、爆震的倾向不一样。增压越高,越容易爆震,压缩比就下降了。压缩比和增压这两个东西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这两个之间要做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