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太极与巴赫的经典,终相逢于《水月》

界面新闻   2016-08-17 17:28
作者:空间戏剧 ·

这是台湾舞蹈大师林怀民登上国际舞台的巅峰之作,它被誉为“二十世纪当代舞蹈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一部享誉世界的舞剧,台湾云门舞集“灵静之旅”系列的第二个作品《水月》。

在对这部美得让人屏气敛息的舞剧展开介绍之前,先让我们一同来到云门舞集及其创办人林怀民先生的世界。

单独说“云门”二字,可能很多人脑海中会跳出“云门穴”这个身体穴位,也可能有人会联想到山门寺庙。其实,“云门”也是黄帝时代中国舞蹈的名称,属于周代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便有记载:“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其中,文舞《云门》相传为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所作,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吕氏春秋》有云:“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

可惜,如今关于云门的舞容舞步均已失传,只留下了这个美丽的舞名。

(《云门大卷》)

1973年春天,林怀民以“云门”作为舞团的名称,创办了云门舞集。这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所有华语社会的第一个当代舞团。

云门舞者大多是舞蹈科系的毕业生,舞团的基本训练包含现代舞、芭蕾、太极导引、静坐、内家拳等。可以说,包容东西方技术磨练出来的身体,透过林怀民巧妙的呈现,造就了享誉国际的云门动作风格。

另外,云门舞作多由传统文化取材,以现代的观点、独特的形式呈现。《薪传》、《红楼梦》、《九歌》、《行草三部曲》《流浪者之歌》《水月》《竹梦》等作品,都倍受欢迎,一再演出,成为台湾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云门常年海外巡演,是国际重要艺术节的常客。舞团曾在欧、美、亚、澳各州两百多个舞台上演出,以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技获得了世界各地观众与舞评家的热烈赞赏。

舞团自身更是誉满全球,曾被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评为亚洲第一当代舞团,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亦曾赞其为世界一流现代舞团。

(林怀民-刘振祥摄影)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对林怀民这位备受国际推崇的编舞大师充满了好奇。

林怀民先生1947年出生于台湾,本是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著名的小说家。他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并获得了文学奖。拿到稿费后,林怀民就去报名学习现代舞。

他大学本来念的是法律系,后来转了新闻系。六十年代末,林怀民又去了美国留学。留学美国期间,他才开始正式学习舞蹈。当别的同学纷纷想办法留在了美国时,他又选择回到了台湾。

回来以后,林怀民便萌发了建立一个现代舞蹈团的想法:中国人自己编,自己跳,跳给中国人看。终于在1973年,林怀民创立了云门舞集,后来在1983年创办了国立艺术学院(即今天的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1999年又创立了云门2。

2009年,林怀民荣获欧洲舞动国际舞蹈大奖颁赠的“终身成就奖”。评审团赞誉他是“创新舞蹈的先驱,与乔治 巴兰钦、威廉 弗塞斯、莫里斯 贝雅等二十世纪独创性的编舞大师同层级的艺术家。”

林怀民对舞蹈无惧无畏的热忱,使他成为当代最富活力与创意的编舞家之一。他辉煌的作品不断突破藩篱,重新界定了舞蹈艺术。2013年7月,林怀民继玛莎 格莱姆、默斯 堪宁汉、皮娜 鲍希之后,获颁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

林怀民经常从亚洲传统文化与美学汲取灵感,创作充满当代意识的舞作。欧洲舞蹈杂志赞誉:“云门之舞举世无双。它呈现独特,成熟的中国编舞语言。这项亚洲舞蹈进化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威廉 弗塞斯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影响。”

盛名之下的林怀民,或许让人觉得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了。可是当你真正走近林怀民和他的舞蹈,你会发现那都是他的身外之物,只有舞蹈才是他的挚爱,或者说全部。而他创排的舞蹈,不仅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反而更接地气、更容易走进人心中!

(摄影 刘振祥)

好了,我们终于要给大家介绍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当代舞蹈的里程碑”之作了。

自1998年在台北国家戏剧院首演以来,《水月》演遍了世界舞蹈重镇,如德国柏林意志歌剧院、慕尼黑国际舞蹈节、里昂国际舞蹈节、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捷克国际舞蹈节、挪威贝尔根国际艺术节、莫斯科契诃夫国际艺术节等等。

关于《水月》,林怀民先生从“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佛门偈语中得到启示,编作出了这部太极、明镜与流水辉映的舞作。

这出充满诗意的舞蹈运用了“太极导引”的原理创作。导引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就有包括40多种姿势的“导引图”。林怀民将养生的导引法则转化为丰富的动作语言,进而衍生出了全新的舞蹈美学。

在《水月》中,舞者呼吸吐纳,由丹田导气引身,带动肢体的动作。动静、虚实、阴阳互生互克,或如杨柳迎风、水草漫延,或如高山磐石、泰山顿挫,这都是中国书画“气韵生动”的体现。

(摄影 刘振祥)

幕启时,灯光挑出一位白裤系腰的男舞者站在勾画白色水纹的黑地板上。水纹图像与舞者同时倒映在半空中的巨型镜片。

随着舞蹈的进行,舞台背景时而露出方形明镜,显现如梦似幻的舞影。舞蹈下半段,潺潺流水漫满舞台,映出白衫舞者的倒影。

尾声中,舞台亮出顶天立地的镜墙,映照舞者,也映照水中的舞影。“水光潋潋,对影成三人”正是《水月》终结的写照,也淋漓表现了作品虚实相映的主题。

(摄影 邓惠恩)

而《水月》最令国际舞评家惊讶叫绝的是:这出以东方身体文化入舞的作品采用了西方音乐的经典——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众所周知,巴赫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被称作是大提琴的“旧约圣经”。组曲共包含六种不同声调色彩的曲子,这六首曲子散发出来的色彩虽各不相同,却处处洋溢着一种对生命的热情与坚毅。

在《水月》中,东方的太极遇到了西方的巴赫经典,一切都那么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它们联手将观众带到了一个空灵、纯粹的世界,使观众惊动、神往、沉醉。

这也真真印证了《国际芭蕾》杂志的那句评论:东方的太极与巴赫的经典,等待两百年,只为了在《水月》中相逢。

(摄影 邓惠恩)

《水月》的舞蹈是巴赫音乐的化身。

——纽约·纽约时报

云门之舞举世无双。《水月》呈现独特,成熟的中国编舞语言。这项亚洲舞蹈进化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威廉 弗塞斯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影响。

——伦敦·欧洲舞蹈杂志

舞者的专注、控制,与澄澈的意志堪称典范,而身体柔韧非凡。舞者并未复制节拍,而是用身体的核心舞出巴赫音乐的内涵。

——伦敦·泰晤士报

(摄影 饭岛 笃)

《水月》象征了一场身心灵的净化之旅。舞台上,流水潺潺、明镜辉映,舞者如花绽放。让我们跟着舞者来到这个纯粹空灵的世界,一起去感受生命的律动吧!

巡演信息

云门舞集《水月》福州站

时间: 2016-08-19 ~ 2016-08-20

场馆: 福建广电大剧院

票价: 80-880元

云门舞集《水月》北京站

时间:2016-08-25 ~ 08-28

场馆: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票价:100-680元

云门舞集《水月》上海站

时间: 2016-08-31 ~ 2016-09-04

场馆: 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票价: 80-880元

云门舞集《水月》广州站

时间: 2016-09-09 ~ 2016-09-10

场馆: 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 180-1280元

云门舞集《水月》青岛站

时间: 2016-09-16 ~ 2016-09-17

场馆: 青岛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 80-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