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三结义的典故家喻户晓,刘备与卖猪肉的张飞和卖绿豆的关羽,志同道合,招兵买马,为项目上线做前期做备,在项目上线过程中,赵云、诸葛亮、黄忠等成员加入团队,进一步增加完成三分天下的使命。在此可以看出,玩众筹需要群策群力,要实现中兴汉室的理想,文武兼备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
刘玄德,本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皇室后裔,却在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权柄旁落”的乱世中,郁郁不得志。现实是骨感的,家道中落的刘备编卖草席,无权无势,没钱没人,然而乱世出英雄,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刘备发起了“匡扶汉室”的“众筹”项目。
他是如何众筹的呢?
像“匡扶汉室”这种项目,面对的人群画像就很小众,人群画像为:一群饱读诗书的谋士、有一腔热血的武士、有怀才不遇的人才、有爱国的富贾等,这群人要认同和认可刘备的价值观,而刘备作为发起者,他做了目标用户想做确没有做的事情,他作为一个关键行动者和一个关键意见者影响着这些人群,“有钱的给钱,没钱的出力”刘备的第一步就是“筹人”。
众筹的本质是满足于小众的个性化需求,让支持者能参与和体验整个项目的过程。
典型代表是一直追随刘备的富商糜兰,糜竺在徐州是出了名的富商,养有僮仆、食客近两万人,家财万贯。刘备在创业过程中,经费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危难关头,在公元195年,刘备遭吕布袭击,粮草不济,兵卒折损,糜兰变卖家财帮助刘备度过难关,同时将自己的家奴编入军队,这次雪中送炭,帮了刘备天大的忙,后糜兰妹妹嫁给刘备,可以说,糜兰成为刘备成就帝业不可或缺的贵人。
1、身份得到认定,世称“刘皇叔”
《三国演义》中书曰“帝暗想…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这件事后,与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军阀身份不同,刘备作为皇室宗亲而发起的众筹项目的信度和广大得到极大认可。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不禁的想起为什么现在很多创业者都喜欢参加一些“创客空间、CEO群、路演”等等的各类活动。
①吸引投资人的眼光,项目起步或者发展遇到瓶颈了需要资金,参加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融资而去的,保不齐能碰到一些有眼光的事业合作伙伴和发展一些业务。
②进入一个圈子,所谓的混脸熟,提升项目的曝光度。
我们反过来看看刘备“兵不过一万,将不过关张,谋士不过孙乾之辈”,在十八路诸侯之中能独占一席,而他也是用了社群思维,通过“讨阀董卓”这次政治活动,提升自己的江湖地位,为今后的招贤纳士打下夯实的基础。
2、师出有名,走出自己的差异化
这个号召在当时可谓是众人所向,解决的痛点是“除贼扶汉,建功立业”,符合很多人的利益,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参与感,支持刘皇叔创业就能有安稳的日过,就有大白馒头可以吃,不用在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保不齐还能建功立业。
可见,众筹的市场定位尤为重要,它决定了项目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能否解决用户的痛点,而刘备用“携民渡江,日不过十余里”回报百姓对其的信任,用实际证明自己是爱民如子的,在军阀混乱的年代,刘备走出了自己的差异化。
3、通过社交圈推广项目
刘备创业初期,深知单靠刘关张,是很难发展实力,实现抱负的,俗话说“大树低下好乘凉”,刘备在刘表、吕布、曹操的平台上都进行过项目路演,例如帮助曹操攻伐妄图称帝的袁术,借此让自己名声大噪。
益州刘璋暗弱与汉中张鲁不合,命别驾张松去许都求救于曹操,反被曹操轮滚打出校场,后经过刘备封地,通过与刘备团队多次交流发现其团队有着共同的使命感“匡扶汉室”,而张松被其的价值观深深的吸引,后决定入伙刘备团队以作内应,以蜀地全图作为知遇之恩的回报,同时在益州刘璋面前更是力荐刘备入川,为刘备统一益州和汉中留下伏笔。
做众筹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推广,而推广的重点就是找到同等爱好的人,形成社群的模式形成矩阵。
4、直截了当告诉大家为什么众筹。
刘备在创业过程中一直打着“除贼扶汉”的旗号,众筹的原因一目了然,同时,这个理由也非常符合他作为皇室后裔的身体,可谓是一呼百应。匡扶汉室这么有意义的事业,很多人都想刷刷参与感,当然除了参与感,支持者也能获得相应回报。
在《两大要素,告诉你众筹项目成功关键》一文中,我们提到,一个项目最关键因素:一是项目的披露程度,发起人的身份确认;然后是项目发起人为之做了多少努力。刘备高举“匡扶汉室”的旗号,不仅仅只是想法,而且有计划、有预算、有付出,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刘备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过程中,建立了优秀的创业团队,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将,为三分天下储备了人才基础。
三国纷争时代,虽然没有众筹的概念,但众筹思维还是存在的,这种思维就是你有idea,孤木难支,需要借助外力来达成某一目的。以刘备为例,他要众筹项目是匡扶汉室,是众筹的发起人,关羽、张飞、糜兰、诸葛亮、法正是众筹的参与者,支持刘备成就理想,并分享这个过程中的成果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