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索瑟德(Susan Southard)的获奖之作《长崎:核爆后的生活(Nagasaki: Life After Nuclear War)》的平装版在日本核爆七十一周年时付梓发售。下面,我们节选并翻译了该书第三章的一小节,记录了在1945年(昭和20年)8月10日黎明前发生的故事,这时距离长崎的核爆已经16个小时左右了。
本节讲述了三个年轻人的故事。16岁的谷口稜曄(Tangiguchi Sumiteru)彼时距离炸弹一英里外,当核弹爆炸时的冲击波将他从自行车上掀下来时,谷口正奔波在长崎北部的山区中派送书信。谷口的整个后背都被烧焦了,在被人发现前,他在山坡上躺了3天。吉田胜次(Yoshida Katsuji)那时才13岁,爆炸发生地距他不过半英里,那时他面朝爆炸的方向,被炸飞了130英尺,冲击波裹挟他越过田地、马路和水渠,随后,吉田重重地摔在了潜水覆盖的稻田中,身体和面部严重烧伤。爆炸发生时的长野悦子(Nagano Estsuko)15岁(悦子和节选中的知事长野并无关联),她距离爆炸发生处很远,爆炸发生时她翻过包围长崎的群山,一心前往炸毁的长崎,说来也巧,当她和父亲都往家里跑时,二人意外相逢了。
8月9日晚上,长崎市长岗田重吉(Okada Jukichi)是在长崎市东边浦上村的一个山丘顶上度过的,他惊慌地等待着山下爆炸的火势减弱。次日凌晨三点,岗田下山了。在黑暗中借着焦灰微弱的火光,他穿过废墟与尸体,艰难走向自己的住处,他家距离核爆中心不过数百英尺,昨日还伫立在此的房子如今已不存在。岗田发疯似地寻找妻儿的骨灰,鞋底都被烧焦了,但却毫无踪迹,他急忙奔赴自家房屋下的防空洞,看到至少十具尸体,他的家人全在其中。近乎崩溃的岗田依旧头脑清醒,他走到邻居家,确认了副市长家里不幸遇难的亲人。
岗田是最早目击核爆区持续燃烧的人之一,这片区域前几天根本无法靠近。浑身焦灰的岗田,翻过浦上村东南边上的群山,终于到达了靠近诹访神社的长崎县空防总部的防空洞。岗田向知事长野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估计伤亡人数在五万人左右,这数字远超知事长野的想象。震惊的长野决定请求警局在长崎市各区增派警力,同时每半小时向位于东京的日本内政部派发报告,更新这种他称之为“新型炸弹”的武器所造成的预估损失和伤亡。
当岗田半夜搜寻家人的时候,一个由战地摄影师山端庸介,作家东俊和画家山田英二三人组成的记录工作组也抵达了到尾站——这里是长崎市郊,距离爆炸中心处以北的两英里处。这支三人队伍由日本军方宣传组织新闻信息局派遣而来,他们需要记录长崎的损失,用来进行反美宣传运动。由于长崎轨道受损,到尾站已是火车向南所能到达的最远处。
在十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后,三人在凉爽的夜晚下车,走向长崎市内,向长崎南部的军事总部报道现状。他们在山坡上走过的小道,就靠近谷口躺着的地方。在长崎北部边缘的一座小山顶上,原子弹炸平的开阔地就在旁边,废墟中还有零星的小火继续燃烧,一层层的烟雾弥漫在头顶。
作家东俊写道,“我们迈出了走向这片可怕之地的第一步,就好像开始了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旅行”。借助夜空中的弯月和零星火堆产生的光源,他们找到了穿过上浦村的南北向主路,在厚厚的白灰下,几乎看不出这条路了。空气也是焦热的。他们在尸体间艰难穿行,经过一些乞水的卧地伤员。一位晕眩而困惑的母亲,怀中抱着死去的孩子,呜咽着求助。而三人只能向难民们说一些鼓励的言语,无法提供更多帮助。当东俊一脚踩到“软软的又弹弹的”东西上时,他惊惶失色,那时他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匹马的尸体之上,而当某个人突然从地下的洞里钻出抓着他的腿寻求帮助时,他吓得几乎灵魂出窍。
三人走了两个小时,经过了吉田躺着的田野,也路过了长野悦子和父亲相互依偎的拥挤防空洞。最后,三人到达了受创却还伫立着的军警总部。汇报过后,三人走向山丘,等待着清晨的曙光。
节选自苏珊·索瑟德作品《长崎:核爆后的生活》,维京出版社出版,翻译:李睿一
苏珊·索瑟德于安提亚克大学获得创业写作硕士学位,现为诺曼·梅勒中心非虚构写作会员。《长崎:核爆后的生活》为2016年卢卡斯图书奖获奖作品,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共同资助完成。本书曾获《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美国图书馆协会》与《科克斯书评》年度最佳书籍提名。索瑟德的作品刊发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拉法娒季刊》和Politico多家媒体。索瑟德曾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皮博作家工作室与乔治亚大学执教非虚构写作研讨课,同时负责管理面向少年罪犯和凤凰城外一联邦女子监狱开设的创意写作项目。她现居亚利桑那凤凰城,成立了精华剧院(Essential Theatre)并担任艺术总监,该剧院现已运营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