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8点提前点映。”电影《盗墓笔记》的账号直到3日下午才率先发出了这条微博,发行方和影院经理错愕之余,不少影迷还都不知道这则消息。但在昨晚4个小时的放映时间里,《盗墓笔记》狂揽近4000万元占据当日票房榜榜首。与此同时,零点公开评分的豆瓣电影上,影片的评价也滑落到了5分。
电影《盗墓笔记》取材自同名原著。从2006年开始,作者南派三叔在网络上创作盗墓小说,次年网络小说转化成实体书陆续出版发行,到2011年为止该系列完结共9本。单本销量平均过百万,九部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因此当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南派三叔以1580万元的版权收入排名第二,远超同为盗墓题材《鬼吹灯》系列的作者天下霸唱。
同一时间,南派三叔成立了南派投资公司(后改名“南派互娱”),开启了小说影视化的序幕。然而在影视版权转化为作品前,这一过程中充满着多重争议。电影《盗墓笔记》最初在2013年6月立项,起初备案单位一栏写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影集团”),编剧是包括杜俊、孙武、王小苔、叶长清等四位。
多家电影公司为了这一热门小说的改编权纷纷展开舆论宣传。到了次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欢瑞世纪宣布取得了影视剧和电影的全部改编权,还在6月与光线传媒、南派三叔旗下的公司南派投资一同宣布了开拍计划。
然而2015年2月,电影的命运再一次遭遇了逆转。小说原作者南派三叔又亲自公布担任《盗墓笔记》的编剧,出品方依旧是上影集团,乐视影业加入电影的投资团队。
自此,影片主创正式确定。导演人选,上影和乐视都属意让执导过《天将雄师》、《锦衣卫》等片的李仁港担任。“(一年前)几家投资方同时来找我聊,可能他们有共识吧。”李仁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
早在多年前,李仁港就已经接触到了《盗墓笔记》原著。一向对《易经》、道家、符咒、命理、星象都感兴趣的他,去了北京三联书店买了第一部小说,“当时就冲着书名,作者是谁我都不晓得”。带回办公室以后,小说中的“土话”、“地道的文化”吸引了他。
在与投资方见了一两次面之后,考虑到此前接拍的多部古装战争片,李仁港打算尝试全新类型。7月,他正式接手了这一项目,这时《盗墓笔记》的剧本摆在了他的面前。最初三叔给导演看剧本的时候,第一稿写了8万字,李仁港说:“根本不可能在2小时内呈现,至少是三部电影的体量。”为了改编成合适的版本,南派三叔筹备了整整两年时间,直到关机前还在修改最后一稿。
在李仁港看来,电影叙事不同于小说叙事,三叔说创作剧本难是因为第一次担任电影编剧。相对而言,编排出一部电影是他的专长,“现在已经是2016年,电影工业发展了那么多年,让导演拍砸其实不容易”,但要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让观众产生意外感,才能证明电影导演的功夫到家。
这位生于1960年的导演最初却是通过电视剧及美术指导出身。上世纪80年代回港的李仁港加入了亚洲电视,“那个年代,亚视人工很低,但有一个特点,只要你想学,什么都让你做,所有人都不想做事,最好什么事都你自己干。”李仁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
很快,他有了第一部电视剧作品《魅力九龙塘》(1985)。但到了第二年,他就离开了亚视。当时香港电影正处于新浪潮时期,包括徐克、许鞍华、方育平等,一批年轻的电影人在挑战着传统电影工业的规则。
经由好友、演员刘松仁的介绍,李仁港去帮许鞍华的《书剑恩仇录》当副导演。那段经历中,李仁港印象最深的是许鞍华给他的指导:“电影为什么好看?她马上告诉我为什么好看,好看的地方在哪里,那些是我们不懂的,给我很多角度。”
从两人合作的第二部《今夜星光灿烂》起,李仁港开始了美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之后在电视剧《王重阳传奇》、《九阴真经》里运用愈发娴熟。凭借首次在《今夜星光灿烂》的试水,李仁港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之后2008年、2011年又分别以《三国之见龙卸甲》、《鸿门宴》再获同一提名。
到《盗墓笔记》宣传时,李仁港更是喊出了与《黑侠》看齐的口号。前作《天将雄师》中用到了2500平米的刀具库,道具多达10万件。《盗墓笔记》里,墓穴里的机关、尸蹩、棺材、木偶的布置等也是出彩的部分。
以影片中的“鬼面傀俑”机关为例,在造型上利用“西周傀戏”风、火等宗教元素,当“鬼面阵法”启动时,魔音入阵,墓宫通亮,傀俑眼珠与头部僵硬转动,“倒斗小分队”瞬间陷入了死亡心魔的挣扎中。
道具与美术设计向来是导演所长,而他也坚持还原原著中的奇异现象。影片高潮部分出现了蛇妖和大量复活的“植物人”,此前为了使得改编《鬼吹灯》的电影《寻龙诀》顺利通过审查,导演乌尔善更换了片名,确保正面人物没有违法犯罪行为,而且最重要的是对灵异现象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但《盗墓笔记》并没有采取与《寻龙诀》同样的做法。导演解释说,首先,“(盗墓本身)是一个良知的问题。”在确保偷东西是犯罪的价值观下,“如果为了顺利过渡,避免这个、避免那个,让我不呈现这些东西(鬼怪),那不是我拍电影的原则。我们还没有到那么悲哀的程度。”
然而观众对此并不买账。昨日点映后,网上出现了大量“五毛特效”,网络剧《盗墓笔记》就背负了特效廉价的骂名,更有不少人指出“大战蛇母”一幕,技术“与《寻龙诀》相比相差N个《九层妖塔》”。
对此,李仁港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再花一点时间,特效绝对能做到更好,“但我感觉绝对能满足现在的观众”。按照导演的说法,《盗墓笔记》从杀青到剪辑完,距离上映只剩3个多月的时间。尽管仍旧起用了《天将雄师》的韩国团队,但工期根本无法完成,因而分包给了另一家美国公司制作。
尽管一同遭到诟病的还有台词、人物设定与明星演技,但两位主演鹿晗与井柏然的戏外之争,却成了影片直至上映前的关注焦点。双方经纪团队在主演排位顺序时产生了分歧,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自此戏中“恩爱”的两人再也没有在任何一场发布会上同台。
今年剧组赴戛纳电影节造势时,主演中唯独缺少了鹿晗。在被问及影片选角时,南派三叔与李仁港都沿用了统一口径,也就是由三叔挑选形象气质符合小说里的人物,导演把关明星的演技。对这位新人演员鹿晗,李仁港显得宽容得多。“我要确定的是他有没有潜质,然后能给我一个合适的时间去调教,此外配合程度、服不服从,我们谈的时候都算在里头。”
“如果只考虑粉丝怎么看,那么我们甭想电影走得更远。”无论对于书迷还是偶像们的粉丝,李仁港的态度都相当坚决。
界面娱乐:你觉得第一次尝试盗墓题材是什么感觉?
李仁港:因为你没有拍过,但看过手段,我们拍摄手段很多时候,比如这次拍《盗墓笔记》,下次你再拍一个地理探险的戏,虽然说不盗墓,形式都是一样的,会让你紧张起来、兴奋起来、感动起来,往往都是一些戏剧上面的一些调整。所以外壳是盗墓,那些机关,比如尸鳖、女鬼那些是少不了,把那个棺材切开,我木偶在转,那些树虫也少不了,但是最好看的还是人性的关系,会特别打动你。对我来讲,它跟我拍其他一些戏里的起承转伏其实是一样的。可是因为这种戏某一段比较长,某一段比较短,还有手段比较强一点,它算是视觉比较强的东西。所以它的手段、色调、节奏要明快一点,然后效果要达到,只是这样而已。其他多多少少差不多。
界面娱乐:对于尝试新类型,您会感到有压力吗?
李仁港:我是刚好对尝试新的题材,感到兴奋不是压力,如果你尝试新的有压力,应该当导演,每部戏很可能不一样,难道有一个导演专门拍一种(类型)就不变,那是什么导演。写一本书永远写这种,然后怕转(型),一转就有新的压力。
界面娱乐:在原著之外,电影的版本会产生悬念感?
李仁港:然后当你拍一个小说,要是我们拍出来这部戏,是所有人都能想象到的,这部戏你说成功还是不成功,其实我们不知道。因为观众喜欢上一个事情的时候,到最后拍的时候,肯定包括一个没有想到是这样去讲故事,他没有想到文戏是那么好看的,也许就是那个制作是没有想到的,但是一大堆是意外,才能让一个观众,真正去鼓掌,这是一个电影的逻辑。
所以呢,要是说只能做到所有人都想的一样,我们这个团队其实下次不能再做盗墓,一定做一些东西是远多于小说叙事,今天的电影到2016年的时候,电影工业走了那么久,每个人都探讨的东西,你让他拍砸其实不容易,但是一个原则的是,电影要做好。还有一个事情,他没有想到,也许他没有想到你这样去做。那个意外感是必须有,要没有,就不是好电影。
一定有一个满足感,他完全按照那个故事一个最后目的。还有在电影版应该有宝贵的创作理念,三叔在台上讲了,其实不是光拍了前面,背后都拍了,背后是书没有看出来,可能(作为编剧与原著作者的)他会更典型一点,其实它是原汁原味《盗墓笔记》的东西,创作者也是慢慢上升,所以它那个原汁原味一点不会掉了,掉了我们就没有做好。
界面娱乐:电影工业发展了那么多年,中国之前没有尝试过盗墓的题材,之前中国电影,是难以尝试还是特效没达到标准?
李仁港:以前根本不给拍这个事情。现在开放了。
界面娱乐:盗墓题材会有敏感部分,你们自己怎么注意这一点?
李仁港:我感觉还是一个良知的问题,有时候你拍个戏,要是你拍盗墓的戏,拿个东西非常开心回家了,下辈子不用干了,那个概念根本是偷东西的问题,是不可取的。就算职业不是盗墓,就办公室里你看一个人,他偷了办公室保险箱里的钱,结果他下辈子不用做事情了,那算是什么电影?虽然他们不是盗墓,只是一个小雇员的故事。但是有的时候你看一个神偷的故事,原来他偷了很多东西,去救了很多人,帮助很多人。把一个人准备做一个坏事,把东西偷了,结果他不能做坏事。所以他最后变成好人。我们是有那个良知在里头,只是借了壳,开始是反派,最后他做了好事。盗墓今天,我们讲,盗的那个东西是归自己所有,然后让自己享受那个盗回来的东西,那个观念是不对的,这个是负面的。本身要是你看过我之前的戏,我从来不会这样负面讲,这是我本身对电影的一个良知,也是我个人的看法。
要是我们这样看,盗墓出来。进去那个墓可能是开始点,到最后肯定不会是拿东西回家,(否则)下辈子不用干了。要求我们呈现一个良知正面的心态,其实是一个正面戏,很好的。
界面娱乐:《寻龙诀》会用这种科学的方式去解释灵异现象,《盗墓笔记》怎么去解释的?
李仁港:其实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怎么讲那个布局,你刚刚说那些拉个圈,拨开某一些东西,不讲这些东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是给你那么大的困难,你干脆不用拍。要是给你只是困难的,你会不想拍戏,其他戏不评论。要是说你看的都是一个不好的,也不是看到一些东西好,能拍就去拍吗?为什么接这个题材,这个不能做,那个能做,我绕一个圈,用科学,用电脑去解释这个。为了避免这个不能讲,要是除非你那个改良是好看的,原则是好看,所以我这样改。要是我为了避免这个避免那个,现在我不呈现这些东西,那个不是拍电影的原则,本身不是拍电影,只是逃避,让它顺利过渡,其实我不必去接这个戏,我们还是有到那么悲哀的程度。
要是谁做,可能他是想法,也许他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也许他遇到某一些问题,只能这样做。今天我们本身内容是可观的,戏剧是好看的,我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老老实实去拍好就好,好看是一个问题,有这个能力去拍好。不好看的是,你没有能力拍好这个事,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还有那些外在包装,好看的书,为什么要弄那么多包装,本身书好看,就把那个里头好看的东西呈现出来就行了,没有更多复杂的事情。
界面娱乐:我看到你之前说过是,这次《盗墓笔记》特效镜头比之前上一部会多很多,你会觉得说,对现在最后出来的效果满意吗?
李仁港:我感觉绝对能做更好,但是要花一点时间,但是我感觉绝对能满足现在的观众,这是肯定的,但是要做好一件事情本身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做,我感觉我们不应该把电影放大来看,因为不是电影的主体,电影主体好看还是戏剧,电脑特技没有一部,光看电脑特技很好看的,没有这个电影。你回头想一下,我不晓得能不能绝对是没有的,可能一刹那好看,很快就过。然后电脑特技是辅助性去做一件事情。
为什么《盗墓笔记》(要用电脑特技),因为没有真实的墓,那个场景根本没有的,找不到,这样同时还有一个战场,我需要就有,拉马过来就有拍,人抓人过来就有了,但是进去的墓根本没有,机关肯定也没有的,那我实际做一定能做,但是做不了,肯定也要用电脑辅助性去做一件事情。比如最大的景根本没有,我再搭那个景再大,我只能搭到我现在景的六分之一,做超大的,只是布景里面的东西。但是剩下六分之五怎么办,还得用特技做,就你根本没有那个东西。
界面娱乐:电影参与了戛纳电影的市场交易,就您了解,它在国际上的反响怎么样?
李仁港:我希望它能接触更大的国际市场,这种题材我感觉机会也会有很大机会,能让一些不一样的国家人看,所以这一点是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个共同点,希望它走的更远。所以他观众层面要照顾的已经不是大陆粉丝,现在问题就很清楚回答了,照顾盗墓粉丝,拿到外国,能不能期盼都看完盗墓笔记的书,才看得懂电影。
这不是做电影的逻辑,电影逻辑就是你看这个电影,就晓得。看两个小时,就理解里头感受到很多的事情,所以看过书是重要照顾的人,没有看过书的人更重要,因为关注场面更大。要是今天我们只考虑盗墓粉丝怎么看,那我们就甭想它走的更远,因为人家根本没有看到你这个书,也不了解,这不是做电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