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宏波
备受期待的《自杀小队》前后总归发布了三百多个预告片,而且预告片一边倒好评,让人重新谈论起了DC电影宇宙与漫威电影宇宙的竞争。
然后在纽约的全球首映礼上,虽然现场气氛火爆,但是其口碑让人大跌眼镜。烂番茄给出了36%的低分,惨烈程度直逼上半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这无疑给《自杀小队》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虽然根据前期的追踪预测,这部影片 首映周末票房有望超过1.25亿美元,一些票房分析专家甚至认为这部影片的首周末票房甚至能达到1.35亿美元。而且首映现场火爆,high过头的导演在观众情绪的带动下甚至喊出了“F**k,Marvel”的口号,但是这都阻挡不了《自杀小队》口碑的惨败。比惨败更重要的可能是DC电影宇宙的前途。
1、2016年的布局,DC已经几乎宣告失败
看完首映的网友表示:“ 《自杀小队》 的无聊程度就像是扎克斯内德手把手指挥大卫阿耶拍的。”扎克斯内德是《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导演而大卫阿耶是《自杀小队》导演,由此可以看出,上半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是有多失败,而该片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DC扩展宇宙的第二部电影”。上半年的惨败让下半年的这部《自杀小队》无形中有了更大的压力,然而从首映来说,可能比上半年的情况还要糟糕。在DC电影的部署表中,这两部电影是DC 2016年全部的电影计划。
相比DC,漫威在2016年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2016年2月12日,《死侍》在北美上映,首映周末票房1.35亿美元,不仅成为最新的周末票房冠军,更打破《黑客帝国2》保持了13年的R级电影开画票房纪录、2月影史开画票房纪录、冬季影史开画票房纪录、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影片的最高开画票房纪录、“X战警”系列最高开画票房纪录等多项纪录。
2016年5月6日,电影《美国队长3》在北美、中国内地同步上映,中国内地午夜场票房为1700万元 。首日票房1.99亿元(含午夜场) 。北美首日票房7525万美元。最终中国内地总累计票房为12.45亿人民币,北美票房4.06亿美元,全球累计票房11.5亿美元 。
相比前两部,漫威今年的第三部作品《X战警:天启》则相对平庸,对于该片的评价也趋于两极化。
原本趁着《X战警:天启》口碑下降,《自杀小队》强势要为DC扳回一城,毕竟漫威在今年还有一部重量级的《奇异博士》要上映。但这一切似乎都成为了泡影。
或许在票房成绩上,《自杀小队》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在口碑上可能会让DC感到尴尬。毕竟2016年布局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DC电影宇宙的布局,这也让人们谈起了DC电影宇宙和漫威电影宇宙竞争的老话题。
2、漫威“后来居上”却赢得了“先发制人”,迫使DC布局忙乱?
漫威和DC电影宇宙的布局,其实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其中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其电影宇宙大战演变到今天是非常“戏剧性”的。
在这份不完整的列表图中,可以看出DC电影宇宙的核心人物比漫威早了三十年,然而漫威电影宇宙能在今天全面压制DC就因为漫威的先发制人,而先发制人其实源于其混乱的IP管理。
从这个图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今强大的漫威手中的漫画英雄的版权情况其实非常糟糕。《蜘蛛侠》归了索尼、《X战警》在福克斯手里,《死侍》也是福克斯而非漫威的。
这种糟糕的版权现状,迫使了 漫威最终决定亲自改编,自己来做超级英雄电影,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迫使出售的英雄版权可以陆续回归。 自2008年,漫威拍摄了《钢铁侠》之后,发现相对于把版权卖给电影公司,觉醒的漫威把所有人物放到统一的世界观中去构建,并通过单英雄电影在结尾丢彩蛋的形式,预埋伏笔,使之能否彼此串联,直到《复仇者联盟》 出现,至此一个大致的漫威电影宇宙终于有了雏形。另外,漫威把整个故事内容分散在漫画、动画、电影、游戏等多个平台上,多条腿走路,目的都是 共建一个英雄宇宙,对不了解整个故事的观众而言,从任意一端去接触漫威,都能逐步延展并了解整个漫威宇宙的世界观。
正是这种阴差阳错的方式,漫威较早的布置自己的电影宇宙计划,发展到今日已经趋向成熟。而DC《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导演扎克-施耐德虽然极力否认DC电影宇宙在模仿漫威电影宇宙,但不得不说的是DC启动自己的电影宇宙计划确实受到了漫威的影响。而措手不及的DC在实施自己计划的时候,难免过于着急。在寄予厚望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中,就把神奇女侠、海王、钢骨、闪电侠全部都串联了。这给DC在之后的部署中埋下了隐患,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也无形中加大了《自杀小队》失败的风险。
对于《自杀小队》的批判,大多认为其“自杀小队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都十分混乱”“哈莉奎茵出场是全片最棒的部分,看完那儿,你就可以走了”“糟糕的剧本,不是令人满意的故事,动作戏很暴力但没劲。”
当然好评也有,主要是认为“ 人物比剧情更让人回味”认为这是哈莉奎茵的电影,其他的角色都是辅助。所以 ,对于《自杀小队》普遍认为其剧情无法让观众满意。这恰恰与上半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恶评不谋而合。“影片的前段铺垫叙事琐碎冗长,节奏缓慢,剧情本身没有推进,让人感到沉闷无趣。虽然用了许多时间来铺垫,但蝙蝠侠与超人的人物塑造并不够,好在后面的大战拉回些分数。导演扎克·施奈德擅长长镜头和慢镜头,该片中表现不多但很出彩,给人很强的仪式感。”同样对于该片的剧情表示不满。
剧情的混乱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多的事件和人物一股脑全部融合在了电影当中,这是《蝙蝠侠大战超人》和《自杀小队》共同面临的窘境,而这种尴尬说到底就是DC电影宇宙布局的混乱,急于求成让其效果反而不好。
虽然一些死忠请愿关闭烂番茄,认为烂番茄给DC电影的评价不够公正客观,影响了人们对电影的判断,也有一些DC的粉丝抛出了众多的“阴谋论”。但这种精神胜利法显然不足以掩盖DC目前的尴尬局面,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战略计划。从《蝙蝠侠大战超人》到《自杀小队》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两部电影当中,而且一部的失败加速了另一部的风险,这都源于DC与漫威电影宇宙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目前用两个中国成语表述最为贴切:欲速不达和暴殄天物。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