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沐夏
今年四月,《票房》杂志整理了一份全球影院TOP榜单,亚洲地区共有4家院线跻身十强,分别为中国的万达、大地、中影数字以及韩国的CJ CGV。提及韩国影业,国内影迷们更多是对其上游制作的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韩国电影有了解,但对下游的影院难免有些陌生。这次CJ CGV登榜前十,令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感到些许好奇:这家韩国影院到底有何来头?
其实这家在中国数量有限、行事低调的韩国CJ CGV,竟然是全球级别的影院服务商。不仅如此,它还和万达一样,也在全球各处做着“买买买”的大生意。
2016年6月22日,在韩国首尔永登浦区举行的“电影产业媒体论坛”上CJ CGV代表理事徐真(Seo Jung)说到:“在当今韩国国内传统制造业日渐乏力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应该成为新的突破点,而全球化是支撑产业未来走得更远的必需之路。”
要说院线全球化,CJ CGV从出身便自带国际属性。最早1996年成立时,公司的名字只有“CGV”三个字母——由CJ娱乐、澳大利亚威秀影业、 香港橙天嘉禾三家合资公司的首字母组成。2002年,继威秀和橙天嘉禾各自因经营原因退股后,CJ娱乐全权接管下来并将其改名为CJ CGV,G 解释为great,V解释为vital。
从2004年上市至今,CJ CGV凭借母公司CJ娱乐电影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从早期就在内容制作、发行宣传和院线排片上协同开展,保证了票房的同时,再结合CJ集团传统餐饮服务打造娱乐与休闲消费一体化体验,积极引入IMAX、Starium(自主研发的数字巨幕)、ScreenX(独立开发的正银幕+左右壁面多银幕投影系统)、4D plex等银幕新技术,保证观众的感官体验,技术领先的优势让CJ CGV一直称霸韩国影院市场。
进军中国:11年持续亏损,今年终于扭亏为盈
成功运作了本土市场后,作为同属亚洲文化圈且人口远大于本土的中国市场成为了有全球野心的CJ CGV首先准备耕耘的新兴市场,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想象顺利。据韩媒MTN今年7月的报道,进军中国已有11年之久的CJ CGV时至今年才终于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2006年,CJ CGV在香港设立控股公司标志了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同年上海开设了首家品牌影院上影CGV大宁影城。刚踏入中国内陆的CJ CGV初始时水土不服,运营艰难,时隔3年后才在上海和武汉增设了第二、三家影院。
2010年,CJ CGV选址北京奥体开业了首家4DX影院,4D plex在2D、3D基础上额外通过动力、声光电、水汽控制系统等,增加了观众观影时的乐趣。但这一次在异国首都的创新尝试并没有带来新的兴奋点。
一系列大城市的试水效果并没有达到期望,影院管理层认真反思后更换了打法——由于中国大都市的高级影院竞争太激烈,而且地段好的地方不仅租赁价格高且限制多,并不容易获取。CJ CGV把发展目标对准了中坚的二线城市,企图避开高地价以及本土强势影院的竞争。
2011年CJ CGV在天津滨海新区开设了在中国的首家IMAX影院;2012年在沈阳开业了在中国的首家Starium厅;2013年在芜湖开业了其在中国最大的影院,座位数多达594个;2016年6月,中国第70家CGV星聚汇影城在青岛市中心开业。CJ CGV的代表理事徐真在接受韩媒MTN的采访时说,预测到今年年末总共会在中国运营84个影院。
结合当下中国电影的现状,CJ CGV中国战略规划组长朴英奎(Park Young kyu)曾表示:“如今中国电影产业飞速成长,中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给予扶持,对各类特效电影的内容制作积极鼓励,同时还给予国内数字影院的建设以补助金,’互联网+’的概念也在革新行业模式,这些都使得中国的电影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链条得以有效整合,比如万达,从电影投资、制作、发行、营销、预售、影院,所有环节的影响力都在扩大,CJ CGV在这方面对比万达还存在很多待完善的地方。”此外,朴组长还提出,“中国虽然努力开辟海外平台,但对于国内的外资企业仍然是十分敏感的防备姿态……小心谨慎地对待外资。”
从韩国本土的发展路径看,CJ CGV充分占据了母集团的资本优势,与韩国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CJ 娱乐实现无缝对接式的上下游同步发展,相当大程度地保证了影院的收益。朴组长也着重强调了产业链条一体化的重要性。CJ CGV想要在中国复制成功,固然一体化是捷径。但令他们无奈的,也正是中国电影产业在上游的“防备姿态”。
《中国入世议定书》附9中,中国并未向WTO承诺在“电影制作”领域开放“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模式,因此我国《外商投资指导目录》至今仍将“电影制作公司”列为“禁止外商投资”的范畴①。此外,“电影发行公司”和“电影院线公司”也同属 “禁止外商投资”的对象。
中国目前的行业限制对于想要引入并打通电影上下游产业链的外资来说,确实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漫漫十一年中国路CJ CGV走得并不易。2016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中国的销售额为893亿韩元,营业利润为93亿韩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加了98%,营业利润实现了十一年来的首次盈利。此番好消息着实算得上是鼓励CJ CVG在中国再接再厉的一剂强心针。
瞄准欧洲:万达买英国“完成时”,CJ CGV买土耳其“未来时”
2016年7月12日,万达集团旗下美国AMC院线宣布以9.21亿英镑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 UCI的消息引起了世界瞩目。Odeon &UCI是欧洲最大电影院线,以20%左右的市场份额超越了其他欧洲主要大国排名第一。旗下拥有242家影院2236块银幕,且绝大多数位于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毫无疑问,此次直接对欧洲院线龙头的收购会让万达迅速占据欧洲市场的领先地位。
同样看好欧洲市场的CJ CGV却并没有拾取“成熟果实”,而是战略性的选择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土耳其的最大院线玛斯娱乐集团(Mars Entertainment Group)。徐真(Seo Jung)在评价土耳其市场时说:“当地人对韩国文化的兴趣比我们预料的更积极,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2013年我们在土耳其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就梦想能进军这里。”韩国证券研究员预测,目前土耳其的人均观影量是每年0.8部,如果未来向发达国家看齐增长到人均每年3部的话,其市场容量极有可能超越法国,跃升欧洲第一大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特殊的地缘位置,以土耳其作为兼顾中东和欧洲市场的桥头堡,预计CJ CGV未来仍有西进空间。
先前有媒体消息称,万达集团也有参与玛斯的收购竞标,但最终还是被CJ CGV以6.5亿欧元(折合47.88亿人民币)拿下了100%的收购权。伴随今年6月所有收购程序的完成,CJ CGV的全球地位也连升五位,成为世界第五大影投管理公司。
据韩媒称,CJ CGV在2020年的目标是确保全球拥有1万块银幕,并将以差别化竞争为基础,阶段性进军印度和俄罗斯市场。而万达也提出要在2020年努力实现全球20%的院线市场战略目标。看来,未来几年两院线强手对欧洲市场的战略规划可能还将产生交集。
染指南亚:印尼、越南、马来西亚,下一个会是谁?
2016年7月21日,CJ CGV公布了追加对印度尼西亚Blitzmegaplex影院股份的消息,追股后占股比率增长至42.77%。韩国the best证券投资公司对此次买进的投资战略持支持意见,研究员金铉勇分析:“印度尼西亚人口是韩国5倍以上,但票房的市场规模还不及韩国的5分之一,市场的潜在增长力很可观。”
CJ CGV最早瞄准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时间大概是在2013年6月,驻印尼的韩国文化院在首都雅加达举行了韩国电影节活动,纪念两国建交40周年同时,也是对电影产业合作开发的一次探索。2014年1月,CGV开始担任委托经营印尼影院Blitzmegaplex,并在4月进行战略入股。2015年8月,Blitzmegaplex宣布影院更名为CGVblitz。今年5月,CGVblitz在印尼雅加达开设了在印尼的第20个影院。
越南的自产电影虽默默无闻,但9千多万的人口基数和约六成为30岁以下的青年人口构成,让CJ CGV看到了影院市场的进攻空间。2011年,CJ CGV收购了越南最大影院品牌Megastar media 标志正式进入越南市场。2014年Megastar影院宣布改名为CGV。其2016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越南第一季度销售额达318亿韩元,营业利润为52亿韩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加了71.9%、营业利润更是激增372.7%。截至今年5月,CJ CGV在越南共运营了32个影院。
与越南隔海相望,马来西亚也有CJ CGV“扫货”的痕迹——2015年中旬,CJ CGV与马来西亚帝国集团(Mammoth Empire Group)的multi娱乐事业部合资运营了 CGV Empire City。
“韩国能出产好的电影不叫成功,平台全球化才是整个电影产业的成功。”这是徐真认同的影业发展观,统观CJ CGV在世界范围内的动作,的确有在海外市场跃跃欲试的姿态。作为韩国的代表性影院品牌,CJ CGV能否如其高层所言,羡慕嫉妒万达的同时,继续增强实力对标万达,至少在全球化的战略步伐上还不算落后王健林太远。
注释①:需指出的是,2004年11月10日广电总局、商务部联合颁布的《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曾一度允许设立中外合资或合作电影制片公司,但该《暂行规定》很快被2005年7月6日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即《五部委意见》)所取代,该《意见》第4条禁止外商投资设立和经营电影制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