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与她的虐恋亚文化

界面新闻   2016-07-26 15:13
作者:亚太日报 ·

7月23日下午,李银河携再版著作《虐恋亚文化》现身香港书展。与她思想的开放和前卫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她朴素而谦和。出席讲座时,她身着黑色的上衣,有简单的玫红色点缀,为了走路方便,穿着一双凉鞋,与普通中老年妇女别无二致。在讲座上显得有些不善言谈,很多时候只是地低头念稿,只有需要在解释一些学术术语时才会抬起头跟观众交流,一边说自己一边低头笑。

李银河在2016年香港书展现场。图片来源:香港书展官方视频截图

60岁退休后,这位被认为是中国思想最为前卫的性学家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五部中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全部以虐恋为主题。“我也试过写别的,但别的都写不出来,就只有写虐恋小说的冲动。”李银河调侃道。

虐恋情结 自小流露

李银河生于1952年,父亲是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母亲是人民社编辑。耳濡目染之下,李银河阅读了很多世界经典文学。1977年,李银河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成为二人相识相恋的契机。1997年 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四十五岁。

李银河和王小波的早年合照。网络资料图片

去年8月份,李银河的传记《人间采蜜记》正式面世。她在传记里分享了跟王小波的虐恋性爱历程,包括捆绑、鞭打等私密往事。

李银河对自己的感情世界十分坦然。她说,研究虐恋是因为喜欢,“我对虐恋的爱好在很小的时候就露出端倪,它和我对性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

中文的“虐恋”一词来自社会学家潘光旦,英文为sadomasochism(缩写为SM),是一种性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李银河回忆,自己对虐恋的喜爱,源于“文革”时一位英俊的知青被五花大绑,“被凌辱的痛苦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成为我后来常常出现的性幻想形象之一”。在自传中,她还写了与王小波之间诸多私密细节,包括接吻、捆绑、鞭打。

她承认在很小的时候就流露出对虐恋的喜爱,发现自己这一与众不同的性倾向多与电影联系在一起。她看电影《农奴》,男主角受到鞭打,让她感同身受,如痴如醉;看《多瑙河之波》,她对男主角被主人羞辱时的隐忍表情百看不厌。 这些都一度成为她的性幻想形象。

从羞耻到接受

李银河形容虐恋含有某种性感的色彩,她现在不再会为自己喜欢虐恋而感到羞耻。但早在最初,跟所有人一样,深感羞耻是她常常要体验的情感。“刚意识到喜欢虐恋的感觉时,觉得很羞愧,见不得人。”她有时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性呢?为什么别人的性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表达,而我的就如此羞耻呢?仅仅因为它与众不同,它就可耻吗?口味重就比口味轻可耻吗?

60年代的李银河。网络资料图片

1997年上半年,李银河在剑桥大学访学,期间研究的一个主要题目便是虐恋,为了研究虐恋,她每天泡在图书馆读书查资料,发觉虐恋在海外其它国家很早便流行起来,英国人更是酷爱虐恋。

“1969年同性恋解放运动以后,很多人就开始研究。虐恋这一块了解的人更少,比如妇联认为是家暴,这完全是误解。实际上这涉及了不少的人群,根绝不同定义在人群里做的调查发现,有过虐恋实践的占5%至30%,有过虐恋想象的占10%至49%,这个比例非常高,很有意思的。”李银河在一次访问中说。

20世纪末,她写了一本《虐恋亚文化》,填补了国内虐恋文化的空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晓虐恋。 她深知自己的经历是她研究虐恋最初的动力,也正是自此之后,她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自己的虐恋倾向。虐恋成为她终身研究和写作的动力。 

二次激情 虐恋不改

2014年底,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一文,首度公开了王小波去世后自己的私生活。王小波去世三个月后,李银河认识了大侠,一位比她小12岁的“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transsexual(跨性别者)”。两人在一起之后,大侠做了手术,并从最初的出租车司机转身成为经纪人,帮李银河和王小波的书谈合同。至今,两人已经相守近20年。

李银河和大侠(左)摄于2014年的合照。网络资料图片

“这几年变化挺大的,同性恋已经慢慢浮出水面了,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的生存空间慢慢扩展了……但还是很艰难,比如我碰到很多泼粪者反色情。还有好多人往社科院写信,电话都打爆了,社科院就把批示转到所里,说群众现在很生气之类。”李银河在一次访问中说。

谈及他和王小波的相似之处,李银河说,“我觉得他俩都特别真挚,也都对我发生了激情的爱。”人的一生遇到激情之爱不容易,遇到两次激情之爱,更让李银河觉得幸运、幸福。

性学家、同性恋、虐恋、王小波的妻子、女权主义、公知……这些词中的每一个都曾让她陷入争议。然而,在外人看来避之不及的事,对李银河来说,似乎从来就不是困扰。和国内很多性社会学研究者对媒体都保持距离不同,李银河甚至一直比较活跃。

对此,她认为,中国在性的领域某些方面尤其前现代,是反性、禁欲的,在她看来,一个学者要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一些公共事件涉及到的领域就该出来发声。“比如艳照门怎么看,优衣库视频怎么看。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个领域,对这个领域也不熟悉,这时知识分子应该出来匡正社会。”

李银河提出的性学三原则多少就代表了她的“匡正守则”。这是她研究各国法律法规后提炼出来的:一是自愿,强奸、猥亵这种一定是要受到制裁的,二是在成年人之间,三是在隐私的场合。李银河认为,只要符合这三个原则,性以什么形式进行都是可以的。要受刑法惩罚的性不跨越这些底线。

2014年摄于李银河住处附近的咖啡店。图片来源:澎湃新闻网

退休之后,李银河独自一人搬到了山东威海写小说,每天早上5点起床,上午写作,下午阅读,晚上看电影,过著简单平淡的生活。“客观来讲,我是认为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都是宇宙里的一粒微尘,能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我现在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好像是参透了似的,由悲观变得乐观。我想,生命的意义大概就是追求自己可以存在于世上的东西。”她告诉亚太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