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助推钻石赛道 搏击行业全产业链解析(下)

界面新闻   2016-07-26 19:41
作者:老虎体育 ·

导言

MMA引入中国后,国内搏击市场迅速升温,站立式起家的昆仑决、武林风,专注做MMA的锐武、Road FC、英雄榜等纷纷涌现,国内搏击行业一片火热。尤其是前不久国际顶级MMA赛事UFC和亚洲知名比赛ONEFC相继宣布40亿被重金收购和完成淡马锡增资,搏击行业越来越引起资本的关注。

资本追逐搏击领域,到底是盲目追逐,还是搏击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良好成长性的细分领域?资本进入搏击领域是众望所归还是为时尚早?

01老虎看现状

市场较早期 潜在受众群体体量大

海外MMA起源于上个世纪初期,UFC在美国也发展了二十余年。在海外,搏击行业产业链相对成熟并且也相对闭环。国内搏击市场目前虽偏早期,但是有8000万的拳迷基础、7000万武术健身人口,老虎体育看来,搏击行业潜在受众群体庞大。虽然专业参与人数较少,但了解这项运动的人群数量极大,一旦出现优质的项目就很容易获得观众。尤其是在国家46号文发布后,在资本推动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未来搏击在中国极有可能高速发展。

02老虎说赛道

资本介入晚 细分领域有着力发展空间

好的项目从来不乏资本追捧,好的赛道也一定不乏好的项目,搏击行业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受资本青睐。市场上真正比较早接触资本方的当属昆仑决,早在2014年6月,昆仑决就已完成A轮融资,而后先后拿到IDG、真格、动域等顶级基金的资金。市场逐渐火热后,据业内人士爆料,最近更是以超过5亿美金估值进行C轮融资,成为国内搏击行业资本第一宠。而IP《世界搏击》的运营方博克森已挂牌新三板,估值超 7 亿人民币。Road FC、勇士的荣耀、锐武、英雄榜等也在纷纷接触资本,行业的估值在逐渐攀升。

对标海外,UFC刚以40亿美金的估值和WME-IMG牵手,之前炒的火热的中方财团万达、腾讯、华人只得望洋兴叹。而号称亚洲UFC的One FC也拿到了淡马锡的资金,估值和昆仑决B轮不相上下。而Road FC、英雄榜估值不及昆仑决B轮3.5亿美金的四分之一。

国内赛事综合水准较UFC还存在较大差距,资本介入搏击领域较晚,老虎体育认为,在资本的借力下,搏击行业有望持续吸引关注,体量存在爆发式增长可能,该细分领域有增长空间。

对标海外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搏击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博彩业以及国外付费电视业的高额收入,使得拳手获得大量的酬劳,搏击行业也逐步走向成熟期。

回看国内,博彩业虽然没有完全放开,但市场上各家体育类公司已纷纷展开布局,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国家政策的“东风”。而付费电视业,国内也已经开始起步。从版权收费、新媒体到付费观看,IP越来越被重视,用户的付费观看习惯正在逐步被培养,越来越多的观众已经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节目及版权买单。腾讯5年5亿美元拿下NBA在中国的网络独家版权,PPTV 2.5亿欧元拿下西甲未来5年在中国的版权,体奥动力5年80亿人民币拿下中超版权……由此看来,廉价版权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而在国际市场中,NBA赛事在北美和欧洲也都是付费转播,在网络上通过购买NBA League Pass会员收看NBA比赛,价格大概一个月30美元,全年收费则为200美元。可见体育版权已成为付费结构变化的杠杆。版权飙升的背后,是资本对顶级体育IP的强力角逐。

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与赞助,直接使得可传播性成为了体育赛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搏击而言,近身肉搏的视觉冲击力是吸引观众的基础。事实上,很多体育项目都有很高的观赏性,只要赛事组织方用心对比赛形式和转播方式打磨,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赛事的成功是以优秀的运动员和专业的赛事组织者为基础的。就搏击而言,如果优秀拳手不能实现持续产出,很难持续吸引到观众的眼球。而组织比赛的成本往往与资源的稀缺性成正比,若选手资源、场地资源和转播制作资源不充足和不专业,搏击赛事就很容易出现大幅度亏损以至于难以为继。

老虎体育看来,搏击行业最重要的几个生产力在国内已经处于培育期,虽然走向真正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03老虎评产业链

聊完了市场风云,再来看看产业链闭环。笔者梳理了搏击行业的上下游,从图中不难看出,从上游俱乐部/拳馆的建立培训,到下游输送到专业赛事,最终通过赞助、媒体等实现多渠道变现,搏击行业有其完整的产业闭环。

目前在中国市场,各产业链之间的链接相对薄弱,各产业链尚处于培育期,目前没有哪家能将上下游打通去做,国内市场相对偏早期。

顺着梳理的产业关系,我们就上下游的每个环节看看国内的情况。

1.就赛事环节而言,专业性和娱乐性孰重要一直争执不下,国内赛事都号称 “打造世界一流的顶级搏击赛事”。在老虎体育看来,one FC、锐武、英雄榜的思路无疑是最接近UFC的,从团队、拳手、规则等方面都走的专业化路线。这几家更看重赛事本身,从团队落地到赛事执行、从称重环节到正赛、都有严格的标准和体系。

昆仑决、武林风作为一档电台节目,更偏向娱乐化,由于其本质上属于电视节目,赛事打出来从视觉享受上及用户体验上更佳,但电视节目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赛事专业性。Road FC由于其天然的韩国娱乐根基(在韩国,其真人秀节目收视率曾超过Runningman),通过一场比赛进入中国市场后积极发展娱乐化,和中国第一娱乐电台——湖南卫视一起打造真人秀节目,如果其在中国能适应本土环境,在国内几个赛事娱乐性中会有比较大的优势。

此外,赛事的本土化程度也尤为关键。赛事最终是要得到大众认可的,因此,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程度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昆仑决和武林风(现在:勇士的荣耀)是中国原创搏击品牌,这两家赛事在本土化程度上更具有先天优势。锐武的创始团队以外籍为主,对中国市场的运作和传播不甚了解,过度依赖青海卫视,本土化程度欠缺。路德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仍处于磨合阶段。

2.就拳手环节而言,国内仍缺少优质拳手。目前市场尚处于早期,优质拳手有限,各家均处于抢资源的阶段。国内的一些知名拳手很多都在武林风旗下,昆仑决拥有一些海外比较好的拳手资源,路德主要是韩国一些拳手,锐武和英雄榜则在赛事运营的时候真正培养了一批好拳手,有些征战在UFC赛场,one FC 很多拳手来源于UFC。除了纷纷圈下知名拳手外,各家也在自己培养一些预备拳手。比如:路德在韩国有自己的拳馆,通过打殿赛等方式选拔;昆仑决则在积极圈一部分非知名拳手训练包装,打造不同特点的拳手;武林风正在筹备建立俱乐部联盟。从根本上讲,拳手更多的依赖于其自身及个人教练的培养,各家的培养更多的倾向于拳手的包装。

从合约的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的赛事应该是和拳手签一年制或几年制标准化合约,但是国内市场不太成熟,早期很多合约为短约(三个月至半年)。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司和拳手签长约会付出更多的薪水等;另一方面,拳手更希望出现在公共视野或者活跃在更多平台上,以增加其曝光度。目前市场正在逐步完善,各家纷纷朝着UFC的体制去改进。

3.就赛事传播环节而言,在老虎体育看来,无非是两方面:其一是赛事本身的收视情况,其二是传播平台的收视情况。

我们先来说说赛事本身节目收视率(地面媒体直播/录播)。赛事需要通过和电视台及多家媒体捆绑、通过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呈现传播给受众,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Road FC在韩国14年平均收视率达到1.15%;锐武15年复播13场比赛的收视率平均为1.5%左右;昆仑决单场赛事市场份额1.9%左右;勇士的荣耀首场晚上10点半市场份额达到2.9%。

我们再来看看地面播放平台(直播/首播平台)收视率。赛事的收视率一方面取决于赛事本身,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播放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地面平台本身的市场份额也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昆仑决的播放平台是江苏卫视,在全国上星电视排行榜中,江苏卫视名列第7位,市场份额2.37%;武林风及勇士的荣誉播放平台是河南卫视,在电视平台排名36位,市场份额0.58%;锐武依托青海卫视,青海卫视在全国上星电视排行榜中排名43,市场份额0.18%;Road FC播放平台为CCTV-5,在全国上星电视排行榜中,CCTV5排名第8,市场份额2.34%

(ROAD FC路德长沙站的比赛收视率名列前茅)

04老虎看商业闭环

梳理了各个产业链,那么最关键的就是商业变现了。能否实现商业闭环、顺利变现是能否吸引资本介入的关键。

目前,各家都通过打造不同的生态圈抢占市场份额,一个真正成熟的赛事行业,也应该是以IP为核心,打造一个自上游至下游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如何打通一个生态圈,并且持续长久的经营下去,正确引领市场导向,变得尤为关键。对于勇士的荣耀,坐拥武林风十几年的受众群体,在各方资源及用户群体都有一定的基础上,打造的是“赛事+俱乐部联盟+相关衍生”的生态布局;而昆仑决拥有一定的资本力量,未来布局在“赛事+IP衍生+资本运作”上;Road FC目标打造集“赛事+娱乐真人秀+IP衍生”的生态布局;锐武及英雄榜前期还是以专注做赛事为主。

05老虎谈想法

目前国内搏击市场相对偏早期,市场尚不成熟。各家还都处在一个盘子里,应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打造自己独特的生态圈。目前各家壁垒性不强,赛事也都互通有余,市场本身还处于从0-1的过程,未来市场要逐渐成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乃至更长。在这段时间里,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如何更多的去圈资源、如何更有远略、更精准、更能正确引领市场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从0到1的市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早期进入会圈下一定的市场份额、提前完成布局。

那么接下来,老虎体育就抛砖引玉的提出几点思索建议:

1. 专业性和业余性哪个更重要?

就赛事自身的发展来看,到底是专业性更重要还是娱乐参与性更重要也是众说纷纭。目前市场上主要持两种态度:

第一种认为,赛事本身的专业性更为关键。一部分人认为,目前国内搏击市场相对偏早期,市场尚不成熟。各家应更注重打造专业赛事,正确引领市场导向及受众群体正确的认知观。应将赛事打造成顶级、专业的基础上,再发展IP衍生的多元变现。以专业带动业余、专业带动娱乐,打造核心IP、树立品牌形象之后,各种变现方式也都是水到渠成。

第二种认为,中国的现状应该是业余引领专业。另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中国市场尚不成熟,需通过业余引导受众群体,扩充受众群体及行业影响力。只有当这个行业强大了,得到社会重视了,才能做得更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业余导向专业,才能更好的打造专业赛事,更加适合中国现状。

老虎体育分析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更加重要的应该是赛事的专业性。从UFC卖出40亿美金的天价估值,更赚钱的WWE只值15亿就不难看出,缺乏纯粹的竞技元素会使得赛事的含金量不足。究其原因,其一,专业切入业余比较容易,业余进入专业会比较难。纵观中外及各行业市场都是如此,大众心理更容易把“专业的”定义为“标杆的”,比如苹果手机、劳力士手表;其二,从投资及回报周期的角度,3-5年后市场会相对成熟,受众熟悉MMA及搏击领域后,会更加关注赛事本质的一些东西,因此,3-5年后尚在生存的几家赛事运营公司中,谁能做到更加专业,谁就能胜出。

2.国内能否复制美国商业奇迹?

搏击虽今年受国内资本追逐,但从行业总体来看,影响力和关注度仍然偏低。老虎体育看来,要想复制美国商业奇迹,现在谈恐怕为时过早。

我们先来看看国内外搏击赛事的收入结构:

对标几家公司,我们不难看出:

首先国内收入结构不够多样化,UFC主要有用户付费、媒体版权、IP授权、赞助及广告、门票等收入,而国内市场目前主要依靠两大块:赞助广告、门票,其他变现短期内实现起来较为困难;

第二,国内收入结构目前较为不合理,国外最大的收入pay-per view在国内市场短期内很难实现,虽然国内观众的付费习惯已经在逐渐被培养,但要达成美国成熟的消费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用户没有按次付费点播的消费习惯,很难为单场比赛付出高价。国内体育付费模式尚未成熟,真正愿意付费的用户寥寥无几,更不要说花 600 多元人民币去看一场电视转播。因此,国内拳击比赛短期内很难复制美国按次付费点播的盈利模式。这不仅仅是搏击赛事的问题,而是国内整个体育行业不够成熟。

同时,国内收入最大的是广告及赞助收入,这种收入结构也是不合理的,这也是国内体育行业的通病。要想实现体育赛事的盈利,要争取实现全民付费的消费观念。

第三,国内各家公司收入结构大同小异,谁的资源比较雄厚,营销招商能力比较强,就会有相对乐观的收入。但由于拳击受众群体小、影响力有限,很多赞助商不愿意赞助商业搏击比赛。

老虎体育认为,短期内国内市场想要复制美国商业模式有一定的困难,该赛道的市场正处在培育期,但模式已经在探索中、并且具备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及用户基础,有持续发展空间。

3.行业估值是否存在泡沫?

(ps:点击图片可阅清晰估值表)

国内市场估值到底是不是合理?搏击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笔者以UFC为对标,简单梳理并分析了亚洲相对成熟的ONE FC以及国内介入资本较早的昆仑决的一些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UFC的情况:UFC在运营13年后才实现盈利,到2015年营收接近6亿,平均单场营收超过1500万美金,按照WME-IMG40亿收购,对应6.7倍PS、25倍PE。

作为亚洲比较知名的ONE FC,从2011年开始运营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2015年收入达到700-900万美金,平均单场营收60-80万美金,没有实现盈利,对应35-55倍PS。ONE FC属于半成熟的MMA赛事,也是相对最贴近UFC的赛事,在发展时间只有UFC五分之一的时间里,市销率约其7倍,行业估值值得思索。

最后我们看看国内最早进行资本运作的昆仑决,昆仑决从2014年正式成立,运营2年多,在2015年营收达到4500-6000万元(折合约700-900万美金),平均单场营收约20-30万美金,没有实现盈利,同样对应47倍PS,和ONE FC情况基本类似。在短短2年时间里,昆仑决从14年中旬估值3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到15年中旬估值1亿美金的A+轮融资、再到今年3月完成的3.5亿美金的B轮融资,估值两年翻倍近12倍,但是收入也仅仅翻了不足5倍,2年估值可谓飙升,泡沫巨大。

对标UFC,一个成熟的搏击比赛市销率尚且只有6.7倍,而国内市场PS已经高达47倍,估值令人咋舌。由此可以想像以勇士的荣耀为首的国内其他赛事估值更是参差不起,据圈内人士爆料,刚刚起步的“勇士的荣耀”号称估值超20亿人民币。目前国内搏击行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估值体系,国内MMA可谓“漫天要价”,并无实际逻辑,最终定价也多以公司和投资方谈判为主。

老虎体育认为,对标成熟的国外赛事,国内市场估值存在泡沫。

06老虎引思考

目前各家都有自己的发展路线和定位,有的抓赛事比较严,有的比较注重营销推广及包装,但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考虑,能“正确引导市场导向、树立行业标杆”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肯定会留下那些经典并且正面的东西。

市场处于早期的探索和起步阶段,各家都还在摸索,真正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否实现自己的生态布局,还都不得而知。搏击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要走好,有两点非常关键:第一是以IP打造自上而下的生态圈;第二是团队和公司一定要走大的思维和远见,要站在整个市场未来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以上三篇文章我们对搏击行业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诚然,搏击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欢迎有志之士切磋交流。无论你是业内资深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亦或是投资人,欢迎指正沟通。这是我们老虎体育推出了第一个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期待大家联系我们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