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UFC宣布以40亿美金的价格卖出后,亚洲最大的综合格斗赛事ONE FC宣布获淡马锡千万美元投资。过去的两个星期,搏击项目聚齐了镁光灯。
搏击产业在美国体育产业中居前三甲,被誉为体育产业中的“钻石”、拳王梅威瑟2015年的收入是3亿美金(福布斯)、UFC赛事2015年的收入是6亿美金(MMA周刊)…这些数字给中国搏击投资者巨大的信心。
老虎体育将利用三篇报道(上、中、下),为大家深入剖析中国搏击产业。
首篇报道覆盖的内容包括搏击项目的起源、分类和商业化三块。中篇报道将重点分析包括昆仑决、锐武、英雄榜等几个具体项目。后篇报道将结合数据,论述海内外搏击产业的对标意义,提出老虎体育对行业的思考。
(UFC赛事售出40亿美金的高价给了搏击投资者巨大信心)
01搏击起源
搏击在海外
搏击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搏击的早期形态,其实是古罗马竞技这个专供古罗马奴隶主和贵族观看斗兽娱乐的活动。斗士手裹绷带、皮革作为“拳套”战斗,胜的一方得以存活,败的一方付出的代价是生命。
19世纪末期,搏击找到了文明社会的存在形态,那就是有严格竞赛规则约束的体育赛事。1867年出现了搏击的首个职业形态—职业拳击,“QueensBerry”职业拳击规则由英国皇家海军官员 John Chambers编写完成。1892年,在新奥尔良,QueensBerry规则下诞生了全球首个职业搏击冠军Jim" Corbett“绅士”。
(搏击分为拳击、综合格斗以及站立式格斗三类)
我们常说的MMA(综合格斗)是搏击的一个细分品类。 MMA起源于20世纪初期,重点分布于欧洲、日本以及太平洋圈地区。直到1980年,美国MMA运营公司CVProduction在滨州建立了首个规范的MMA联盟---ToughGuy Contest。因此,职业MMA联盟的历史是36年。目前价值最高的MMA赛事是UFC,创立于1993年。
02搏击分类
广义的职业搏击包含以下三个品类:职业拳击、综合格斗(MMA)和站立式格斗。
职业拳击—规则严谨、职业化气息浓厚
职业拳击即拳击运动员接受某个职业拳击俱乐部的聘金,从事的商业性赛事。
为确保赛事的规范性、公平性和观赏性,职业拳击针对运动员的参赛年龄、手套重量、拳手重量级等都制定了标准化的制度。同时,职业拳击只能用双拳作为击打工具,不能使用肘、膝、腿等任何其他部位击打对方。击打对方的部位只能是腰带以上的正面部位,且不能击打脖颈和后脑后背。
- 综合格斗—观赏性极强的搏击IP
综合格斗(MMA)比赛使用分指拳套,赛事规则既允许站立打击,也可进行地面缠斗,比赛允许选手使用拳击、柔术、泰拳、摔跤、空手道、截拳道等多种技术。
职业拳击强调击打的力度和出拳的重量,而在MMA比赛中,选手可以用摔、拿手法来制服对手。
- 站立式格斗—通过赛事诠释经典的搏击方式
站立式格斗主要为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散打和功夫等。
K-1是目前最具国际权威的格斗赛事品牌,全世界的站立式格斗赛均采用K-1的规则。
K-1规则对攻击手段限制较多,包括头槌、肘击、击打在地上的对手、攻击对手后脑等行为都被禁止。
- 职业拳击、站立式格斗、综合格斗的区别
除了场地规模、回合制外,三者主要区别在于规则不同。
站立式格斗只能用击打对手的方式取得胜利,拳法和腿法就尤为重要。而综合格斗,不仅可以和自由搏击一般打击对手,还可以结合摔跤、柔术、关节技、地面拳击和扭打。相比综合格斗,站立式格斗对拳手的限制更多。 相比综合格斗和站立式格斗,职业拳击的攻击范围更小、竞赛规则也更复杂。
03搏击商业化
- 职业拳击--搏击产业的金钱帝国
从商业的角度看,职业拳击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赚钱的比赛。顶级拳手的收入令人乍舌。《福布斯》公布的2015年体育明星收入排行榜,两大拳王梅威瑟和帕奎奥分居前两位,年度吸金规模达3亿美元和1.6亿美元。C罗、梅西排在第三和第四,分别为7960万美元和7380万美元。(福布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职业拳击也在走向成熟,拳击运动员服务便是从商业角度刺激赛事职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国拳王邹市明签约了一家经纪公司,为中国拳击运动员职业化、经纪化开拓先河。该公司即是“冰上雅姿”赛事IP的拥有者盛力世家。盛力世家业务覆盖经纪、赛事、咨询和内容四大项,签约运动员达200多人。2016年年初,这一拥有中国自主赛事IP、海量运动明星资源的经纪公司宣布其C轮融资规模近一亿美金,领投方正是文娱、传媒投资巨头---华人文化产业基金。
- 昆仑决与IDG联姻—中国搏击宣布起航
2014年,著名投资机构IDG向武术圈投掷了当年最重磅的炸弹--千万美金购得中国原创搏击品牌《昆仑决》百分之二十股权。正式宣告中国搏击与资本的联姻。
2016年,昆仑决B轮获IDG和晨兴资本投资,估值3.5亿美金。
成功投资了百度、腾讯、携程等公司的IDG为传统武术项目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还有移动互联网技术。《昆仑决》计划在新技术带动下,实现赛事、格斗商城、格斗竞猜、格斗教学、游戏、电子商务的资源整合,打造完整武术产业链。
资本的认可固然可喜,但不可忽视的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搏击正面临着变现困难的局面。目前已知的证据是,搏击赛事的门票销售与媒体权益销售业绩不理想,而对标欧美赛事,门票和媒体用户收费恰好是两个营收主力。
(赛道的领跑者昆仑决拿下晨兴资本与IDG投资,估值高达3.5亿)
- 海外搏击产业—千亿美金的赛道
海外搏击赛事的职业化、商业化进程非常规范,整个赛事的收入结构明确,从媒体收入、票房收入、赞助权益收入到衍生的游戏、竞猜、商城等服务都为赛事贡献着营收。
2006年,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居GDP第二,约2100多亿美元,其中,搏击运动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居前三甲,市场成熟度较高,被誉为体育产业中的“钻石”。
- 钻石级IP—UFC创并购神话
搏击领域的塔上的明珠当属UFC这个曾在北美缔造财富神话的联盟。UFC于2001年被费提塔兄弟以2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2016年,以40亿美元价格卖出,15年溢价2000倍,可谓缔造了搏击赛事的商业奇迹。
全球搏击人口红利进一步释放的环境下,MMA品类已经跑出UFC这样成熟的项目,搏击项目在中国胜算几何?哪个项目能够成为黑马?投资者还有哪些抄底的机会?老虎体育将在搏击系列报道的中篇和后篇为您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