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曾为特朗普代笔回忆录的影子写手,后悔了

界面新闻   2016-07-25 12:00
作者:Jane Mayer ·

代笔者后悔自己“有眼无珠”,

如果重写将命名“反社会者”

某天傍晚,托尼·史华兹(Tony Schwartz)打开电脑,当天的重磅新闻赫然映入眼帘: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正式当选总统候选人。当他看到特朗普的演说视频时,马上感到自己应当出来做一点事。

特朗普在自己的办公大楼前对支持者发表演讲,称“我们需要一位曾经写出《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的领导人”。史华兹心想:真如此的话,那参选的应该是我了。他当即发布了一条推特消息,称“感谢特朗普邀我这个原作者参选总统”。

特朗普个人回忆录《交易的艺术》。

史华兹在1987年即担任过特朗普个人回忆录的影子写手,与特朗普并列作者,此书之大热起码有一半的功劳要归于他:连续48周进入时代热销榜,其中13周位列第一,销量突破百万册。此书令特朗普红遍全国,塑造出商界成功人士形象。史华兹的前上司爱德华·克斯纳(Edward Kosner)说“是托尼造就了特朗普,他就像小说里的弗兰肯斯坦博士一样”。

从1985年开始,史华兹与特朗普共处了18个月,从办公室、直升机、会议厅,再到其住所和度假庄园,都有他的身影。这一段经历使他坚信自己是除了特朗普家人之外最了解他的人。在发出上面那条推文之前,他已有许多年没有公开提到特朗普。他的志向显然不只是做个影子写手,再往仕途方面前进几步也未尝不可。不过,特朗普的演讲视频让他颇为恼火:多年以来特朗普居然自称是自传的惟一作者,这让他对特朗普的人品产生了怀疑。

目前,特朗普的选情尚难称稳操胜券,史华兹暂时无需为此担心。但特朗普在演说中大肆贬低墨西哥裔移民的说法令他有些不安。鉴于自己的特殊经历,他自信对特朗普这个人已有透彻了解,但如今却开始有些怀疑。许多美国人视特朗普为战无不胜的商界大亨,但此印象原为史华兹一手炮制而来。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曾在此书中指出“过分相信直觉会让你付出代价”,但他自己也曾干过豪掷千金买下一座自己从未到访过的酒店这种事。

此后,随着特朗普一路高歌猛进,一跃成为共和党候选人的最大黑马之一,史华兹又有了为此作记录的想法。在离开新闻界后,他曾致力于职员工作潜能开发的有关课程,此业务相当成功,连脸书(Facebook)都一度与之合作。之前其同事曾多有警告,让他不要过多牵涉政争。然而,特朗普的作为却让他大跌眼镜。在史华兹看来,特朗普最令人担忧之处并非意识形态——这根本无足挂齿,因为特朗普在此方面并无连贯的论述——而在于他的性格:莽撞且自我中心。

史华兹之前曾打算撰文表明他对特朗普的保留态度,但却由于早年与特朗普的合作经历而担心自己背上朝秦暮楚的骂名,遂不得不作罢。然而,随着特朗普的做派愈发令他难以忍受,他决定不再沉默。此后,他参与了一些涉及特朗普的访谈节目,藉以表明自己的批评态度。

在访谈中,他自嘲当年“有眼无珠”,对当年曾参与包装特朗普感到遗憾,更戏称“若特朗普掌握核武密码,人类文明几将万劫不复”。

史华兹表示,如能重写《交易的艺术》一书,其主旨必然大异其趣。当追问他将如何为该书命名时,他笑称——“反社会者”。

史华兹表示为特朗普代笔令自己懊悔不已。

影子写手质疑特朗普:

“心不在焉,毫无深度”

为特朗普立传的构想起初并不来自特朗普或史华兹,而是来自出版界大佬先进出版公司旗下的Si Newhouse。“它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是Si Newhouse,”《交易的艺术》一书的编辑彼得·奥思诺思(Peter Orsnos)如是说。此外,同属先进出版旗下的男性时尚杂志《绅士季刊》(Gentlesmen’s Quaterly,简称GQ,此杂志现已登陆中国市场,名为《智族GQ》)则专为特朗普策划了一期封面故事。

随后,一系列的媒体造势接连跟进,将特朗普塑造为如同征服者一般的英雄。根据资深媒体人霍华德·卡敏斯基(Howard Kaminsky)的回忆,当时已为特朗普策划了一档相当精美的个人写真秀,但他仍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印得再大一点”,并为此预付了巨额定金。

那时,史华兹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专栏作家。在参与撰写《交易的艺术》之前,他已在1985年发表过小短文,以不甚客气的口吻抨击了一番特朗普对租客的霸道做派。不料特朗普却对此文大加赞赏,不仅将刻意描绘其丑态的当期杂志封面堂而皇之地挂在办公室墙上,更寄给史华兹一封充满溢美之词的“读者来信”。

此举令史华兹大受震撼,感叹特朗普洒脱不羁、不拘小节。据史华兹回忆,特朗普对人只有两种评价:要么你是卑鄙的失败者、说谎者,要么你就伟大无比——史华兹在当时的特朗普眼中显然是后一种人了。那时的史华兹感于知遇之恩,自然也为特朗普说了不少好话。

1985年的特朗普。

不过,作为坚定的自由派分子,史华兹在当时耗费了相当大的一番功夫来说服自己为特朗普立传。事实上,史华兹本人也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私立学校受过良好教育,严格说来他自己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不过,他的父母却始终教导他要“自力更生”。起初他在特朗普麾下供职时,生活一度颇为拮据,为特朗普做事固然解决了生计问题,但他同时也意识到此举多少会有损自己作为新闻人的操守。史华兹思前想后,向特朗普开出了一个极高的价码,试图以此缓解自己的内疚:预支一半薪水,之后版税的一半归他所有。

这个价码对一个影子写手而言已经高得惊人。特朗普素有谈判高手之名,此时竟然二话不说地接受了他的要求,这令史华兹相当惊奇。不过,史华兹对这笔交易的不光彩之处倒也心知肚明。据他回忆,那时曾有人蔑称他为“前记者托尼·史华兹。”

在史华兹看来,写作《交易的艺术》并非难事。书的结构很简单:编年史体裁,突出辉煌成就,淡化无关细节,再穿插一些生活轶事就大功告成了。史华兹为此策划了一系列访谈,但访谈却进行得并不太顺利,因为特朗普在谈话时经常心不在焉——史华兹特别强调说,这是特朗普的一大特点。

据史华兹回忆,特朗普对记者大体上还算和蔼,不时语出惊人,但在论述的深度上则不甚了了。就传记写作的要求而言,清晰连贯又有条理的回忆乃是必要的,但特朗普在为此接受访谈时却相当不耐烦,经再三提醒仍无法准确复述出童年的经历,更提早结束会谈,令场面颇为尴尬。史华兹曾试图以减少访谈时间、降低话题深度等方式来控制难度,但收效甚微,特朗普依然我行我素。

凡此种种,使得史华兹对特朗普能否胜任总统深表怀疑,“即便有突发事件而需听取属下简报,他也多半会漫不经心,”史华兹说道。

“影子写手”史华兹。

史华兹称,特朗普近来曾向他吹嘘说自己拥有一项最有用的危机管理技能:迫使对手妥协。特朗普指责现任总统奥巴马过于软弱,而他则将对诸如伊朗或中国这样的国家采用更为强硬的外交手段,并宣称这等事情对他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

但史华兹则认为,特朗普心不在焉的习惯将导致他无法展开有深度的思考,“这也解释了特朗普为何酷爱电视真人秀这类短平快的亮相形式,因为如此这般便无需处理过于复杂的信息。”在与特朗普共处的一年半时间当中,史华兹从未见过特朗普读书,他甚至怀疑特朗普成年以后是否有完整地读完过一册书。而知名政论杂志《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最近则指出特朗普这种“不读书“的风格与近年来大多数美国总统相去甚远。除此之外,特朗普的第一任夫人伊万娜(Ivana)及好友马蒂·戴维斯(Marty Davis)等,亦都援引过一些事例来佐证特朗普在阅读方面的惊人匮乏。

失望的史华兹绞尽脑汁,决定改用“哄”的办法来让特朗普开口。为此,他打算于特朗普在海边度假的时候进行采访,以便减少某些干扰,不料这又打搅到了时任特朗普夫人伊万娜原本就为数不多的甜蜜时光,再次惹恼了特朗普。史华兹当时一气之下差点想放弃写书。

后来,史华兹又出新招,向特朗普提议说自己只需每日跟随他出行并观察其日常工作、监听其业务电话即可,而不再特别策划访谈,特朗普欣然同意。据史华兹回忆,通话时间通常不长,还有一名助手在旁向特朗普简述下一位通话者的基本信息。在通话过程中,特朗普通常自吹自擂、盛气凌人,偶尔还会发火,不过这看起来都像是事先计算好了的;在通话结束之前,特朗普还会吹嘘他新近的成就。有意思的是,常人一般会以“再见”来结束通话,而特朗普则屡次代之以“你是最棒的!”史华兹指出,特朗普是个“人来疯”,若有几万人同时与他通话,他大概会兴奋得忘乎所以。

今年以来曾流行一种说法,即特朗普是故意装疯卖傻,意在隐藏锋芒,以便在选战中“扮猪吃虎”,但史华兹却斥之为无稽之谈,称特朗普毫无城府可言。在撰写《交易的艺术》的同时,史华兹还以私人日记形式“吐槽”过上述种种奇葩事迹。

说谎是特朗普“第二天性”,

拿钱办事者愈发内心不安

访谈的麻烦刚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透过向那些与特朗普通话的人确认真伪,史华兹逐渐发现特朗普有说谎的癖好,“这几乎是他的第二天性。”他还说特朗普“有一种强行说服自己目前所言非虚”的能力。此前曾有小报炒作说英国王储查尔斯将会与特朗普有大手笔交易,特朗普起先自称不知情,后被史华兹怀疑其自身就是该谣言的始作俑者之一,更令人跌破眼镜的则是特朗普在追问下对此供认不讳,还不怀好意地笑称“这恐怕正合你们的口味吧?”

在史华兹看来,特朗普“善于编织各种精致的谎言,对真诚这一品质毫不在意,”而这反倒令他在那些“被真相束缚着手脚”的人面前“具备了某种诡异的优势”。

即便铁证如山,特朗普也会强行抵赖。日前,特朗普曾发布了一条贬低希拉里的推文,由于其内容被指有种族主义嫌疑,很快便被工作人员撤下。但不久后特朗普却强硬地为之辩护,称此举绝无种族倾向。史华兹指出,特朗普面对质疑常有过激的反应,这对于一国领袖而言显然不是值得赞赏的品质。

考虑到上述问题,史华兹在《交易的艺术》中使用了某些委婉的笔法来淡化特朗普的某些不良品质。譬如他曾以特朗普的口气向读者解释说“人们有猎奇心理,倾向于相信各种惊世骇俗的夸张表达,我不过是顺从了这一心理而已……这种程度的夸张大体上无害,反倒是自我推介的上佳方法。”史华兹还曾以“玩笑而已”等说法来说服读者不要太把特朗普的某些不良行为当真。如今,他对自己当时写下的这番话颇为不屑,坚称“欺骗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无辜的。”在如今的史华兹看来,特朗普纯然是一个被金钱与权力驱动的人,对他来说“重要的并非对商业交易本身的热爱……而是对钱、权、名、利的无尽渴求。”

每当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史华兹总会对妻子抱怨说“特朗普真是个活灵活现的丧门星!”尽管他屡屡提醒自己单纯是拿钱办事,并非出自本心,但随着写作进度的深入,他还是变得愈发地不安。

就其原本的写作意图而言,《交易的艺术》是要突出特朗普在商业方面的成功之处,但随着史华兹对特朗普所谓成功事迹的深入了解,却发现其中相当多的案例根本算不得成就,甚至还多少有些不光彩。为此他干脆忽略了许多琐碎细节,以较为粗线条的方式刻画特朗普的成功,以免令读者生疑。

另一种情形则是真假参半,过分地夸大特朗普的能力超群之处。譬如,特朗普最爱吹嘘的一件事就是他打算说服某酒店成为其赌场的合作伙伴,但对方代表始终担忧建筑工程方面可能产生的延期,他便吹嘘自己有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建筑队,令对方信以为真,最终拿下了合同。然而,此前曾在特朗普的赌场担任经纪人的阿尔·格拉斯哥(Al Glasgow)后来却向史华兹澄清说特朗普根本就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建筑队。

2005年,来自Bloomberg View的知名媒体人提莫太·奥布赖恩(Timothy L. O’Brien)曾打算著书起底特朗普,为此他细读了《交易的艺术》一书,并于读后认为特朗普几乎将自己的公私生活汇聚为了一部“闪亮的童话。”特朗普曾打算以诽谤起诉他,但未获成功。

书中另有一些相对不那么紧要的小错漏。诸如特朗普宣称自己前妻伊万娜为“名模”及捷克奥运会滑冰代表队候补成员、父亲生于新泽西、祖父母为瑞典裔等等之类的说法,后来都被爆为虚假消息。特朗普的父亲事实上出生于纽约的布朗克斯(Bronx)区,而其祖父母则为德裔。

《交易的艺术》还将特朗普的家庭描绘得温馨浪漫,俨然全民表率,特朗普也曾大赞其前妻伊万娜的品味与商业眼光。不过,史华兹在与特朗普和伊万娜交往的过程中却从未感到一丝温暖,在他撰写这部书的过程中,特朗普还正在与他的第二任夫人交往。据史华兹所知,特朗普对家庭不甚关心,亦无特别亲密的友人。史华兹指出,特朗普几乎完全以“做交易”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人际关系,他人若没有利用价值便立刻会被他抛弃。

一本充满杜撰的传记,

一则满是误导的神话

该书当中最具误导性的观点之一,或许就是特朗普自诩“自身成功完全是自食其力,基本不依靠父亲的帮助”了。特朗普曾自称“劳动人民之所以喜爱我,正是因为我从不吃富二代的老底,”并讽刺那些依靠遗产发家的人不过是“幸运精子俱乐部的成员。”煞费苦心塑造的白手起家形象在今年的选战中为特朗普赢得了不少支持,但这并非事情的真相。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Fred)算不得富可敌国,但起码也是家产颇丰了:在他过世不久后的2003年,特朗普即以近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一处父亲传给他的不动产。然而,在《交易的艺术》中,特朗普却称父亲给他最大的影响是“教会他要有毅力。”这在史华兹看来是完全略过了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对其成功所起到的作用。有观点更戏称说这部书不如改名叫“我父亲的交易艺术”。

此书塑造的另一神话,则是特朗普近乎完美的商业天分。根据奥布赖恩的分析,特朗普第一任夫人伊万娜是个超级购物狂,折腾出了一笔几乎不可控制的巨债,她与特朗普的离婚事宜花费了将近2500万美元。而特朗普早年在商业方面也难称成功:1987年,他建造摩天大楼的计划因资金问题而未获市政当局批准,但书里却以一句“来日方长”一笔带过。奥布赖恩指出,当年的建造预算事实上突破2亿美元,但特朗普却向媒体吹嘘称只需300万即可。此外,特朗普还曾宣称其在亚特兰大市建造的赌场为“世界最大”,但其规模事实上仅列该市第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史华兹说,当他写作此书时“特朗普将大部分资产都投在赌场里,并自称大获成功,但事实上是投资失败居多。”他继续说道,“我认为这当中杜撰成分不少,那时他几乎达到日亏数百万的地步,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奥布赖恩指出,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当中“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兵无幸胜、算无逸策的商战高手——一个能将美国带出泥潭的拯救者。”这一高度理想化的形象又透过各种电视或网络真人秀而被推销给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其中由特朗普亲自担任主持的著名节目《名人学徒》(The Apprentice)正是其中的推手之一,在塑造特朗普的公众形象上功不可没。奥布赖恩说,“《名人学徒》的风格与当今特朗普所运用的各种选战策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交易的艺术》最终成书大概花费了史华兹一年有余。1987年春,他将手稿寄给特朗普,退回来时发现上面有一些用红笔做的批改,主要是删除了一些对某些特朗普不愿再招惹的名人的批评,据史华兹的回忆,其它地方则几无任何改动。

《交易的艺术》曾连续51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在笔者对特朗普的电话访谈中,他对史华兹不乏溢美之词,承认其为共同作者,但否认了史华兹对写作过程的讲述,反复宣称此书是他自己的手笔,并大肆加以吹嘘,甚至援引某些观点说该书已是史上销量最高的商业类书籍——那当然不是的。此前负责该书出版事宜的霍华德·卡敏斯基笑称“特朗普连一张贺卡都没给我们送过!”

在推介此书的过程中,特朗普可谓是开足马力,四处上节目亮相,接连会见各路书商,更公开宣布要将版税捐给慈善机构。他甚至出人意料地访问了新罕布什尔州,隐隐地透露了一点未来参选总统的想法。在书籍出版后的一个月,他又在自己的办公大楼大办庆典,并邀请当时知名的拳击经纪人唐·金(Don King)及演员杰奇·曼森(Jackie Mason)到场助兴。在庆功会上,特朗普还与史华兹干杯,开玩笑称自己已尽力去教导史华兹如何发财。

特朗普不仅耍了代笔人,

还致电询问为何没给他投票

不料,在开完庆功会后的第一天,史华兹就被特朗普狠狠地“雷”了一下:特朗普向他表示,他作为影子写手应分担一半的宴会开销——这是一个六位数。史华兹通过这件事大体上窥见了特朗普的为人。随后,他与特朗普唇枪舌战许久,才将分摊额度降到数千美元,并将这笔钱捐给了一家自己信任的慈善机构,而非直接付给特朗普。在过去的七年当中,特朗普曾许下过不少慈善捐助的诺言,累计的金额已有千百万美元之多,但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查证,有确凿记载的捐助额度却仅有1万余美元——且未能找到特朗普曾有将通过《交易的艺术》赚到的钱用于慈善捐助的证据。

尔后,在酬金给付上,特朗普再一次对史华兹耍了花招,令史华兹最终的所得远低于先前的承诺。几次三番反复无常,史华兹感到十分恼火。在他不久后撰写的反思性著作《论重要之事》(What Really Matters)一书当中,他抱怨说与特朗普共事的经历令他感到“无比空虚”,而他希望去追寻一些“更加本质、更加真实的事物”。

史华兹告诉笔者他将把所有2016年度因《交易的艺术》而分得的版税捐给自己所选定的几家慈善机构,其中包括“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以及“虐待受害者援助中心”(Center for the Victims of Torture)等。不过,史华兹并不认为这就能消解他之前的过错。“它将会跟随我一生”,他说道。“这个错误不容原谅,但《交易的艺术》的大卖总归能让我多捐一些钱给那些不受特朗普待见的群体。”

史华兹预计特朗普一定会站出来与他公开论战,他的预测成真了。特朗普得知史华兹对他的批评后说“他不过是在炒作。”并称“这太不厚道了,我好歹给了他第一桶金。他欠我太多了。我那时对他有雪中送炭之恩,现在他这么对我实在是很不厚道。我猜他觉得这么做对他有好处——但他将会认识到自己错了。”

在笔者对特朗普的访谈结束之后不久,史华兹的电话又响了。“听说你没有给我投票,”特朗普在电话的那一头说道。“我刚才跟《纽约客》杂志有个访谈,这杂志不行,几乎没人看的,你好像对我意见很大嘛。”

“你是在参加堂堂一国总统的选举,”史华兹说。“你的很多观点我都不敢苟同。”

“随你吧,不过你最好闭嘴。你这人太不厚道了。没有我的帮忙,你根本就没有今天。当年有很多人可供挑选,我唯独让你来写书,对你算是足够大方了。据我所知,你在很多场合做演讲的时候都引用了《交易的艺术》。我原本可以起诉你的,但总归没这么干。”

“那些工作跟这本书没有任何关系。”

“我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消息可不这么说。”

“请注意你在参加合众国总统的选举。这事关重大,不可儿戏。”

“得了吧,”他说。“祝你好运。”特朗普挂掉了电话。

史华兹当然知道特朗普的脾气,但他感到自己必须在事情变得更坏之前出来制止一下。对于特朗普向他发火一事,他说自己的批评并非出于私人恩怨,而这乃是因为特朗普就压根没把它当成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毕竟特朗普从来就不把“他人”当一回事。史华兹警告说,假如特朗普最终当选总统,那么他当初的支持者们一定会尝到代价,正如之前所有与他做过交易的人所尝到过的那种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滋味一般。

(编译:林达,小标题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