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国经济回暖:消费降幅收窄、工业恢复正增长

随着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地区逐渐复工复产、供应链逐步畅通,5月中国经济进入修复通道。

2021年12月4日,浙江省台州市域铁路S1线温岭段15工区,建设者正在进行无缝钢轨应力放散作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6.2%,涨幅较前4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4月收窄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比4月回升3.6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5%,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界面新闻表示,5月国内疫情有所收敛,供需两端都出现了回暖迹象。从供给端看,供应链有所恢复,企业加速复工复产支撑了工业生产的回升。消费方面,物流的受阻情况也出现一定缓解,不过鉴于疫情尚未消散,线下消费仍受到一定影响。

6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要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近日,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多个省份出台了地区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举措,涉及稳投资、促消费等。

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地,以及疫情防控措施更为精准,生产和消费端的修复步伐会持续加快,经济也将逐步企稳回升。

基建投资提速

1-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涨幅比前4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的回升来源于财政端的支持。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根据财政部的要求,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华泰期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6319亿元,比上月增加5281亿元,截至6月6日,地方政府累计发行专项债券26140亿元,已完成年度发行量的72%。

“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以来,基建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的地位就已确定,一季度实现了较高增速,疫情扰动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稳基建的举措,对基建资金保障、发力方向等作出安排,这是应对三重压力和疫情冲击的托底之举。”李超说。

他分析称,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再加上三季度本就是基建施工的旺季,7-9月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速或在7.8%。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表示,受益于资金使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项目审批和开工提速,疫情冲击减弱等积极因素,未来几个月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回升。不过,城投融资、土地出让金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基建反弹幅度可能有限,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在8%左右。

地产投资仍存下行压力

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4.0%,降幅比1-4月扩大1.3个百分点。

疫情影响下,居民置业信心恢复不及预期。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份,以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依旧乏力,新增1047亿元,同比少增3379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表示,当前房地产处在人口与城镇化大周期转向下行的阶段,叠加疫情与前期市场暴雷带来的信心不足问题,房地产投资较大概率会在未来数月保持负增长。

“经历了这轮疫情,居民端对购房维持谨慎态度,5月社融数据来看,新增居民中长期信贷改善缓慢,表明加杠杆意愿薄弱。同时,大部分民营房企要么深陷债务危机,要么融资困难。预计地产投资年内难有明显改观,目前当务之急是防范其出现断崖式下滑。”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表示。

李超的判断则较为乐观。他表示,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一二线城市“因城施策”,放松限购限贷条件,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房地产销售。同时,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未来有望在合理范围内迎来较大面积的放松,从而稳定房企的现金流。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5月24日,全国已有134城累计出台了223次楼市调控政策,政策内容涉及放松限购、限贷、限售及公积金贷款等多个方面。

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

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10.6%,涨幅比1-4月回落1.6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下,制造业投资同比持续下降其实很正常。”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表示,一是部分企业生产和投资受阻,企业新增产能动力不足;二是国内供应链和产业链不畅,海外生产修复又在挤压国内出口份额;三是疫情下内需疲弱,在疫情未完全消散的背景下,企业对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央行数据显示,5月,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551亿元,同比少增977亿元。

为应对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市场主体降低成本负担。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其中,已累计有1548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两倍。此外,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强,4月28日,央行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

李超表示,制造业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已经成为制造业投资的新动能,预计2022年制造业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全年增速可以超过10%。

消费跌幅收窄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叠加促消费措施的落地执行,消费呈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未摆脱负增长。

作为消费压舱石的汽车销售出现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同比分别下降5.7%和12.6%,降幅比上月收窄40.4和35个百分点。

随着管控措施的放松,部分线下消费场景也在恢复。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统计数据显示,5天全国票房2.97亿元,同比下降82.5%。但5月1日单日票房8145万元,创下自2月27日以来的新高。

应习文指出,尽管4月消费同比稍有回升,但仍未摆脱疲软的困境,当前制约消费的因素分为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因素。

“短期来看,主要是疫情防控对消费的限制作用,随着近期疫情好转,短期消费将有所反弹,具体表现为跌幅收窄。长期来看,由于疫情防控导致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信心不足,这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恢复。”他分析称。

徐天辰指出,2020年疫情后,社零的复苏比工业生产滞后超过一个季度。今年疫情对居民收入和信心造成二次冲击,消费恢复恐怕需要更长时间,补贴居民和放宽汽车等消费限制的力度还可以继续加强。

孙永乐认为,相比于各地正在发放的消费券,改善居民收入预期至关重要。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到现在两年多,期间疫情多次反复,但规模都不如这一次来的凶猛,而且在疫情多次反复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也有所上升,消费意愿偏弱。未来一方面要精准防控疫情,二是要把稳市场主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让老百姓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牢固。”孙永乐说。

工业稳步修复

国内疫情逐步收敛,企业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是支撑工业止跌回升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生产指数回升5.3个百分点至49.7%。

从生产高频数据来看,工业景气度在月内呈现筑底回升。浙商证券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焦炉生产率、高炉开工率均好于去年同期。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的推进,汽车全钢胎、半钢胎开工率从5月上旬开始逐步回升,下旬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应习文表示,目前各地复工复产支持政策频出,工业恢复情况较好,参考2020年经济复苏的进程,也可以看出疫情后工业恢复要快于服务业。重点行业看,5月我国汽车产销环比大增,同比也较4月明显改善。

“未来只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工业产业链中心不再出现强度达到全域静态管理的防控情景,预计工业增速将持续回升。”他说。

徐天辰也表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强大,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工业生产和供应链问题,目前在打通供应链堵点、企业减负方面已有诸多举措。此外,由于疫情对供应链冲击减弱,且传统上夏季外需偏强,因此工业生产有望在4月触底后迅速恢复,工业增加值预计在6-9月将取得较强增长。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