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圈和资本圈最火的事件之一,无疑是《口袋妖怪GO》(Pokemon Go)的爆红。
由任天堂、精灵宝可梦、Niantic合作推出的《口袋妖怪GO》月初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开放权限。游戏刚刚上线,就有一大波玩家蜂拥而至,据统计,仅测试版玩家就达到大洋洲人口的3-4倍。以至于该游戏在北美地区上线3天,服务器就崩溃3次。上线5天后,任天堂宣布,该游戏在美、澳、新三个地区下载量已经超过750万次,同时牢牢占据安卓和iOS的免费安装榜冠军。可见,不是一般的火!!!
更值得一提的是,凭借这款现象级手游,任天堂(Nintendo)公司股价暴涨,短短几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竟达到惊人的75% ,市值也水涨船高增加了120亿美元(约合800亿元人民币)。对于行业和玩家来说,《口袋妖怪GO》(Pokemon Go)带来的不仅仅是AR(增强现实)游戏,还有更加令我们脑洞大开的未来。
可以说,这款游戏的成功为行业和玩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原来游戏还可以这么玩!从全球趋势来看,AR技术也将因此款游戏的示范效应更广泛地在游戏中得以应用。
不过,也有业者表示,“这只是AR技术的一个碎片,或者说假的AR游戏。此前市场已经出现过多种类似的AR游戏,真正火爆的原因还是沉淀了数亿粉丝的IP,而AR游戏还在初级阶段,未来的AR游戏场景应该更壮观,不仅仅是这种擦边球。”
这是一款什么游戏?为什么会这么火?
从游戏场景上看,《口袋妖怪GO》基于AR+LBS的技术,能让玩家在现实的场景中捕捉虚拟世界的小精灵,实现线上和线下互动的游戏。这款游戏核心玩法亮点在于,打开游戏开启谷歌地图和定位功能之后,游戏会在摄像头实时拍摄的画面中叠加皮卡丘、杰尼龟等小精灵,这些精灵可能会藏在任何角落,玩家需要拿着手机四处走动,发现它并且抓住它。
游戏行家分析,该游戏所运用的AR技术和magic leap让篮球场变成鲸鱼出没的大海的技术相比其实是比较初级的,虚拟影像和现实的交互比较少,利用的还是手机摄像头+图像识别,这款游戏之所以能让全世界都疯狂,除了AR元素的加入外,《口袋妖怪GO》本身自带的顶级IP基因也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Pokemon是任天堂于1996年推出的一大爆款类Game Boy游戏,历经多个故事及地图版本的改进,积累了众多重度类游戏玩家。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口袋妖怪》系列游戏已发售 25款游戏,内容覆盖700种精灵角色,累计销量已达2.01亿套(若纳入衍生品则为2.79亿套),年均创收15亿美元,足见该款游戏具备的广泛且易于变现的终端用户基础群。
目前,《口袋妖怪GO》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通过出售游戏道具,未来当游戏中的场景和现实中的地点、商品完全打通后,有潜力成为一款基于LBS的超级线下引流产品,这也是一个超级IP从游戏到衍生品的盈利链条。此外,目前已经有分析称,未来《口袋妖怪GO》还可以向线下商家收费设置游戏中的场景,这也是一种可行的盈利方式。
中国玩家想玩不容易
《口袋妖怪GO》如此之火,可为何迟迟没有登录国内呢?据了解,基于服务器承载量的原因,最初《口袋妖怪GO》仅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以及英国等五个国家开放,而后又追加了奥地利、比利时、葡萄牙、克罗地亚等26个上线国家,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在被锁状态。
但游戏的热度显然已经波及了中国,中国玩家为了玩这款游戏想出了各种办法,此前中国区一度解封的消息更是让玩家们欣喜若狂,但解封只持续了短短的两个小时,随后《口袋妖怪GO》官方在Twitter上发文称,“中国的玩家你们好,我们已经紧急修复了一个让中国玩家可以玩到《口袋妖怪GO》的Bug,现在已经恢复到正常不能玩的状态了。给大家添麻烦了很抱歉”。
那么,这款火爆全球的游戏,中国玩家什么时候才能享用呢?《口袋妖怪GO》开发商Niantic公司CEO约翰·汉克7月1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在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推出《口袋妖怪GO》,公司正在致力提升服务容量,以便能推向更广大的市场。”不过,汉克并未表示何时会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这款游戏,但表示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前需要解决一些监管问题。
由于《口袋妖怪GO》LBS技术主要依托谷歌地图,在谷歌退出中国后,或许面临着难以落地的问题。
谷歌地图建立了依赖其地图API的一套全球化的生态系统,谷歌地图在国外数据丰富、更新及时,但在中国却是另一片景象,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之后,其在中国的数据采集与信息更新已经大大落后,即便谷歌地图回归中国,谷歌的地图信息更新系统、渠道开展、数据采集等工作也几乎要重新开始,谷歌退出中国6年,有太多短板要补。
因此,这导致的影响是,《口袋妖怪Go》这款游戏如果通过谷歌地图来玩的话,在中国数据不完善,准确性不够,玩起来往往定位错误,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要通过与其他地图商合作来导航定位,那么无论是地图街景技术,还是3D地图、照片游技术、全景地图等技术都与谷歌有一定差距与差异性,或者说,地图基础改变,游戏的内容与数据要重置与新地图商匹配,对任天堂与Nianti来说,都是一大难题。
事实上,AR技术在5年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商用了,只是市场缺乏一个爆发点,此次《口袋妖怪GO》的爆发必然会带热AR游戏的潮流。如果企业之间有利益诉求,《口袋妖怪GO》可以借国内地图平台进入中国市场,事实上如果没有监管限制,技术不会成为问题,因此业界猜测《口袋妖怪GO》很大概率会借用BAT开发的地图。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监管问题的存在,《口袋妖怪GO》火爆全球之后,国内游戏运营商在引入方面尚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引入中国或将水土不服,本土游戏呼之欲出
《口袋妖怪GO》凭借这种增强现实的创新玩法,引得国内玩家翘首以盼,希望尽早在国内开服或者被国内游戏厂商代理引入国内。有人认为,虽然这款游戏还未在国内上线,但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国服上线后,火爆程度一定不会亚于全球其它地区。
但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表示,这款游戏未来即便进入中国,也根本火不起来,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原因是《口袋妖怪GO》存在以下六宗罪:
缺少情怀
抛开谷歌地图,这一技术硬伤,缺少情怀或许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口袋妖怪是一款已有20多年历史的游戏,它本身是一个大IP,在全球本身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基础,尤其是日本与欧美。其狂热粉丝中,很多基本是每一款口袋妖怪游戏都不会错过。
但是,口袋妖怪在中国有粉丝吗?有,但粉丝基数小众的多,与日本欧美的原有粉丝群体基数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两个礼拜之前,多数国内用户对口袋妖怪这款游戏很陌生,更不用说所谓的情怀,只不过通过部分用户通过在社交渠道的病毒式传播轰炸下,吊起了很多国人对这款游戏的胃口。说到底,这也是一款依赖粉丝情感来驱动其传播流行的游戏,在国内,它少了这一重要内驱力,离全民风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文化差异
有人总结,《口袋妖怪GO》能成为爆款的原因是,它是一款敦促宅男出门锻炼的运动神器。但我们知道,国内目前还是比较欠缺这种户外社交与健身的文化,中国游戏玩家是否会被一只小精灵驱动频频外出健身与社交?这点相信对国内游戏宅男以及对游戏玩家个性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持怀疑态度。
另外,中国的游戏玩家看重的因素是组队对战,看重等级经验值,带着游戏跑到大街上去社交健身,其实更契合西方文化。中国游戏玩家的G点还是在线上的荣誉感与一呼百应的价值存在感,让他们上街去追小精灵?顶多是一两次的尝鲜劲儿。
玩法单一
一两次尝鲜会觉得很有趣,但久而久之玩家就会发现整个游戏缺少合适的游戏目标,玩起来惟一的乐趣就在收集宠物了,长期来看游戏乐趣和动力会下降得很快,审美疲劳会导致用户迅速流失,这点是人性共通的部分,这其实也适用部分西方用户。
所以,游戏性是其最大的短板,如果不在现有玩法基础上做改进与调整,玩家会在短时间内严重流失。
耗电耗流量
据玩家透露,是这款游戏特别消耗电量与流量。事实上,没电量出门多带几个充电宝倒也无所谓,AR效果对手机性能要求高也不是问题,现在国内手机用户升级换代快,多数都有高性能的智能机。
但流量消耗耗费极大这个可能会是用户后期热情转淡的一个痛点,中国游戏玩家普遍经济水平不高,对流量相对比较敏感。也许玩家对全新AR技术的新鲜感可以驱动用户前期不断去捉小精灵,但在后续对单一玩法日渐疲劳的情况下,如果缺乏新的元素匹配国内游戏用户偏好的玩法,玩家会在高流量与游戏有趣度之间进行权衡,用户活跃度与存留率会迅速下降。
安全隐患
《口袋妖怪GO》上线后,为了抓捕小精灵,在海外游戏圈引发了许多离谱事件,有人误闯医院的禁区,有人不惜在引擎发动的情况下跳车去抓精灵,有玩家直接站在马路中间“捕捉精灵”造成道路拥堵。美国甚至发生了多起针对这款增强现实手游玩家的武装抢劫犯罪。此外,玩家在注册和选择下载渠道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因此,Pokemon GO这类手游要在中国落地还要解决诸多难题与软肋以及中国玩家的偏好以及国情文化层面的适应性,要思考如何避免玩家安全上的问题。比如不要在危险区域安排精灵,但目前Pokemon GO制作方依然没有应对安全问题的方案。在中国,游戏导致人身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将是致命的,甚至会导致政策上对其进行限制,而本土游戏基于对国内市场与政策的了解,对游戏内容玩法本土化调整之后,会更适应中国国情。
山寨横行
一方面是《口袋妖怪GO》的火爆和玩家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却是国内AR游戏开发的空白,供需之间的巨大落差甚至激发了“山寨”游戏的出现。有媒体统计,在《口袋妖怪GO》火爆之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超过20款的《口袋妖怪GO》“山寨”游戏。
当中国游戏玩家正在为如何玩到《口袋妖怪GO》伤脑筋时,国内的APP Store中悄然上架了一款名为《城市精灵 Go》的手游。该款手游也是一款基于LBS的交互性手游,同时,其中的数百款精灵也与《口袋妖怪GO》十分类似。在上线后,这款游戏立刻登上了中国区APP Store免费榜榜首;在安卓端,也得到了超过50万次的下载。
或将掀起AR游戏狂潮 谁会成为下一个“口袋妖怪”?
尽管《口袋妖精》不是那么完美,但这些并不影响它成为现象级游戏的事实:简单好玩个性化,上手无门槛,没有操作难度。其次,社交强关系链推动自主参与传播。该游戏玩家不再是一个人进行游戏、而是可以和NPC(Non Player Character)交流,增加了游戏的乐趣。
在《口袋妖怪GO》爆红之后,大家都看到了AR游戏的潜力,对这个新兴产业的兴趣甚至有望超过VR游戏。此前,国产AR游戏是极度“非主流”的市场,大部分情况下,游戏厂商都还把AR或者LBS作为一种辅助的玩法,或者说作为“噱头”存在。
VR创业公司焰火工坊创始人娄池认为,《口袋妖怪GO》在技术和实现方式上门槛不高,这种技术非常初期,没有达到预期的增强现实呈现效果,基于LBS的定位并不精确,很多精灵画面中都在悬空状态。不过娄池认为,《口袋妖怪GO》有可能带动一波游戏公司开发这种基于LBS+AR概念的游戏,至于市场能不能买单,关键还是需要有核心IP。
据了解,国内首款LBS+AR的游戏最快将在8月面世。北京摩卡游戏公司目前正在与国内知名的LBS服务商合作开发一款AR游戏。摩卡游戏CEO宋啸飞表示,今年8月底的China joy会发布首款产品。在LBS游戏上线之后,会结合LBS地图的精确坐标和数据,引入O2O的商业合作。
另外,神州泰岳也切入了这一领域。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岳梧桐进行过天使轮投资的杭州壹晨仟阳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Wonderland是一款基于AR技术的新概念娱乐平台,通过扫描识别现实世界中的景物获取线索和情报,并推进剧情发展。和《口袋妖怪GO》一样,Wonderland里的各类剧情版AR线下活动也需要玩家动起来,而且不仅动的是腿,还需要开动脑筋。
《口袋妖怪GO》大火,游戏界人士纷纷猜测,AR+LBS模式可否复制?下一个受到如此热捧的可能是谁?有分析师认为,若想复制《口袋妖怪GO》,首先必须复制同样经典的IP,对于任天堂来说,自己手上握有类似“超级玛丽”这样的IP是先天优势,并且该游戏从未被移植到手游上去。因此,诸如“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口袋妖怪GO》。也有分析师认为,“塞尔达传说”、“银河战士”也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手游目标,因为它们在游戏机时代都受到广泛好评,具有很强的玩家基础。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