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短篇小说爱好者,就不可能不知道“短经典”系列。从2011年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的《爱,始于冬季》中文版问世以来,上海“九久读书人”的短经典系列已先后推出九辑共77本短篇小说。许多国外著名作家坐着“短经典”这条船漂洋过海,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如在英美备受推崇、被称为“爱尔兰的契诃夫”的威廉·特雷弗、以色列当红作家埃特加·凯雷特等等。
在这场国际短篇小说的饕餮盛宴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作家也写短篇小说吗?我们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在哪里?
在第十四届世界英语短篇小说大会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华语短篇小说选集系列“华语短经典”,首批出版八册,收录了方方、赵玫、徐坤、苏童、毕飞宇、李洱、孙甘露、路内等八位作家的短篇小说经典作品。7月16日,在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现场,方方、赵玫、孙甘露和路内四位作家谈起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心得和“技术问题”。
短篇小说是长篇小说的练笔吗?
回忆写作生涯,方方说,她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就是短篇集。“1983年我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大篷车上》,那时我还是很兴奋的,因为刚刚写作没有多久。”她认为中国大多数作家都和她一样,从短篇起步,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开始写中长篇,“特别像我这一代作家,写作都开始于80年代左右,那时知识储备不足,时间也比较紧张,就写写短篇。直到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篇小说这种容量要比短篇小说大,但是耗时又不如长篇小说的类型。于是90年代以后,我就以写中篇小说为主,没有再写过短篇,直到去年重拾短篇。”
赵玫的写作历程类似方方,也是越写越长,不过她直接从中篇开始,“我从《河东寨》这个中篇小说开始写,后来慢慢进入长篇的状态,完成了像《武则天》《高阳公主》和《上官婉儿》系列。”她将“长篇”解读为人生阅历积累足够以后才会进入的阶段,“我觉得我们(作家)年纪差不多的时候,都开始写长篇了。”
路内是在场最年轻的作家,他的观点与方方、赵玫所经历的“由短到长”的写作历程不同,他认为“作家从短篇小说开始写作”是个误会,“有的作家从诗歌起手,有的作家从戏剧起手,有的作家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起手,”并且觉得短篇与长篇文体之间并不存在对抗关系,“我们一提到短篇就一定会拿长篇对比,提到长篇却不怎么会说短篇,似乎短篇很弱势,如果非说有对抗,我觉得是作家自身身体之内两种对抗,是作家自身对于题材,对于他讲述方式的神经分裂式的对抗。”
和路内一样,孙甘露也否认了短篇和长篇之间的进阶关系,“有时有种庸俗的论调,认为短篇可以练练笔,但是短篇也是非常精当的活儿,打个比方,长篇小说就像一部歌剧,短篇小说就像一首歌曲。并不能说多少首歌曲就会汇聚成一部歌剧,每一篇短篇小说都是可以独立欣赏的歌曲。”
长篇功利化,短篇庸俗化?
长篇还是短篇,不仅是作家创作时面临的选择,也涉及评奖、翻译、影视改编与读者阅读感受等多种复杂且实际的因素。关于短、中、长篇在字数上的界定,中国出版界通常认为12万字以上的作品为长篇,12万字以下定为小长篇,4、5万字的定为中篇,4、5万字以上的定为大中篇,但是,中篇和长篇的界限并不清楚。孙甘露说:“ 路内的新作《慈悲》有9万字(长于4、5万字,又短于12万字),是小长篇还是大中篇?开玩笑说,这部作品以后是评鲁迅文学奖还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对象是中短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评选的是长篇小说奖,介于中篇与长篇二者之间的作品一般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
路内认为,文学作者也通常面对着出版社的一系列要求,还要回应市场、争取接轨影视圈,于是出现了“长篇小说功利化,短篇小说庸俗化”的现状。“长篇小说功利化”的意思是,这种类型的作品“通常包含作者更多的野心,希望通过小说塑造自己文学的里程碑,同时也要完成出版社的要求,比如作者要打入国际市场,那么翻译到国外的合适字数是10-15万字,太长的话翻译费就不太合算。总的来说,长篇是印刷术的产物,而且更多是为读者服务”。而“短篇小说的庸俗化”是指“当前大众文学认知和文学教育不足,通常是影视反过来带动文学,所以用短篇小说可以做到比较快地流行化,而长篇本质上就挺庸俗的”。
孙甘露从出版的角度补充道,“路内说的10-15万字的合适长度,也就是270—300页,8.5个印张,价格比较适中,40块不到;这样的书字不太多,看起来还比较厚,比较扎实。”(注:“印张”一词用以说明印刷一本书需多少纸张,等于面数除以开数,比如一本书加上目录、后记、索引等一共272页,32开,即8.5个印张。 )
“华语短经典”出版方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王焰从读者阅读场景的角度,确认了孙甘露和路内的“技术”讨论,“在美国,一本书是不是厚薄合适,要看从美国东部坐飞机到西部的这个时间内能不能正好看完。在中国,可以是从北京到上海,或者从上海到广州,两个小时以内能看完的比较合适,也就是10万字以内,字放大一点,版心小一点。这样比较有亲和力,读者也有信心读完。”(注:“版心”意为版面上主要内容所在的区域,也就是看书主要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