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提醒美国白蛾扩散形势严峻,“防早防小”是关键

“总体上不会严重,但是局部地区不好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见习记者 朱恩民

编辑 | 赵孟

自2021年秋季以来,北京、天津等北方多地相继暴发美国白蛾虫害,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毛毛虫”吐丝结网,啃食树叶、侵入小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近期转发消息称,“今年我国美国白蛾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引发新的担忧。

美国白蛾又称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严重危害林木的世界检疫性害虫,可危害包括臭椿、梧桐、桑榆、白蜡、杨柳、苹果、核桃等百余种林木、果树、花卉及农作物。

公开资料显示,自1979年在中国辽宁丹东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后,该害虫迅速蔓延,并于2003年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21年3月,国家林草局在发布的第7号公告显示,美国白蛾疫区已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等全国13个省(市、区)的607个县级行政区。

国家林草局发布的消息称,预计今年我国美国白蛾第一代整体发生较往年偏重,美国白蛾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北京部分地区、山东中部和西部等局部地区中、重度发生比重较常年偏高。此外,北京和山东越冬代成虫诱捕量较去年增幅较大,分别达到253%和68%。

“去年第三代虫口基数( 每个单位虫子的数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虫子的数量)大,化蛹(幼虫转变成为成虫的渡时期)越冬以后产生的第一代虫口数量自然会多。”中国林业科学院一位林学专家告诉界面新闻,尽管去年秋季林业部门曾大力治理美国白蛾,但由于其化蛹越冬的场所隐蔽,有些地方打不了杀虫药剂,靠人去挖蛹的效果有限。

新一代虫口基数大是否意味着扩散形势严峻?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玉升对界面新闻表示,“总体上不会严重,但是局部地区不好说。”

刘玉升分析,去年美国白蛾虫害暴发以来,相关部门已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治理虫害问题,近年来,监测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善,借助无人机技术监测,并通过人工培育与释放美国白蛾在自然界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黑广肩步甲等方式治理,国内已有足够成熟的技术应对美国白蛾虫害问题。

此外据刘玉升观察,今年为确保粮食安全,北方多地大规模砍伐杨树回归耕地,也间接有利于防治美国白蛾,因为杨树是美国白蛾的主要寄主。

界面新闻注意到,关于美国白蛾成灾的严重性一直存在争议。上述林学专家表示,与蝗虫危害粮食安全不同,美国白蛾除了蚕食树叶、侵入居民生活场所等直观扰民行为,一直没有大面积成灾,也并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刘玉生也表示,1980年代美国白蛾刚在我国出现时,由于缺乏成熟的应对方法,社会曾经恐慌过一阵。但目前我国已掌握美国白蛾的发展规律,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有效防控,不必再对其产生恐慌情绪。

此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站也提及疫情新发区域。据介绍,今年江苏南部、上海北部及东南部、陕西中部和浙江东北部等疫情新发区域可能由点状向片状发展,长江以南可能跳跃式发生。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陆鹏飞对界面新闻介绍,美国白蛾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生了快速入侵与扩散,现已分化为西部群组(WP)和东部群组(EP),近 12 年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扩散速率明显增加。“虽然政府部门一直都积极进行检疫防控,并且燕山、太行山、秦岭、大别山等也对其扩散形成了一定的地理阻隔,但是其扩散速率仍持续增加,目前正快速向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入侵扩散。”

针对今年的防治工作,国家林草局近期要求,各地要尽早做好物资准备,抓住1-3龄幼虫防治最佳时期做好防治,力争于5月下旬前完成第一代防治;同时,加大美国白蛾第一代防治力度,压低虫口密度,严防暴发成灾;各地要加大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管理和指导力度,扎实做好监测预报和信息报送。

 “防治美国白蛾,一是要加强监测,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是要‘防早防小’,防控美国白蛾的第一代叫防早,防控1-3龄的幼虫叫防小,虫子越小,抵抗力越差。”刘玉升表示,美国白蛾繁殖能力极强,一代代地繁殖,越往前防控,效果越好,越晚越被动。

据上述林学专家介绍,目前针对低龄幼虫期的防治仍以化学手段为主,也就是喷杀虫剂等化学药剂,这种方法见效快、价格也便宜,副作用是会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产生负面影响,也有对环境污染小的生物药剂,但药效差些、成本也较高,“美国白蛾低龄幼虫会在树上结网幕,其实人工剪除网幕的防治方法最有效,虽然原始一点,但没有污染。”

此外,作为美国白蛾在自然界的天敌——周氏啮小蜂的作用有其局限性。“周氏啮小蜂只能在美国白蛾化蛹之后才能寄生,并不能在幼虫期发挥作用,但主要造成危害就在幼虫期,而且到第三代冬天时,天气太冷了,蜂也不会出去。”这位林学专家提醒,应该要注重综合防治。

中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态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目前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