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败落
笔者了解到三菱汽车只不过是三菱重工中非常小的业务。正是如此,三菱汽车的地位也无法得到重视,因此三菱汽车发展出路对于掌舵人来说并不那么急迫。
因此一年前,三菱已经宣布将放弃轿车业务,将重心转移至SUV、皮卡、插电混动技术等方面,这已经显示了本身资源匮乏,需要集中力量寻求突破。实际上,我们没有看到三菱汽车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突破,三菱汽车未来发展缺少有利技术支撑。
近日爆发的油耗造假丑闻是压死三菱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三菱汽车直接伤了根基。爆出燃油数据造假丑闻后,三菱汽车的股价大跌,市值一天蒸发12亿美元,在日本国内的订单锐减一半。该公司周三表示,又发现有9款车型的测试数据可能存在问题,其中包括一款SUV。
这让三菱汽车高层在股市和市场两方面都面临巨大危机。如果“排放门”憋死半个大众汽车集团,一个末流且走向落败的三菱汽车无法承担这样的市场风险。三菱重工会考虑三菱汽车的死亡或者并购,接受本土汽车企业的并购,可以抱团,在文化上融合更快,日产汽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趁火打劫?
与大众汽车“排放门”事件的爆发由“个人”举报不同,三菱汽车的这次油耗造假事件恰恰是合作伙伴日产所致。2011年,日产与三菱汽车以对半出资形式,成立了“轻型汽车”公司,由三菱汽车代工生产,并向日产供货。数据显示:2015会计年度,“轻型汽车”公司微型车产量约为20万辆,其中15万辆提供给日产。油耗造假的车型正是出自这家合资公司。在发现问题后,日产旋即向日本有关方面做出了举报,并最终爆发了三菱汽车油耗造假的丑闻。
据传闻,此前三菱燃油数据造假的事情就是日产举报的,等到三菱汽车元气大伤之后,日产再出资收购。看起来有些阴谋论,如此背景下,三菱汽车的选择并不多,被日产收购之后还有机会加入世界第一汽车阵营。
回应外界的质疑时,日产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日产和三菱关于建立联盟的讨论早已有之,“在过去日产和三菱汽车就讲过要建立一个紧密的联盟,就像我们现有的伙伴关系,而油耗问题只是加速了我们对于更紧密关系的讨论。”双方的合作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这十年间,三菱利用日产的小型车资源,日产则寻求利用三菱的SUV资源开拓东南亚市场,双方互惠互利、合作甚欢,并且多次传出日产想收购三菱股份的风声。
按这样的逻辑,双方“郎有情妾有意”已经很久,只是由于三菱之前市值过高,日产没有足够的实力收购,此次油耗造假门事件相当于给了日产一次机会。而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宣布准备放弃轿车业务、产品线愈发萎缩的三菱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翻身机会?
共赢共生
所以从目前所有已知的消息来看,日产收购三菱一事对彼此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一方面,在三菱汽车加入后,雷诺·日产联盟的总销量将有望达到每年950万辆,与丰田集团及大众集团的销量相抗衡。另一方面日产也可以借三菱汽车在泰国的工厂以及其他市场资源,来弥补其东南亚市场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助其摆脱“油耗门”,使其联手各承其利。
业内普遍认为,雷诺-日产与三菱最大的整合将是产品平台和技术共享。此前,日产和三菱合作已有五年历史,双方在日本本土市场联合开发生产发动机排量不大于0.66L的微型车,包括三菱品牌eK Wagon和eK Space,以及同日产汽车合作开发的DayZ和DayZ Roox。这些微型车今年4月卷入燃油经济性造假丑闻。而此次购股举措无疑将极大增强双方之间的联系,从产品技术层次提升到资本层面。
雷诺·日产联盟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形容本次收购是“双赢”,据悉,日产将三菱汽车收归旗下后两家将共享平台、采购及技术。三菱汽车将保持自主经营,品牌也将保留。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全球范围看,未来SUV市场份额终将超过轿车。同样在中国市场,乘用车的整体销售情况虽然呈低迷的态势,但是SUV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一季度累计销售196.39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1.9%,远超乘用车整体8.9%的个位数增幅。由此可见,在SUV市场的布局对于汽车企业的重要性。在SUV领域,三菱汽车的影响力始终排在前列,三菱此前一直提供动力总成给很多知名汽车企业,如现代、克莱斯勒、标致等,三菱品牌实际上有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三菱发展的核心是SUV,收购三菱后,日产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