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君
短视频社交领域再次出现水火之势。
怎么在尝试和探索已经不少的情况下,挖掘短视频社交模式上的新可能,是这个领域的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都是在寻找、尝试并试图得出短视频与社群社交结合的通用化解决方案。
Say的创始人兼CEO清风想到,可以利用问答形式来吸引用户并借助问题引导UGC内容,最终将Say打造成有特定风格的社区。
1 昆汀、波普和有趣的灵魂
第一次打开Say,伴随着昆汀电影中的经典旋律Twisted Nerve,引导画面会向你展示Say的使用方法。接下来就会出现调用前置摄像头让你根据问题来录制视频回答的程序,如果不喜欢,你可以选择换一题。视频回答界面是色彩浓重的波普风格滤镜,还有一条黑色遮挡带,可以挡住脸的一小部分。
回答完问题后,你就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回答这个问题的视频,点击可以播放查看、点赞、评论、关注、发起对话从而引导社交行为。
清风说Say里面的问题都是“直击灵魂”的,例如:“你的另一半跟你分手之后就被掰弯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啪啪啪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以及“一个演技很烂的演员和一个演技很好的演员,谁更能演好‘演技很烂的演员’这一角色?”等等。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从豆瓣大组“北京吃喝玩乐组”多次线下活动中提炼出来的,清风作为组长逐渐掌握了一套实践证明有效的“破冰”题库。当你被问到了类似问题你也会对其他人的答案产生好奇,两个陌生人就会因一个问题产生连接,因为“好看的脸很多,但有趣的灵魂不多。”
于是,“寻找真实的态度,遇见有趣的灵魂”是Say的口号。你想要吸引什么样的人群,App本身是需要一个定位的。拿美拍和快手来说,两个短视频社交应用风格迥异,但用户数量都很庞大活跃度都很高。
从网上可检索到的一份2015年3月的数据中可见一斑。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简称BDR)发布的《2015年3月图片视频和GIF类APP用户监测报告》显示,美拍和快手远远领先其他同类应用,美拍3月活跃用户超2300万位居首位,GIF快手以1241.35万的活跃用户数紧随其后。而当月每天活跃用户运行该App总次数之和的榜单中,快手18425.46万次领先于美拍的14004.06万次。
美拍的界面以粉色为基色,深灰色为背景,有电影式的剪辑、几十款可供挑选的滤镜、有不同风格的配乐,还有胜过其他短视频应用的细腻画质。你打开美拍会发现都是帅哥美女,短视频的内容也大多是旅行、创意、美妆等,为了吸引用户,美拍还邀请了许多明星背书。
反观快手,视频特效简陋甚至没有滤镜、界面设计简单粗糙,一些功能也和常见的短视频社交应用不同。比如,视频显示没有任何优先级,只按时间顺序排列,没有像美拍之类的App一样默认为同城热门,但是快手就是凭借这些特点在中国三四线城市打开了市场,且社区中的人群都十分活跃。
相比之下,不管是昆汀电影里的旋律,还是波普风格滤镜,以及对用户内涵的期望,都表明Say的目标用户是有知识有精神追求的小众人群。目前来看,针对这个人群的短视频社交应用是空白的,如果能做成针对这批受众的垂直社交应用,未尝不是一个突破口。一群本身就爱说话的人,在镜头前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就可以在Say上展示自己并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完成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
Say希望社区氛围的构建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来实现。“问答像是一个门槛,你要回答问题,起码要看过两本书吧,这样你拢结来的人,就是你想要的人,可能就不是‘直播秀场里谢谢哥哥的飞机,谢谢哥哥的游艇’这样的人。”清风这样告诉《三声》,“想吸纳喜欢说话的,希望能做成有点像脱口秀社区的那种。”
2 迷茫一代的寂寞社交
清风不仅是豆瓣北京吃喝玩乐组的组长,也是前豆瓣技术总监,而Say的最初的想法则是想做移动端的豆瓣社区。
作为一个典型的UGC网站,豆瓣上所有书影音条目都由用户自己提供,用户借助这些内容基于自己的兴趣喜好对内容产出者给予关注,看起来是非实名制的弱社交关系,实质上却具有其他社交网络不具备的粘性与吸引力。
清风亲身经历了豆瓣这家创业公司的高速发展,从30多人小团队,成长为近500人的成熟企业。清风表示,豆瓣现在像一个国家,有各种不同分类的人群,而他希望把Say做成其中一个社区。
实际上,小组是豆瓣整个结构中最具备社区特性的一个部分,也是这个网站成长中重要的一笔。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网站真正的核心用户联系到了一起,而在这些小组中,北京吃喝玩乐组又显得尤为突出。
清风表示,曾经专门研究过吃喝组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后来发现这里都是“大学三年级到工作三年”间的一群人,刚刚踏入社会,做最基础的工作,事业上不稳定,心理上不被他人认可。大家都一样,没有阶层差距和巨大的压力。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迷茫、寂寞、需要社交。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清风就是想守着这帮人做一个移动端的社交应用,于是就有了Say的前身篝火。但是篝火的功能太多太复杂,不仅工程师和运营人员太少无法支撑,用户也不明确这个App的用处。最后决定选取篝火上比较活跃的问答版块单独做成一个App,选择视频形式是因为视频相对于图片文字在表现力上更具有真实度和震撼感。
选择做社交和清风本人的性格也有一定关系。他认为,生人社交是非常有趣的事,很愿意认识完全陌生的人,在网上的陌生人也很可能会发展成现实中的好朋友。
而相比一些陌生人社交软件,Say引导社交会显得更真实和自然,视频能通过面貌、声音、回答立体式地表现一个人,比一个简单的头像传递出更多的信息,另外,你还可以通过对视频内容的查看了解其他个人信息甚至是价值观等。通过内容引发好奇和互动,降低了对聊天技巧的要求。
3 问题只是构建社区的工具
小咖秀及秒拍的母公司一下科技的创始人韩坤曾表示,移动视频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工具类产品,帮助用户生产视频,如小咖秀;第二类是内容性产品,帮助用户提供好看好玩的视频,如秒拍;第三类就是社交类产品,现在有一些短视频应用在尝试将视频与社交结合在一起,但过程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下,一下科技选择与有天然社交场景的新浪微博合作。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清风也表示会利用微博这个天然的社交场景,他认为微博和Say都是社区,但相对来说微博的社区人群更丰富范围更大,这时微博就可以成为Say的传播渠道。据了解,Say最开始的两万种子用户来自吃喝组,后来的人更多地是从微博及其他平台进入。
这意味着,Say在内部是一个UGC平台,但是把内部优秀的短视频内容整合起来放到微博上推广就有点像PGC内容,自媒体平台上的优秀的内容会吸引相关受众认识、了解、甚至进入这个应用。
另外,微博像是一个实验田,有新的想法可以在微博上尝试看受众的反馈如何,如果合适就可以加入到下一步的开发。例如现在看,稍微长一些的视频效果更好,未来Say就可能增加时间更长的视频拍摄选项。
不过,问题只是工具,只要Say的社区构建完成,问题形式就会消失。
未来,Say会比现在更关注视频拍摄和制作的深度和广度,以降低用户制作视频的门槛和提高视频形式的丰富性。在配对算法和筛选机制上,从豆瓣出来的清风也有相当的技术积累,不用担心因短视频社区筛选和过滤机制过慢,用户会失去兴趣而流失的问题。
现在Say的用户超过六万人,去年获得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Pre-A的融资。至于未来要如何变现,清风表示还没有想好,他告诉《三声》:“目前还没有想好变现的模式,从视频切入,就是踏入了传媒。比如说,未来奇葩说选角,我们这边可能会是个更容易的选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