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旗下的协同办公平台——可以看作“企业版微信”——钉钉在5月30日晚21:47和21:59,分别通过钉钉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号发出一封致歉信,以两张jpg图拼接的方式呈现,主要意思是,马云在钉钉工作群里批评钉钉团队30日早上在几家报纸上打的广告太low,“盯盯那个广告实在太low了像jd做的广告,我已经正式向马化腾和腾讯公司致歉!看来市场预算太多才会造成这样的事。”
据说钉钉市场部的每个人都看到了马云的这句话,随后钉钉于昨晚发了一封致歉信,全文是这样子的:
这封致歉信总体来说还算诚恳,并且附上了马云的会话截图,言辞间还含沙射影了京东(JD)一把,吐槽京东的广告一贯的low,马云错把“钉钉”打成“盯盯”或许只是输入法的问题,就像我们文章中也经常有错别字一样。
马云、钉钉为何要向马化腾、微信道歉呢?
因为钉钉做了在深圳晚报上打了个广告,文案low 到既恶心了微信,又恶心了自己的程度,连马云都觉得没脸了!
广告用代表微信的绿色和代表钉钉的蓝色拼接而成,绿色的内容说的是微信不安全,蓝色的内容是钉钉能保证让你不再上当受骗。
上面这张图同时登在了《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晶报》三家深圳报纸的头版,内容是:
“李女士,惊悉您在某群被骗85 万公款,我们想说,在我们这里,无论“蒋总”,董事长、还是同事们,都是真的,您不会再上当受骗——阿里钉钉。”
所以,阿里钉钉的文案是说:微信群里经常有诈骗犯混入,微信不安全,我们钉钉是非常安全的。
简单科普下“李女士微信群被骗85 万公款”一事。
2016 年 5 月 15 日,媒体报道:本月 6 日,武汉洪山区一公司会计李女士正在上班。突然发现自己被“董事长”拉进了一个新建的微信工作群里。群内6人都是公司同事,头像、名称都对得上。
但其实这是一群电信诈骗犯克隆了董事长、总经理、同事等人的信息,然后建微信群,通过聊天谈工作,设置场景层层铺垫,将受害人李女士引入精妙圈套。
最终让李女士上当,把 85 万公款打给了“江苏客户”。事后,警察蜀黍出手追回了近 80 万!
阿里钉钉打广告的时候抓住这个案例说事儿,是在让人感觉很没品。
但阿里钉钉干过的没品的事儿还少吗?来来来接着看:
▼
你看,“蒋总”那事儿其实并不是钉钉第一次用。
4 月 12 日前后,根据网友爆料,深圳地铁深大 站里出现了下面这样的巨幅广告:
X X 群的“蒋总”,是真的吗?工作生活混淆。
钉钉群的“蒋总”,是真的,钉钉上只有工作。
工作时用X信,总是被琐事八卦分神,所以你一直在加班。
钉钉,让工作回归工作,生活回归生活。
更牛逼的是:这些巨幅广告一直刷满了通往深圳腾讯总部的地铁通道里。。。。恶心到别人家门口了啊。。。。阿里钉钉真是要脸啊!
如果这还不够丢脸、恶心、低级,再看看下面这个:
阿里钉钉登在深圳早报上的广告:
填在括号里的字连起来是:微信不安全,工作转钉钉。
真是服了阿里,怎么才能说服自己做出这么low的事儿呢,或者是早已驾轻就熟了吧。
▼
2011年,微信上线,口号是: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2014年,钉钉上线,口号是: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
钉钉是阿里在“来往”App失败后推出的一款企业级应用,相当于微信的企业版,目前取得了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
阿里做社交的野心由来已久,马云2月份在2016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年会上曾明确表示,“腾讯做微信是分享,阿里做钉钉是共享,是在微信基础上对未来的探索。”
此次钉钉主动出击微信,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借微信来宣传钉钉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二是微信也在测试企业版,这可能才是钉钉主动出击的原因,因为它将正面迎来一个巨人型选手。
▼
当然,国内厂商似乎陷入了不撕逼不舒服斯基的恶性循环里。手机厂商小米、乐视、华为、锤子和魅族之间互相捉对厮杀并不鲜见,周鸿祎微信微博抨击乐视、酷派的声音犹在耳边,神州专车“冇吸毒或犯罪前科司机”的神广告让人吐槽吐得口吐白沫……中国互联网盛世下掩盖的是素质的问题。
▼
根据新《广告法》第十三条,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违反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方面,钉钉确实违反了广告法;另一方面,马云也确实觉得这次做的有钱太没品了,于是马云和钉钉出来道歉了。
什么时候,国内这些叫得上名来的企业能像奔驰和宝马那般优雅的互相调侃,而非恶意攻击,算是功德圆满了。
有意思的是,腾讯貌似每次都没有回应,也没有以牙还牙跑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旁边去刷墙,也没有还施彼身地去贴大字报攻击阿里旗下的产品。
高下立判。
来源:毒蛇科技、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