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之路

界面新闻   2016-06-05 18:32
作者:斯堪蒂纳维桠 ·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是《舌尖上的中国Ⅲ》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媒体记者们纷纷致电总导演陈晓卿,希望一探究竟,而得到的答案均是“还没想好”。

想来,这几天,圈内圈外,线上线下的贤人雅士们,都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揣摩自己版本的舌尖3。我也不止一次的琢磨起来,终是百思不得,最后撂下一句话:要我拍,干脆就拍个烤羊肉串得了。

话说回来,看过前两季之后,可供第三季拓展的领域已不多了,难怪总导演还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可能会在国际层面上,探究中国美食文化”。言下之意,一竿子支国外去了,也不知道在非洲、欧洲或是北美,用同样的方法烤羊肉串,是不是就不用放孜然了?

开头一脚不好踢。前两季已经在多个角度多个地域多种文化多种习俗上,挖掘各种美食的特质,并佐以必要的人文关怀,达到了激起观众关于家乡关于亲人关于美食关于味道的共鸣。每每回味起,余音绕梁、余味缠舌,不仅又是一番嘘吁。而现在想搞第三季,似是有些手足无措。谈何容易啊。

至于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中国的制作团队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讲,我们从小到大,看过的所有“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等纪录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赵忠祥老先生那熟悉的声音,不过是片源译制后配上去的。虽然老先生声情并茂且绘声绘色,但依然能够听出那么一点索然的无奈。因为,他所讲的那些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动物们的事,都是在异国他乡。

曾经和一位朋友,聊这事的时候说道:当中国的纪录片制作人很骄傲的拿出类似“故宫”的作品,在国际上炫耀的时候。外国制作人会冷冷的说,拍个动物世界吧。随后是冷水泼头后的静寂。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制作人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于是,我们就有了“舌尖上的中国”,也有了这一份成功的喜悦。

这份喜悦其实很简单,老老实实的讲,咱不能跟Discovery【探索频道】比,人家制作超过8000部的片子①,素材何止动物和饮食那么简单。而我们的喜悦是来自,舌尖上味觉系统的五味杂陈之后,独有的一份乡愁。

这比8000部,甚至80000部所谓的什么狗屁专业纪录片,来的更让人眼眶湿润;更让人寸断幽肠。所以,我们是爱舌尖的,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家乡,爱家乡的味道,爱家乡的人。

但,舌尖,依然还是稚嫩的。

它就像一道南北拼盘,酸甜苦辣咸,烩到一个桌子上。然后,有一位男中音的汉子,站在一旁,向你讲述每一道菜的出处、文化、心酸、不易。之后,看你吃下一口,马上换上另一道菜。嘴里还咀嚼着就又塞进一口,味道都串在一起了,感觉怪怪的。又因为听了那些心酸不易的故事,被情境打动之余,心下感伤而嘴中奇怪。吃完过后的几天里,依然还是沉浸在心酸和不易之中,完全忘却了嘴中味道,也就记在心里了。

我不讨厌商业化,但我从心里排斥商业化。更排斥那些,走在商业化的路上,标榜自己“很深刻”的做法。有人可能会为这句话而不屑地一笑。先不用笑,你再仔细的、好好的看看这句话。然后再决定笑不笑。

不管你是否明白其意,都没关系,咱们都要继续说下去。我们应该推崇:尽量深刻,然后再走向商业化之路。很明显,要“先深刻,再商业”;而不是“先商业,再深刻”,如此而已。

舌尖,就有后者之嫌。所以,也被很多人所诟病。这并不能代表舌尖不够好,只能说,舌尖的分量太重了,重到必须肩负所有中国人的感伤,重到我们都希望它能够更好。

而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每一个认为舌尖好而且要更好的中国人,都是值得称赞的。因为我们在感叹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种潜在的踌躇,这八成与制作团队所面临的一样。

我不知道这个潜在的踌躇,会在怎样一种情形下;怎样一种境况中跳出来,但它终究会跳出来。或许是在制作人员拍摄中的思绪里;或许是在人们议论舌尖时的话语里。

记得舌尖第二季中,重庆有一对夫妻,经营一家很小的火锅店。男主人会每周一次的通宵熬煮秘制底料。镜头中,诱人的红色鲜香与青麻爽辣搅拌在一起,经过牛油的浸润,释放出能够打穿钢筋水泥的力量,可以让鳞次栉比的工业冷漠,回归到笑语殷殷的农业温情。

我何止一次咽下口水,又何止一次羡慕和祝福他们。

于是,就盼望尽快挑选时日,约上友人,走向街边,探访热辣。

每当再次坐上马扎,端起扎啤,剥虾涮肉撸串之后,剔牙回味,盘顾四周的时候,那种踌躇就准时跳出来了,很准时。因为每次都能看到那几个大字。那是贴在厨房门上的很醒目的几个大字:厨房重地,闲人免进。记忆中,厨房的门从来没有打开过,只有一个很小的窗口,传递出一盆盆诱人的颜色和热气升腾。

看着盆底那一份浓情化不开的样子,心里布满了踌躇。或许,舌尖制作组的成员们,在某个地方拍摄某一个主题时,心里也会有这种踌躇。

马斯洛的理论,大家都很熟悉,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难不见,第二关都过不了,还谈什么自我实现?

所以,纪录片是不能避重就轻的。但,我们又都很理解剧组现在的做法,所以,避重就轻也就避重就轻吧。那么认真干嘛。

饭还得吃,日子还得过,舌尖还得拍,我们还得看,还得感动,还得踌躇,还得避重就轻… …算了吧,就这样吧,乐呵乐呵得了。

在第三季即将启动之际,我们依然怀揣着一份期盼的温情,希望继续跟着摄制组的镜头,在深刻与商业之间,在乡愁与现实之间,延续那一段舌尖之路。

①Discovery制作超过8000部片子:数据待考,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