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旁观者有了立法保障,酒店遇袭女能否早点获救?

界面新闻   2016-04-08 11:00
作者:南都公益观察 ·

南都公益观察(袁满) · 2016-04-07 10:34

如果旁观者有了立法保障,酒店遇袭女能否早点获救?

“南都公益观察”为当下公共领域的热点提供观察视角,理性、易读、有深度,是您可信、亲切的精神伴侣。

网友弯弯在和颐酒店遇袭,掀起了巨大的讨论,集中在犯罪嫌疑人胆大放肆的施暴,酒店方和警方消极低效的应对措施,以及部分旁观者的冷漠。

有人联想起“佛山小悦悦事件”、“山东招远事件”,对冷漠路人的讨论再次成为公共话题。争论也因此暴露出来——当有人正在遭遇暴力(或其他痛苦),且现场没有警察或其他专业人员,路人有没有义务对其进行施救。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特殊主体间如有抚养赡养等关系的,在对方处于危险之时才有救助义务。而面对陌生人身处危险时,伸出援手则是「见义勇为」,并无义务可言,事后可能会有道德上的奖励。但是因为帮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帮助者因见义勇为而遭受一定的伤害和损失,或因帮助不当而使求助者受到二次伤害——见义勇为时常会成一种负担,有人甚至会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袖手旁观。

  关于 Catherine 一案的报道

不仅出于利益权衡后的选择帮助,似乎人类本性上就有「冷漠」的个性在。1964 年 3 月,纽约时报一篇报道以《37 人目睹谋杀,无人报警》为题,讲述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一位名叫 Catherine 的女性在深夜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杀害,整个凶杀案在喧闹的纽约皇后区进行了 35 分钟,凶手追逐并袭击了她 3 次。在这过程中,虽然她一直大声呼救,共有 37 个邻居看到了凶杀案的发生,但连一个打电话报警的都没有。

尽管这件报道在四十余年后被研究者证明存在夸张的描述——目击者人数难以确定、警察接到过报案但是消极受理、Catherine 并非当场死亡而是送医后不治身亡。但是,因这起案件,两位学者展开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旁观者效应」理论,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在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可能性会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进行援助的可能性越低。因为人多的情况下,会期待其他人多承担点责任。

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现在很多「应对危机指南」都会提醒读者,在人群中需要帮助时,要向具体的个人求助,以语言或眼神明确的告诉人群中的某一个人——我在求救,请帮助我。这样才会让旁观者更明确的感受到有责任在身,从而增加他出手相助的几率。

参考部分国外的案例,有的国家从立法和教育层面上明确划分这种情况下出手相助的义务,并保障施救者的权利。

在立法上,分为对施救者进行奖励,和对未施救者进行惩罚两种模式。

对施救者的保护和奖励有利于个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美国各州陆续出台的《无偿施救者保护法》便是如此。这种法律模式核心内容是规定在他人遇到危难的紧急情况下,无偿提供救助的人给被救助者造成民事损害,享有承担赔偿责任的豁免权,施救者不当救助行为除了可以获得刑事责任的豁免外,还可以获得民事责任的豁免。除美国,加拿大也从法律层面为见义勇为提供保障,部分地区的法律让自愿且不求奖励报偿的施救者打消因施救不当而惹上官司的顾虑,以防止见义勇为者事后成为被告。反观国内,多年来偶有发生的扶老人被讹;被救者偷跑出医院,医生分担其治疗费用等事件无形中造成社会信任危机,增大了愿意施救的人的心理压力。

相比保护和奖励,对不施救者进行惩罚则从增加袖手旁观的责任成本出发,期望通过对冷漠者予以法律惩处,从而实现对求助者的帮助。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立法规定,在不伤及自身的情况下,公民有义务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并通过刑事手段对未施救者予以法律制裁,遏制“见义不为”现象的发生。德国柏林一位医生曾经在去机场的路上看见一起车祸,他立刻停车进行救援,事后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说,如果不停车进行抢救,警察可能会通过监控录像或其他司机的举报找到他,从而面临被处罚的可能。

  国内一中学开展的生命教育急救培训

此外,进行广泛的基础救助训练也能让人在危急关头更好的帮助他人。美国有些学校和机构会开设「应对危机」的课程,帮助普通人了解应对危机的常识,以避免好心做错事,或者因为帮助别人而危及自己。大多数学校都会教授一些急救常识,以应对突然被噎住、心脏骤停、溺水等情况。

在他人正在遭受危险,作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能做到量力而行,挺身而出,全身而退。法律对施救者进行的保护和奖励,或是对不施救者施以的惩罚,都是为了让危险发生时,更弱势者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

令人失望的是,本次事件中反映出警方出警效率如此之低,甚至有玩忽职守的嫌疑。连职能部门都不能在职责范围内保障个人的人身安全,一个对施救者更友好的法律环境的出现似乎更显得困难重重。我们在尽己所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应该期待、呼吁一个更完善的法律环境。只有道德上的高尚和制度上的完善都能全部实现,正义才能被更好的诠释,英雄才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伤害才会越来越少。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以下二维码及文字

  [ 南 都 公 益 观 察 ]

观察 | 思索 | 行动

南都公益观察(nandugongyi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