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紫禁城”

界面新闻   2016-04-07 16:37
作者:亚太日报 ·

文| 亚太日报特约记者 李豫川

香港这座城,连结中西文化,汇聚各洲来客,精英云集。驻港工作,受益于记者之“特权”,我有幸能与诸多享誉海内外的名人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受益匪浅。这不,在暖暖的春日里,香江迎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单霁翔。

北京故宫博物院“掌门人”单霁翔。 亚太日报记者李鹏摄

单院长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演讲于当天下午举行,观众提前一小时便开始入场,座无虚席。单霁翔身着中式外套、嗓音浑厚,妙语连珠,京式幽默引得台下笑声不断。

2015年,故宫博物院90岁。在这座宏伟的宫殿里,居住过明清两代24位皇帝。单院长儿时随父母来到北京,在四合院里长大。他笑称,如今自己能为故宫——这世上最大的四合院“看门”,荣幸之极。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内廷有史以来第一次打开宫门接受公众参观。据老故宫人回忆,那天,他们从地上捡起的观众被踩掉的鞋子足足装满了一大箩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楼”记忆。 亚太日报记者李豫川摄

2002年,故宫游客首次突破700万,2015年,游客已达到了1500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故宫最新的评定是,故宫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其余四个为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俄罗斯冬宫和法国卢浮宫。

上要对得起祖先文化 下要传承文化于子孙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大当家”,与故宫相关的海量资料都存在单霁翔脑中,脱口而出,如数家珍。故宫现有珍藏文物超过187万件套:5万3千件古代绘画、7万5千件书法、2万8千件碑帖、16万件铜器、1万多件漆器、6600件珐瑯器、3万2千件玉器、36万7千件陶瓷…….

在单院长眼里,故宫36%是红色,17%是黄色,“这不单是彩绘,而是厚重的历史。”在从永定门到钟楼约7.8公里的老北京中轴线上,故宫是最壮美的建筑。对于“紫禁城”有房9999间半的传说,单院长澄清,实际数字是9371间,而他早已逐一走遍。

红墙绿瓦间,蓝天白云下,这些年,单霁翔日日皆在琢磨,如何打造更好的故宫。

农历春节时的北京故宫太和殿。 亚太日报记者沈伯韩摄

单院长还清晰记得那年,上级机关领导视察故宫工作。当拿出故宫最大的一枚皇帝玺印时才发现,装玺印的紫檀盒子已裂开。这是乾隆皇帝85岁退位时为自己刻的一方和田印,为故宫5060枚帝后玺印中的佼佼者。“这么好的印,我们没保管好,很惭愧。”,当被询问原因时,单霁翔才和盘托出,故宫的文物库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全库房只一个温度设置,而更先进的文物保存应按材质设置不同的温度。革新库房需多少钱?4个亿。单霁翔作答后心里一直打鼓,直到收到上级回复,“上要对得起祖先文化,下要传承文化于子孙,我们当代必须要负责。”

国学大师启功让故宫留下《研山铭》

收购稀世流失文物是故宫博物院的一项重要工作。20年前,内地艺术品拍卖起步,一些清宫旧藏在市场出现。故宫斥资千万从一个东北老汉手里购得北宋张先的《十咏图》,这是故宫的首笔收购。而收购《研山铭》则让单霁翔久久难忘。“启功先生建议买米芾传世之作《研山铭》,他说,不要让它再流失,一定要故宫留下。”,单院长回忆,这幅珍贵的米芾大字是由日本收藏家出手,转战香港进入内地市场。由于启功先生一再嘱咐,不要花国家太多钱,故宫定位不超过3000万。而拍卖底价为3500万。谈判很艰苦,故宫最终以2999万收回《研山铭》。文化大师启功在他当天的日记里写道,《研山铭》回归祖国大快人心,就是有关部门买得太贵了。

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内座无虚席。 亚太日报记者李鹏摄

为了让数千万为紫禁城而来的观众“物有所值”,单院长和他的同事们付出良多。2002年故宫开放面积仅为30%,到2015年,开放面积已达65%,2025年,85%的紫禁城将呈现给观众。新近开放的西部区域颇受欢迎,单院长称此处为“退休女性的世界。”曾经的皇太后、太妃生活于此,因而花园佛堂林立。建于明朝的慈宁宫被用作雕塑馆,而寿康宫则按历史原貌陈列。宫斗剧热潮令寿康宫受到追捧,在许多观众心中,这里是 “甄嬛”的寝宫。乾隆皇帝生母(所谓甄嬛)在此居住了42年,冬暖阁是乾隆向母亲请安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其实很安静”,单院长笑着说。

香港企业家捐资助力故宫科学修缮

古建和文物的修缮是故宫博物院的另一项重要工作。话到此处,单霁翔狡黠一笑。2002年故宫启动古建修缮工程,为期18年,随着建筑修缮,紫禁城不断刷新面貌,武英殿、慈宁宫、神武门……单院长说,此番故宫修缮是项科学的工作,须尽量保存历史信息,传承传统文化,着眼研究性保护。勘察、测绘、材料、修缮的每个步骤都须由专家和经过培训的传承人参与,修复过程公开,他强调“不赶时间,根据文物状况需要多久修多久。”

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童年回忆。 亚太日报记者沈伯韩摄

倦勤斋,9间在紫禁城里毫不打眼的房子,其修缮也极具挑战。苏州产的金砖,紫檀粱架, 6万段金丝楠木拼装成的小戏台竹篱笆。为修缮顶上郎世宁学生所作的通景画,修缮团队专程到安徽山里寻找制画的植物以及会用它做纸浆的传承人。经上百次试验才成功,再从安徽抬入故宫。“我们必须精益求精。”,单院长说今日之努力是为了让后人知道这些技术和工艺。

单院长真诚感谢香港热心企业家助力故宫修缮。香港商界领袖陈启宗先生捐资修缮建福宫,令这一废弃了几十年的宫殿重回春天。

作为故宫最核心的建筑——养心殿——清朝8位皇帝的寝宫,装满了故事,无数重要历史事件在此上演。过去,养心殿区域只开放了17%,且宫殿不通电,黑乎乎的,观众只能趴在窗户上费力地朝里望。每三个观众就有一人参观养心殿,但参观环境着实不好。养心殿内有三千多件文物,修缮工作很具挑战。养心殿修缮需要两亿二千万资金,已筹措1.2亿,还差8000万,陈启宗先生再次解囊,捐资一亿。

单霁翔感谢董先生的良苦用心,也谢谢香港各界人士对故宫修缮的热情支持。

把一个壮美的故宫交给下个600年,这是单霁翔和所有故宫人的目标。

两千杯热茶和八百盒方便面

农历猴年正月,众多游人来到北京故宫游览。 亚太日报记者沈伯韩摄

单院长希望更多人不只看皇帝的宝座、龙床、御花园,还要看故宫丰富精彩的展馆。去年,“故宫跑”事件感动了单霁翔。所谓“故宫跑”就是很多观众过午门后不往中轴线路跑,而往西线路跑,且人越多速度越快。原来,大家是要 “争”着去看“石渠宝笈展”。一位老者大清早就来排队,却跑不过年轻人落了后。老者向单霁翔诉苦,“你们像在开运动会。”第二天早7点,故宫工作人员便已开始疏导观众,并提前半小时开馆。老人孩子不用再跑了。单院长至今难忘观众的热情,几千人一直排到太和门广场,很壮观,晚8点,还有两千多人排队。当观众说口渴时,单院长赶紧让人烧水,为他们奉上两千多杯热茶;凌晨12点时,竟还有800多人,听见有人说饿了,单院长又急忙让人从故宫库房里拿出800多盒方便面分发;凌晨4点,最后一个观众在展厅前留影。

全世界的博物馆里发方便面的只有故宫博物院,单霁翔乐呵呵地说。

故宫不只是“紫禁城”,更是一座温暖的博物馆。

作者李豫川,成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