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一童
伴随着不同的歌曲旋律,荧光棒整齐地变化着颜色,打call声(一种从日本兴起的应援方式)响彻了上海浅水湾艺术中心上空,尽管面对的只是转播屏幕,粉丝们的应援依旧热情满满。安可时段,全场跟随成员一起合唱了歌曲《仆たちはひとつの光》,泪水混合着感动与不舍,粉丝们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和喜欢的即将解散的组合μ’s挥手作别。
作为在东京巨蛋举办的μ’s Final Live(最后演出)的转播地之一,上海不过是这场盛大告别中的一个缩影。大型企划Lovelive公司(通常人们简称它为LL)通过二三次元联动的方式,在读者参与互动中,推出了这个二次元女子偶像组合,并延伸出CD、动画、手游和真人Live等诸多内容。
作为Lovelive企划下的第一个组合,以希腊神话中司职文艺的九人女神为名的偶像组合μ’s,自2010年出道以来,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由于启用的都是新人声优,μ’s首张单曲的销量只有434张,其中甚至还有组合成员新田惠海自掏腰包购买的十张。
但随着企划的推进,组合人气也不断飙升,特别是13年正式动画化之后,CD销量翻倍增长,2015年剧场版上映之后推出的CD《仆たちはひとつの光/Future style》首周销量达到9.6万,登上日本较为权威的ORICON榜第二位,创造了企划历年来的最高销量。
人气不只体现在销量上,演唱会从第一次的1700人场地到2014年年末登上日本春晚红白歌会,再到告别演出时可容纳55000人的东京巨蛋,LoveLive和μ’s的影响力早就不仅仅是作为二次元偶像的影响力了。
这样的影响力甚至不只是局限于日本本土。2016年1月在上海举办的粉丝见面会尽管只有六名成员到场,但依旧有近万名粉丝顶着春运的压力前往上海,只为见小姐姐们一面,而本次于3月31号和4月1号举办的两场Live,除了日本本土的电影院进行直播之外,还同时在上海、广州、悉尼、台北、香港和首尔等十多个城市进行实时转播 ,转播场的门票也在短时间内迅速售空。
日本偶像女团μ’s
“从μ’s到AKB48,他们为什么喜欢日本女子组合
为什么喜欢μ’s,对于很多粉丝而言,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既简单又困难。
我的朋友是μ’s成员南条爱乃的狂热粉丝,除了通过代购购买了她的所有专辑和写真之外,他也是顶着春运大潮前往上海的万人大军中的一个。当我问起他为什么喜欢南条爱乃时,他立刻如数家珍地报起了偶像的优点:“长得萌、唱歌好、元气有活力、工作努力,幽默风趣带着搞笑艺人的气质,逆生长……”
而知乎下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大体是这个风格。尽管对于组合,大部分粉丝的答案都是被全员的努力和团结所打动,但当问题集中到某一个成员身上时,除了努力和用功,傲娇、天然、腹黑……这些特质性的东西才是她们牢牢圈住粉丝的根本。
这也是AKB48为何能够如此成功的原因了,人海战术下,充分利用长尾效应,几百款性格各异的妹子,宅男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杯茶。
同时也正如我的朋友在说完所有优点之后所补充的那样:“不过,我现在已经分不清了,但是却很确认喜欢她这个事实。”当“喜欢她的某一点”这样的理性演变为“喜欢就是喜欢”这样的狂热时,其投入度和消费力都是惊人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我的学妹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作为一个凛推(μ’s成员星空凛的粉丝),她最初只是单纯地喜欢手游中凛的卡牌,之后才饭上了这个角色,甚至包括她的CV饭田里穗。
而这样清奇的入坑方式并非只有一种,也并非只有她一人,读者参与、二三次元联动、大企划运作,LoveLive企划开启的新模式不但更新着吸引粉丝的方式,也将在日本女子偶像团体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条爱乃
由我造出的偶像
LL企划是由动画公司日升、唱片公司Lantis以及《G’s magazine》共同筹划的,是一个典型的读者参与型企划。
2010年6月在杂志公布人设图和故事设定之后,包括组合名称、小分队组成人员、歌曲C位(也就是偶像组合表演时谁站在中间位置),甚至是人物人设等相关内容,全部都由读者通过投票等方式决定。如果说AKB48的理念是“可以随时见面的偶像”的话,那LL企划无疑是让粉丝产生了“偶像是由我创造出来的”这样的参与感。
这也是为什么μ’s成员为人们所熟知的最终人设和最初设定相差巨大,在企划进行的过程中,官方根据粉丝喜好和偏向不断地调整人物设定,力求将人物塑造成最受粉丝欢迎的模式。
尽管总选投票定C位是AKB的常见手段,也差不多成为了日本女团的固定模式,LL在这里用的并没有新意,但是二次元角色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她的可变动性,正是这种可变动性让粉丝参与角色人设有了可能,而这种参与感是任何握手会、投票和演唱会应援都比不了的。
对于LL的二次元爱豆们,倒的确可以对粉丝说一句“是你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了。
LL新企划Aqours
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并行
尽管制作方一再在访谈中说,最初并没有将演出搬上真人舞台的意思,在前期PV制作时也更加强调动画的表现而不考虑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不过,从企划的过程来看,官方从一开始就打算走一条二次元和三次元并行的道路。
正式出道3个月后,官方就通过杂志公布了9人声优阵容,这份名单中的人选几乎没有几个正经声优,但大多面容姣好,个性鲜明,甚至有演员和模特出身。同时LL企划之初就采取了先选拔声优再创作角色的形式,可以说声优和角色贴合度之所以如此高,正是因为在创作时就参考了声优本人的形象。而2012年声优演唱会的召开甚至在动画化开始之前。
和AKB48的宣传动画《AKB0048》,亦或是作为《偶像大师》衍生内容的声优演唱会不同,LL的两个世界是并行的,并没有谁服务于谁,又或是谁依附于谁这样的概念,二次元角色和三次元声优在企划中,无论对官方,还是对粉丝都是同样重要的。
这样的重要性最终体现为一种等同和差异并存的和谐,对于μ’s的粉丝而言,一方面在他们心目中有着类似于“南小鸟=内田彩”这样的等式,但同时“18人μ’s”这样的概念又说明他们在强调声优和角色之间的差异。他们不要求声优在演唱会上完全还原角色的形象,甚至乐于将演唱会中的一些真人梗通过再创作的形式反射到二次元角色身上,“德井下楼”、“里P开扇”这样的真人梗的加入,进一步丰富着属于角色的人设。
二次元和三次元的联动,带来了惊人的效果。在动画一期播出之后,lovelive相关CD的销量翻了数倍,同时带来了一大批因为动画入坑的新粉。而与此同时,尽管二次元里的妹子无限好,但毕竟能开Live,能参加握手会,能进行签售的是三次元里的声优们。二次元里的角色魅力,成长经历都是虚拟的,但和角色共同成长的声优却是实际存在的,对于整个企划带来的感动和喜爱需要在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发泄口,而三次元声优们的活动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真人live入场券每次都被抢购一空的原因可能也正在于此。
这样一步好棋,显然LL还想继续走下去。2015年10月,接棒μ’s的新团Aqours正式出道,从发表的声优信息中不难看出,相比于前辈μ’s,成员年纪更小,也更漂亮,某种程度上,更靠近传统的女团成员要求,这显然是要为之后的三次元偶像计划铺路。如果说μ’s声优作为偶像团体的走红还有些阴差阳错的因素,那Aqours声优这次就是目标明确想要成为新一代的偶像了。
日本偶像女团AKB48
大企划下的组合更迭
说来也有些好笑,LL企划虽然最初作为一个二次元企划展开,但是运营过程中的几乎全部过程,包括C位的确定,总选投票等等一系列环节都是三次元偶像运作中已成体系的常见环节,甚至翻开杂志,如果将图片换成真人,你会毫不怀疑这是一个刚出道的新人组合的介绍,可以说LL企划是一次二次元偶像的三次元化过程。
Aqours出道后,关于踩前辈上位这样的撕逼也颇有三次元爱豆粉的风格。点进水团相关新闻下的评论,看着诸如“家族癌”,“师妹团”这样名词的出现,一瞬间,甚至误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哪个韩团评论的下面,这自然和企划的三次元运营模式分不开关系。
LoveLive作为一个大型企划,意味着它必然会在其中推出不同的组合,但这样的更迭又不同于AKB式的渐进,虽然神七成员大多毕业,但是毕竟人气成员的流失还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留出了一定的时间让粉丝接受新成员。尽管如此,AKB依然面临着次时代影响力下滑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LoveLive的更迭是以旧团体的结束和新团体的开始为方式进行的,甚至二者在故事上都少有联系,只是处在一个世界观之下。而且尽管现阶段由于操作投入等多方面因素,LoveLive每阶段的企划还只是在主推一个组合,但之后的企划中会不会有多个团体的同时对垒也很难说。
不过,从Aqours首单初动4.4万张的销量成绩来看,μ’s解散后将注意力转移到新团身上的粉也不在少数,更迭带来的人气压力也许比我们想的都要更少一些,而至于是否能够像前辈团一样实现大爆,可能还是要看动画和手游的联动情况,毕竟比起旧团转移来的老粉,学会吸引新粉才是女团能够长久欣荣的关键。
尽管有诸多不舍,也得接受,以后可能没什么机会见到九位小姐姐同台了。不过暂告段落的μ’s的故事之后,LL的企划才刚刚开始,也许再过五年,它会如同AKB一样,成为一种新的女子偶像模式的始发者,那时当我们再听到那些最初的关于梦想的歌时,也许心里也会涌起一些不一样的滋味。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