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春的上海气温还徘徊在 10℃ 上下,太阳眼镜却悄然进入了热销季。那些喜爱用它赶时髦、凹造型的型男靓女通常都有一份潮店名单傍身,“上野眼镜”就处在交集区域。
2011 年,它的第一家店铺在长乐路139 号鸣锣开业,室内设计走水泥 Loft 风格,当时的第一位顾客是主持人兼邻居老板李晨。长乐路这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性子静谧,远不如商业街南京路、淮海路热闹、高调,却也“因祸得福”地吸引了一波设计师和潮牌蜂拥而入,早些年还被戏称为“上海的里原宿”——聚集着街头潮流品牌的东京涩谷地区。
“李晨和潘玮柏开的潮店就在我们隔壁。”创始人 Yooni 回忆说:“上野开店的前一天,他进来买了 6 副眼镜,回去后 po 在网上,无形中为我们打了个大广告。”令她感到意外的这股粉丝效应一方面基于邻里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则来自少数派之间的互相扶持——时尚零售店铺当时仍以传统百货、专卖店为主,设计师品牌的集成平台少之又少。
如果有这样一道选择题:需要购置眼镜时,你会去哪儿?
A.眼镜城
B.连锁眼镜店
C.品牌专卖店
D.设计师品牌眼镜店。
D 选项至今恐怕仍是少数顾客的选择。Grey Ant、Dita、Numero、Oliver Peoples……这些耳生的设计师品牌首先就在大众心里砌起了一堵高墙,而且它们的价格完全不输奢侈品牌,太阳眼镜的平均客单价在 2500 元左右,光学镜则在 3500 元上下。为此,上野员工起先时常于需要花上半小时向顾客介绍品牌故事,解释设计师眼镜高成本的原因。
就和时装设计师品牌一样,市面上几乎找不到有关眼镜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市场统计数据。在等待中国市场慢慢成熟的过程中,令 Yooni 坚持下来的是香港、日本、韩国等人气眼镜集成店。
2009 年,她从杂志社辞职,决心创业。之所以选择眼镜,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喜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看到香港眼镜店的火爆情形。“当时内地旅客还非常流行去香港扫货,一进眼镜店就是 5 位数。”Yooni 说道。于是,首次下海的她先从潮牌 Bearbrick 代理了一批单价在 1000 元左右的眼镜。两年之后,她引进的产品逐渐向欧美与澳洲中高端设计师品牌倾斜,并以“上野”的店名出现在了长乐路——“它会让人想到细致、精巧的日本光学,他们有些作坊小得如同裁缝铺,可做工异常精湛。”
不同于和代理商打交道的眼镜城或连锁眼镜店,集成平台的性质决定了买手团队高强度出行节奏。这一核心职能由 Yooni 自己全程把控——由于眼镜行业无法事后补货的特殊性,采购往往就是店铺六个月后销售业绩的制胜关键。上野目前店内品牌共有 30 多个,其中半数为业界主流品牌。为了拿到最新的款式,Yooni 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奔波在海外的展览、订购会之间。
她在观察中发现,大多上门顾客对眼镜的了解停留在设计师品牌,还不到产品本身。可作为买手,选品时需要考量的因素远远超出品牌名声。
“对于中国女性顾客来说,包装是否用心、精致非常重要,它预示着里面眼镜的做工。”Yooni 转身拿起店内的一副眼镜:“款式、做工、新款数量、供货时间,这些关键信息都要知道。”就拿材质为例,好的板材会像玉一样越用越亮;好的眼镜在金属部分使用自己研发的零件,材质会选用镀金钛。比如 Thom Browne 和 Dita 的眼镜需要辗转 9 家日本工厂,耗时 8 个月制作出来,使用的零件均出自内部零件工厂。
好工艺的负面影响通常就在于工时,而对销售来说,供货时间就是安身立命之本:一旦错过热销季就得再等半年。中国的眼镜生意分为春夏与秋冬两季,上半年是太阳眼镜的热销季,下半年营收则主要来自光学镜。Yooni 表示,上野墨镜在旺季时的 SKU(库存单位)占比达到 70%,等天转凉后,光学镜的 SKU 就会与前者拉平。
流行趋势当然也是她在选品时的基准之一,“眼镜的潮流更迭没有服装那么快,但也有”。Yooni 举例说前两年一下子开始流行反光镜片,2015 年纯平镜片走红,今年又开始时兴彩虹色镜片,即在原来反光基础上,加入渐变效果。除此之外,还会出现磨砂、亚光镜片。不过,就算选品考虑再细致,也抵不过“明星同款”四个字,因为李晨 po 图上门按图索骥的顾客不在少数。她无奈地说:“中国是一个很奇葩的市场,所以有人说,中国市场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店里很多品牌卖得好一方面就是因为运气。”
电商时代的来临让爆红一发不可收拾,上野拨了全团队近三分之一的员工负责微信、淘宝上的数字销售。你在踏进长乐路店铺时,说不定就会看到店员埋头填写快递单。2015 年,上野线上营收达到整体的 25%。它在这片全开放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对手包括海外代购,以及由网红“代言”的仿品。对于后者,Yooni 看得很开:“在中国贫富差距,哪个品牌一旦火起来,必然就会有这样的情况。”
真正让中国顾客放心在网上下单购买千元眼镜,是因为国外设计师品牌为日、韩市场特制的亚洲版本,例如鼻梁部分不至于空悬。但对于大部分顾客而言,他们至今仍旧习惯去线下店铺购买。“我觉得相比服装,眼镜的一个好处在于要试、要验光。这也是眼镜店在现在零售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还没被完全消灭的原因之一。以前对面卖的很多广州货、七浦路货都没办法继续做下去了,因为不需要试,直接网上买就好了。”Yooni 说道。
截至目前,上野在上海和杭州共有 4 家部门。不久之前新开的长乐路两层大店距离老店不过 10 米的距离。与长乐路周边老旧街景相比,这家未来感十足的店铺非常拉风——所有橱窗都被设计成向上挑的椭圆形,门口也被做成金属山洞的模样。而内部的设计风格依旧是工业 Loft 风格,配以不锈钢拉丝的立方体货架,上面摆放着 200-300 副眼镜。“我们老店之后会关闭,并入新店。”Yooni 在说到为何把守长乐路一带时解释说,上野并不需要百货公司那样的人流量,他们有特定的高粘性顾客群体,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这一带就正好聚集着上野的潜在客群。